APP下载

有效理答,让概念教学走向深入

2021-09-13檀秀春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投球个球平行

檀秀春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互动离不开对话,教师理答是师生交流互动中的重要环节。理答的本质是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教学中的问题时产生的各种资源,积极地进行辨别、判断并加以恰当的、理性科学的回答。如果说有效提问能引发学生思考;那么有效的理答,学生能够明确问题的答案,反思自身的学习,体悟学习的进程,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提问和理答,能够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同时,有效的理答,也是教师课堂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概念以其语言精简、抽象、规范等特点与小学生心理特征、认识水平不相适应。为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课堂的理答,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为此,在研究有效提问及预设的同时,应致力于研究如何让课堂理答充满智慧,让概念教学走向深入、高效。

一、追问式理答:打破沙锅问到底

追问式理答,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加以追问,追求问题的本源。教师适时的追问,可以增加探索问题的深度,避免学生流于问题的表面。同时,追问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抓住孩子在回答过程中生成的一些资源,就能充分将其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契机。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片断

师: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收集了一些百分数,现在请大家来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生1:我收集到的信息是:乐乐的投球命中率为41.3%。

师:这个4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41.3%表示乐乐投了100个球,进了41.3个球。

教室里一片哗然。

教师示意大家安静,没有评价,继续将目光投向学生。

生2:怎么能有0.3个球,乐乐投要么是进41个,要么是进42个球。

生3:用近似值呀,乐乐投了100个球,大约进了42个球……

学生面面相觑,一时陷入困惑。

师:乐乐是不是只投了100个球?

生4:41.3%表示乐乐如果投了1000个球,进了413个球。

师:有道理吗?

孩子们点了点头,他们似乎觉得解决了0.3个球的问题。

师:刚才刘同学用“如果”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大家想一想乐乐是不是刚刚好投了100个或1000个球?

生:肯定不是!

师:那么命中率41.3%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

片刻的思考后,学生豁然开朗,纷纷举起了手。

生5:41.3%这个数应该是表示乐乐投中球的个数除以投球的总数得到的结果,并不表示具体的投球个数,所以不能说投中了41.3个球……

“乐乐投球的命中率”是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生成的随机资源,教师通过第一次的提问,在学生应对的基础上层层深入追问,逐步引导学生弄清百分数概念的本质。教师通过理答,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在思维的疑难处,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了适当的点拨、合理的引领,从而使理答与提问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反证式理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等因素制约,教材在揭示数学概念时,往往采用描述式。一些概念无法用严谨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一些是似而非的概念辨析,有时师生三言两语不一定就能讲得通。这时,教师可以应用反证理答加以说明解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举一千个正例不如一个反例”,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法则、定理、结论的反面情况进行研究论证,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案例2:《商不变的性质》片断

教师出示竖式(如图1所示):乐乐这样计算正确吗?为什么?

生1:正确,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可知。

生2:正确,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除以100,商不变。

师:这一道题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生3:好像前面学习的都没有余数,这个有余数……

教师没有评价,继续让他们讨论、辨析,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

生4:老师,我们觉得是不对的,但又说不上来原因。

师:当我们正面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时可以尝试从反面来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假设这道题计算是正确的,那么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检验商是不是正确的?

生1: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来验证。

生2:如果16700÷200=83……1正确的话,那么200×83+1应该等于16700。

生3:200×83+1=16601≠16700,所以原来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

师(继续追问):那你们能说说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吗?

生:正确结果应是16700÷200=83……100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反证,让学生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强化思维的批判性,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

三、反問式理答: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思考问题不会达到深刻、全面。他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经常停留在字面上。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应不予诊断性理答,而是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假设、举例,让学生在自悟中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案例3:《平行线》片断

师: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呢?

生: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师:是不是两条直线只要不相交就一定是平行关系呢?(出示图2长方体框架模型)

师:AB边和CD边会相交吗?

生:AB边和CD边不相交,它们是平行关系。

师:AB边和DH边会相交吗?

生:AB边和DH边不相交。

师:那它们也是平行关系吗?

生1:AB是横的,DH是竖的。

生2:因为它们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不是平行的关系。

生3:AB是在上面,DH是在前面,它们不在同一个面。

师:是不是不在同一个面的就一定不会平行?

生:不一定,AB和GH不在同一个面,但却是互相平行的。

师:非常好,AB和GH不在同一个面。(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放进框里)。

生:AB与GH不在同一个面,但现在都在长方形纸片上,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面了。

师: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AB和GH是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AB和DH有没有在同一个平面内?

……

该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点,在学生的疑惑处适时反问,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逐渐明晰概念。

四、求同式理答:求同去异达共识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面对同一问题时,他们答案不一,有些是错误的。如果这些答案中有些信息与教师的预设内容又有共同点,教师对错误的信息不必急着否定。求同式理答,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其共同点,达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案例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片断

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求一共要花多少钱。先分步列式,最后再根据分步算式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板书后如图3所示)。

师:两个算式表示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以用等号连接,这种情况类似于咱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

生1:乘法结合律

生2:乘法分配律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学生大部分都赞同这两位同学)

师:看来意见比较统一,那么正确答案是什么呢?先想一想,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都属于哪个知识点呢?

生:运算定律。

师:对,我们就是运用了运算定律。至于具体哪个运算定律,大家有异议,看来是知识被遗忘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运算定律。

理答的本质是一种师生对话,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理答形式可以是语言方式,还可以是动作、表情等肢体方式。上面所阐述的方式只是概念教學中一些常用的理答方式。有效的理答与有效的提问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有效理答,体现了教师个体的教学技巧与素质,直接影响着对课堂的调控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讲究策略的理答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投球个球平行
接住10个球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分析
取球游戏妙招
我的取胜策略
阻止接球
让三角形倒立
皇后“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