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的拓展训练,提升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2021-09-13陈秀珍
陈秀珍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有效的拓展训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具有趣味性的、融合性强的拓展训练题目,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训练;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65-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effective development training can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and open up their learning horizons. In specific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an design some interesting and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training topic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age of the students and are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actual life of the student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mathematics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Development training; Mathematics literacy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了教师应该“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策略的引导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明确的认知,而且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拓展训练中获得学习数学的自信。数学课上的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巩固学生本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拓展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有效的课堂拓展练习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只有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练习,其价值才能发挥出来,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习得技能。
一、设计生活化题目,让学生产生训练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拓展训练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让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课堂是因学生而生的,那么就应该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而兴趣往往源自学生对知识的主观探索以及与生活的关联,因此教师要基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做一些相关的题目。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完成生活化题目,从而关注到数学的生活属性,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拓展训练中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道题,而不应该出现过分拔高和过分强化的现象。例如,在《四则运算》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题目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深层含义。具体的试题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影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则运算,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四则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道题目,1、今天老师要去商场购物,我要买5个碗,3个盘子,一个蒸锅,那么,我带的100块钱够不够呢?(碗单价:2.5元,盘子单价:3.5元,蒸锅单价:88元)2、我给大家准备了糖,120个,如何分配给咱们班的同学,平均分配有剩余吗?”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探究题目答案的时候,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设计生活化的题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拓展题目中感受到数学的温度,产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题目中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二、设计融合性题目,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到知识的整合性,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树立综合学习意识,让数学知识架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融合型题目展开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对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这样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又能够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思考,感受到其中紧密的联系,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加有效。在设计融合性题目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互通性,让问题设计变得更加有效,使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设计拓展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练习中实现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那么,老师为大家设计了几道题目,既涉及了以前学习的乘除法知识,也涉及了应用题的计算方法,1、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 )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2、一块菜地的1/6种了黄瓜”中,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 )份。3、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 ),每份是( )公顷。请大家认真完成。”在教师的题目设计下,学生们经过思考不仅对分数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而且在做这样的训练题目的时候,也能够综合把握知识之间的互通性。
设计融合性题目,对于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大有裨益,教师要了解学情,关注到学生之前的学习情况以及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让融合性题目的设计更加有效。
三、设计挑战性题目,让学生拥有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拓展训练题目的设计必不可少,而当前的题目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题目大众化,很多题目都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探究,巩固性的拓展题目较多,而一些提升训练却很少。当前,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设计创造性的题目,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拓展题目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到题目的挑战性,让学生在这样具有挑战意识的题目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分层性的挑战题目,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题目训练中得到数学素养的发展。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挑战中获得个人能力的发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那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拓展性练习题目,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样的挑战中充满自信。老师在设计题目的时候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些惊喜,希望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挑战。1.请大家量量自己家冰箱的体积。2.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个相框,那么,你能不能计算出照片范围的实际体积呢?3.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班级意见箱,多大的才能更加美观地放在我们班级的后黑版旁边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能够产生一定的挑战欲望,而且,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挑战性题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挑战任务,从而在这样的拓展训练中提升学生自我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拓展训练,提升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摆脱扩展训练题目设计的单一性的现状,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应该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融合性题目、挑战性题目以及生活化题目,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拓展训练中真正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洲平.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拓展训练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9(51).
[2]張磊,朱陟.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拓展性训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
[3]杨县文.数学拓展训练要得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8(05).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