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素养的提升
2021-09-13鲁凤芝
鲁凤芝
【摘 要】道德与法治,就像是两大标杆一样,树立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让学生有了反思自己的机会。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指引下,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建立完善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要想提升学生的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从学生出发,立足道德与法治为学生提供教育帮助,让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对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可以突出学生的表现,增进学生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38-02
【Abstract】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like two benchmarks, are established on the path of student growth, giving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themselv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an regulate their behaviors and habits, build perfect value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literac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must start from the students and provide education assistance to students based o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actical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alize that strengthening students' learning of moral and legal knowledge, allowing students to innovate in practice, can highlight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tudents; Core literacy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精髓,知道怎样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来约束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少年先锋,最终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推动道德与法治社会的进步。
一、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助于人们开展人际交往,进行社会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己生活的世界不仅有学校,还有社会。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让学生熟悉道德知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时,应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道德案例罗列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判断,从而帮助学生从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化学生对道德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知道在面对环境污染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幻灯片课件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现象:乱扔垃圾、隨意排放工业废水、噪声污染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片中的人做得对不对。学生观看幻灯片课件后,认为图片中的人的表现不仅影响了其他人,还给环境带来了负担,因此是不对的。接着,教师便向学生宣传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让学生懂得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学生在聆听中,知道了要将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箱中,熟悉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公共场合不大声播放音乐、不产生噪音影响他人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知道了只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才能更好地维持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法律,让人们在行事的过程中有了警惕意识,知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避免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有助于社会的安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时,应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能够打开学生的空白世界,教师应用法律来让学生的世界变得多彩起来,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思考。如教师可以借助违法案例来警醒学生,也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来为学生提供法律帮助,让学生知道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有哪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童年。
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违反交通法律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列举了闯红灯、超速、不在正确的车道上行驶等案例,让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些现象吗?你知道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受到怎样的处罚吗?你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知道应该怎样做吗?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了解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具体内容,知道了教师列举的案例存在违法现象,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的。学生表示会严格遵守法律,在遇到身边的人出现交通违法现象的时候及时制止,并向其传播交通法律知识,共同维护安全的道路环境。
三、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同样也是道德与法治知识吸收的主体。学生只有经历了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更强烈的感悟,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实力来攻克道德与法治的难关,让道德与法治为自己所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懂得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实践,是将学生视作了课堂的主人翁,迫切想要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实践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设计实践的目的和流程,从而深化学生的实践程度。
例如,在学习“合理消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知道怎样科学地对待消费,形成合理消费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消费的类型,进行舞台表演创新,并分析不同消费类型的特点,总结合理消费的正确做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知识,知道了大家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欺诈消费等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树立合理消费的意识。学生将不同的人在对待消费时候的态度通过动作和语言表演了出来,让课堂变得更为活跃,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接着,学生借助实践,宣扬了合理消费的知识,加深了学习印象。
四、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加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深化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应该秉持怎样的理念来对待道德与法治,在生活中怎样做才是符合道德与法治的要求的,提高了自己的个人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播了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体现案例,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增进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了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学生设计了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案,并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了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变得更为深刻,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反思,了解了自己需要再进一步的地方,结合学生的需要,学习了新的专业知识,保障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
[2]薛芳芳.小學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3]葛雪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9).
[4]唐正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