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教育共同体构建的方法探索

2021-09-13陈多伟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共同体

陈多伟

【摘  要】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班级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也是集体中的一部分,要想提升班级教育质量与管理质量,教师就要树立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对班级进行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也并非只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是要想班级教育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多方形成教育共同體,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教育;共同体;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36-02

【Abstract】The class collective is the main place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live. In the class, students are not completely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but also part of the coll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teachers must establish students'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management of classes and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are not jus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teachers. Family education also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healthy personality. Therefore, although the head teacher is the main person in charge of class management, if the effect of class education is to be maximize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n educational community in many ways, so as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Class education; Community; All-round development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就需要承担起构建班级教育共同体的责任。小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需要班主任的监督和指导,但是当前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多数情况下都是自己承担了全部的教育责任,一来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二来对于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并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小学生得到健全地发展。

一、与任课教师沟通,构建管理共同体

在教师团队中,虽然说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是最多的,但是总体占比并没有很大,而且对学生进行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在班主任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科任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承担起管理学生的职责。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也不一定全面,毕竟学生在不同性格的教师面前所展示的性格与表现是不同的。因此,班主任要是想要全面了解学生,客观分析学生,就需要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合作,以求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促使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与任课教师深入沟通,把握管理制度的优化方法。科任教师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之一,而且通过与多名科任教师沟通,能够保证班级管理制度更加规范与科学,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除了要与科任教师沟通怎样优化班级管理制度之外,还需要就学生的一些突发情况及时地与科任教师取得沟通。例如,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身体问题,此时教师就需要与其他科任教师沟通,详细说明学生现在的身体问题,请科任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地关注一下学生。若学生出现很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将其送去就医。若是先天性的疾病,那么就需要特别地跟体育教师沟通,告知其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免出现意外的情况。又或者学生家庭出现变故、学生本身性格内向以及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都是班主任应该明确告知科任教师的,唯有如此,科任教师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育学生的方法,避免出现一些误会,导致科任教师与学生出现矛盾反而不利于班级管理。除了要告知科任教师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外,班主任也要从科任教师那了解此类学生的表现和其他问题,对科任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班主任在与科任教师沟通时,需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要尊重科任教师,学会认同科任教师,这样科任教师在对本班学生进行教学时才会更加认真与上心,以此保障小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关注与发展,使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成效更明显。

二、与家长密切联系,构建管理共同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对学生的性格与对学习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若家长暴躁易怒,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内向自卑或者情绪化的问题;若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变得骄纵任性,很容易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摩擦,对学生三观与行为有着直接影响。而且小学生一般在下午三点放学了,有大量的时间是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学生家长若是对学生疏于管理或者秉持着与学校方面不同的教育理念,就会导致学生管理困难重重,班级管理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部分家长还存在错误的教育理念,认为将孩子交到教师手中,就万事大吉了,对于孩子平时的行为习惯不关注,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也是导致班级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原因之一。因此,班主任应与家长进行沟通,促进家校共育。构建家校共同体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自然要承担起与家长沟通的责任。首先,班主任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就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在学习时溜号走神、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情况,班主任需要就这些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详细告知学生的问题,请家长在家中监督学生,避免出现类似行为。其次,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腾讯会议等沟通平台,或者也可以借助家长会的时机与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行沟通,可以为家长播放一些著名的教育家的视频,让学生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且借此机会详细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听取家长的管理意见,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保持一致,实现家校共同体的建立。

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构建管理共同体

班级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准则。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对于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认知,不了解行为的对错,班级管理制度就是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行为,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制度。此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认可并且愿意主动按照班级管理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纳入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在与学生一起沟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当中,班主任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做到大方向把控,而细节方面可以交给学生来商定。并且要向学生解释说明制定此项班级管理要求的理由,因为小学生对于为什么要遵循班级管理制度中的一些要求并不了解,学生认为自己只是被迫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这就很容易出现在教师面前一套行为、在脱离班主任的监督后又一套行为的情况。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最难的也是教师屡禁不止的就是课堂纪律问题,即使规章制度中明确要求学生不要在课上说话,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班主任在明确规则时就为学生讲清楚制定要求的原因。为了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班主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告诉学生若是违反了班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从而通过加强负强化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四、结语

构建班级共同体主要涉及的主体,分别是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再进行细分的话,教师还包括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教师,每个主体对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构建班级管理共同体,班主任就要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首先是与任课教师沟通,与任课教师就班级管理的情况开展沟通和交流,尊重科任教师,并且吸收教师提出的好的教学意见。其次,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配合学校的管理工作。最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班级共同体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生旭,何正花.构建班级“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基本模式探析[J].高考,2019(34).

[2]李生旭,何正花.构建班级“家校教育共同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以工作室为载体打造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冲刺与挑战”问题设计例析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