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规则认知对幼儿内疚的影响研究

2021-09-13张金荣张晨昕张旭华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儿

张金荣 张晨昕 张旭华

【摘要】内疚作为一种需要自我表征、自我评价参与的道德情绪,与个体道德规则认知关系密切。本研究选取90名幼儿作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和问卷法分别测量其道德规则认知和内疚发展情况,揭示道德规则认知对其内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在年龄和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道德规则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女孩的水平显著高于男孩;幼儿内疚的年龄差异显著,其内疚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道德规则认知对幼儿内疚具有显著影响,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其内疚发展水平越高。建议教育者正确理解幼儿的内疚情绪,及时引导幼儿调节消极情绪,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发展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

【关键词】幼儿;内疚;道德规则认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7/8-0045-04

内疚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出现了违背某种道德准则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时会产生良心上的反省,进而为了减轻伤害,会做出一些弥补性行为。〔1〕因此,内疚使个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时,也能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内疚的发展能让幼儿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其关心、安慰他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霍夫曼(Hoffman)根据个体是否实际产生伤害行为将内疚划分为违规内疚和虚拟内疚,并依据发生情境的不同把虚拟内疚分为关系性内疚、責任性内疚、成长性内疚和幸存者内疚。〔3〕董傲然〔4〕和孟妍菁〔5〕以过失情境为判断标准,将幼儿内疚划分为违规内疚和伤他内疚 。乔建中等人认为虚拟内疚与道德水平关系密切,在并没有直接违规的情况下,道德水平较高的个体会更容易产生虚拟内疚。〔6〕

道德规则认知作为幼儿基于他人福祉、公正与权利等社会规则而产生的认知,〔7〕能帮助幼儿正确判断社会中基础事件的是非,正确评价自身行为的对错,因而可能对内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内疚的发展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湖州市1所公立幼儿园,随机抽取小、中、大班幼儿各30名,共9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43名,女孩47名。所有被试同时参加道德规则认知故事访谈和问卷测量。

(二)研究工具

1.幼儿道德规则认知故事访谈

本研究采用戴舒悦、张金荣绘制的遵守和违反道德规则的4个故事情境,通过“图片+解说”的形式测量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发展水平。〔8〕另外,根据其编制的《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得分表》对幼儿在访谈中的回答进行记录和编码。

2.修订《3~6岁幼儿内疚发展教师评定问卷》

本研究修订了董傲然编制的《3~5岁幼儿内疚发展教师评定问卷》。修订程序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增加责任性内疚维度。本研究自编《关于幼儿内疚发展的教师访谈提纲》,选取6名幼儿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让他们详细描述引发幼儿内疚的情境以及幼儿产生内疚后的行为反应。访谈结果揭示,除了伤他内疚、违规内疚外,幼儿确实存在责任性内疚。因此,根据《3~5岁幼儿内疚发展教师评定问卷》修订的《3~6岁幼儿内疚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包含伤他内疚、违规内疚、责任性内疚3个维度,共12题。伤他内疚是指个体伤害别人身体或损坏别人物品行为时出现的内疚,有特定的受害者。违规内疚指个体违反规则或对物品造成实际损害行为时出现的内疚,没有特定的受害者。〔9〕责任性内疚指个体并无实际做出伤害他人或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但认为自己没做好应尽的任务与职责而产生的内疚。〔10〕

第二,修订版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选取幼儿园教师填写修订版问卷,采用五等级评定标准,从“不会”到“非常”,依次为1~5分。评定对象为小、中、大班幼儿。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综合两部分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由伤他内疚、违规内疚、责任性内疚3个维度构建的问卷结构模型拟合度良好,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52~0.924)、分半信度(0.844~0.953)和结构效度良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发展的特点

由表1可知,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孩的水平高于男孩。这与戴舒悦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1〕在幼儿期,女孩的心理理论水平要高于男孩,女孩对他人情绪、意念等的体验比男孩更为细腻。在理解访谈故事情境时,女孩更容易感受到人物的内心状态。〔12〕同时,女孩的语言能力要高于男孩,能更容易理解他人的语言含义。〔13〕

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发展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这与孙崇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4〕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规则理解能力和行为判断能力逐渐提高。同时,幼儿的情绪与行为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逐渐增强,这有助于幼儿主动接受和内化体验到的道德规则。〔15〕另外,随着幼儿社会经验的丰富,其经历的社会情境和成人告知的道德规则也会越多。〔16〕

(二)幼儿内疚发展的特点

由表2可知,在内疚发展的性别特点上,女孩内疚各维度和内疚总体的发展水平均较高于男孩,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许仲红〔17〕及孟妍菁〔18〕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幼儿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自我评价的影响,即幼儿会根据认识到的规则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当前,男孩和女孩处在相对平等的教养氛围中,都会受到平等的观念教育和行为约束,社会对于幼儿的评价标准不会因性别差异而明显不同。所以,基于相对一致的规则标准,男孩和女孩不会产生自我评价上的明显差异,也就没有内疚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异。但由于女孩和男孩在人格特质的发展中存在差异,在情绪上女孩比男孩更加敏感,会更容易表现出同情或焦虑,也更容易受不良事件后果的影响,因而女孩的内疚发展水平会较高于男孩。〔19〕

在内疚发展的年龄特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内疚各维度和内疚总体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内疚各维度得分及内疚总分上,各年龄段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除违规内疚外,在伤他内疚得分、责任性内疚得分和内疚总分上,中班到大班的增长趋势要比小班到中班明显,表明中班是幼儿内疚发展的转折点。这与董傲然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20〕小班幼儿处于认知发展的初始阶段,明显以自我为中心,对标准、规则等的意识比较模糊,不能很好地判断是非,因而其内疚发展水平较低。中班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中班幼儿能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并且逐渐认同教师或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中班幼儿能根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或规则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及社会经验的逐渐丰富,大班幼儿能在更多的事件类型下判断自身行为正确与否,会开始从内心认同行为标准,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评价准则,也常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行为,因而内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21〕

在内疚各维度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责任性内疚的得分低于伤他内疚和违规内疚,表明幼儿责任性内疚程度要低于伤他内疚和违规内疚程度。首先,幼儿自我认知的发展受限于他人的评价,〔22〕相较于伤他内疚和违规内疚,幼儿产生责任性内疚时,由于并没有直接伤害他人或损害他人的物品,因而由伤害对象对其进行的消极评价程度较低,这时个体责任感或个体行为标准内化程度较低的幼儿就会认为其行为是被他人接受的,也就不会产生内疚或只会产生较低程度的内疚。其次,相较于伤他内疚和违规内疚,引发责任性内疚的事件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较低,个体不需要做出过多的弥补行为,所以其责任性内疚程度较低。〔23〕

(三)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对其内疚的影响

由表3可知,幼儿在遵守道德规则情境、违反道德规则情境下的得分和道德规则认知总得分与其伤他内疚、违规内疚、责任性内疚得分和内疚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其内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由表4可知,道德规则认知总得分能正向显著预测伤他内疚、违规内疚、责任性内疚得分和内疚总分,且其解释量在68.8%~74.3%之间。这说明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能正向显著预测其内疚发展水平,即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水平越高,其内疚发展水平也就越高。

三、教育建议

(一)正确理解幼儿的内疚情绪

幼儿内疚情绪的产生,说明幼儿具有正确判断自身行为对错的能力。所以,虽然内疚会给幼儿带来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但教育者不应夸大内疚的负面影响。教育者应正确理解幼儿的內疚情绪,并遵循幼儿内疚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内疚发展。本研究发现,幼儿内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因而,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时,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育方法。另外,教育者还可以及时和幼儿一起分析引发内疚的事件发生的原因,〔24〕思考今后避免此类事件的办法。

(二)及时引导幼儿调节消极情绪

如果内疚带来的一些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因而教育者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引导幼儿调节消极情绪。比如,幼儿以哭闹的形式表达其消极情绪时,教育者不应制止或批评,而应加以安抚,待其冷静之后,再帮助其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在做出弥补性行为后,其消极情绪仍未得到缓解,教育者可以对幼儿的弥补性行为给予肯定,或暗示幼儿“别人已经原谅你了,不用特别在意和难过”。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转移或宣泄消极情绪。另外,教育者在与幼儿沟通时要注意维护其自尊心。

(三)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发展幼儿道德规则认知

本研究发现,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发展水平越高,其内疚发展水平也越高。因此,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发展幼儿的道德规则认知,可以促进其内疚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幼儿道德规则认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和要求。同时,教师可以将道德规则认知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幼儿主要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展开的过程,对幼儿进行道德规则认知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认同和支持幼儿园的道德规则认知教育理念,严格要求幼儿遵守道德规则,不包办代替,和幼儿园一起营造良好的道德规则认知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于瑛琦.婴儿内疚的发生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张琨,方平,姜媛,等.道德视野下的内疚〔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628-1636.

〔3〕〔6〕乔建中,王蓓.霍夫曼虚拟内疚理论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3(3):25-28.

〔4〕〔9〕〔19〕〔20〕董傲然.幼儿内疚发展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5〕〔18〕孟妍菁.幼儿内疚的发展及内疚与分享行为的关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7〕KILLEN M,RUTLAND A,ABRAMS D,et al. Development of intra?鄄and intergroup judgments in the context of moral and social?鄄conventional norms〔J〕.Child Development,2013,84(3):1063-1080.

〔8〕〔11〕〔13〕〔16〕戴舒悦,张金荣.幼儿道德规则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8):13-19.

〔11〕〔23〕张捷.责任性内疚的影响因素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6.

〔12〕刘友棚,费广洪.4~6岁幼儿图画书故事理解特征研究〔J〕.幼儿教育,2018,778(10):40-43.

〔14〕〔15〕〔22〕孙崇勇,杨斯童,刘丽丽,等.4~6岁儿童自我概念与社会规则认知的发展及其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7(9):45-55.

〔17〕许仲红.2~4岁幼儿的内疚及其与气质、母亲控制方式的关系〔D〕.杭州:浙江大学理学院,2007.

〔2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12-17.

〔24〕王芹,杨凡,袁心颖.4~5岁儿童对内疚情绪的理解及教育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0,49(3):263-268.

猜你喜欢

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