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1-09-13沈丽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语文教学

沈丽萍

摘  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教师必须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

一、形象美

文学作品是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虚与实、情与景等的对立统一。在审美教育中,必须千方百计调动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凡是课文中美的事物,都具有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要深入分析作品描绘的画面和形象,由眼前形象联想到更为广阔的艺术形象。

二、意境美

把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意境。一般来说,进行自然美、社会美、心灵美方面的教育,都要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才能对美有感受,才能鉴别美和表达美。进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这样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三、语言美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文学家,都很注意语言的锤炼。现代诗人闻一多强调诗歌要有“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对语言文学进行精雕细刻使诗歌达到形式上的完美,给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创作的物质手段。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些什么,还要使他们明白作者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就道悟文,品味作品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本分。

四、思想美

思想是作者通過对一定的社会生活材料进行观察、体验、研究、提炼得出来的结晶,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在带领学生鉴赏时,也应下一番功夫,经过体察、联想、分析、比较,深入钻研,通过对人物、景物、图画的赏析,使学生在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有体会的基础上,由情入理,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使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思想受到“教化”,进入从“感文”发展到“感心”的高级阶段。

五、创造美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的归宿和目标。美的作文,美的语言,美的心灵,都是能够感受到的事物,学生能否创造出这些美的事物,就成为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审美创造能力的标志,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想象,不但深刻理解文章,而且表现了创造了美。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这是审美教育的归宿。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就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博览群书,取其所长,涉猎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丰富想象和思维的材料,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就越强烈,从而达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  刘畅红.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1.

[2]刘鹏. 审美教育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1(57):33-34.

猜你喜欢

审美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