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明信片,开辟初中历史复习课新路径
2021-09-13李勇
李勇
[摘 要]针对目前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问题,文章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复习为例,创新教学方式,活用历史明信片,尝试开辟初中历史复习课新路径。
[关键词]明信片;初中历史;单元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68-02
史料是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来源,史料有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之分。明信片是一种可以直接投寄的带有图像的卡片。历史明信片,可以向后人展现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因此,历史明信片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图片史料和教学资源。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而明信片能给他们带来更强烈、更直观的大脑刺激。如果运用得当,历史明信片将能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新的调味剂。下面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复习为例展开论述。
一、教学总体构想
作为一节直面中考的单元复习课,免不了要先对课标和考纲有一个全面、系统和精准的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基于对教材、课标和考纲的分析,笔者总结出本单元的主要考点有五个: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护国战争。根据考点要求,笔者在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和取舍的基础上,将本单元复习课的主题确定为“革命与建国”。如何把这五个考点联系起来呢?在本节复习课中,笔者尝试以明信片为引子,以孙中山、溥仪、袁世凯这三个历史人物为线索,将本课内容分成三个篇章,帮助学生构建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体系。为了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笔者还选取和改编了部分中考真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最后以制作明信片为结尾,让学生感悟伟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1.以明信片为引子,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大部分初三学生来说,虽然本单元内容在初二新授课时虽已学过,但他们并未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中考复习课,如何避免炒冷饭,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可以从重组和挖掘教学资源着手。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借助历史明信片来拓展教材内容,使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复习课以“革命与建国”为主题,以五张明信片为引子,以三个历史人物为线索,分成三个篇章,幫助学生构建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体系。
第一篇章:民国之父——孙中山
展示明信片《革命党领袖——孙文》,引导学生观察该明信片中的图文信息,回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并尝试给孙中山定位:“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
第二篇章:末代皇帝——溥仪
展示明信片《敬祝中华民国创造》,引导学生从明信片展示的孙中山、黄兴和黎元洪三个历史人物出发,去探究辛亥革命的重要过程和成果,包括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的创建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第三篇章:窃国大盗——袁世凯
先展示明信片《大清国新皇帝陛下》,以帮助学生了解溥仪从继位到退位的过程以及袁世凯的窃国之路。接着展示明信片《宋教仁》和《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以再现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事实,并引出护国战争。
2.以中考题为范例,教授做题方法
历史复习课,尤其是直面中考的复习课,要求教师一定要弄清中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因此,一线教师一定要研读课标和考纲,做到心中有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授人以渔”,笔者在该单元复习课中选取和改编了部分中考真题。
(2019·内蒙古通辽)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改编)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无实。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应该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引导学生先看问题,找出其中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设问。最后总结出答案:
辛亥革命成功之处:(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3)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失败之处:(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做材料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资料,不放过任何有效信息,包括题引、材料、出处、作者及设问等。(2)注意材料中的特殊符号,如省略号、破折号等,往往这些特殊符号前后都有重要信息。(3)看清题目设问,如果要“根据材料回答”,就一定要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需要把书本知识和材料相结合;如果说要“概括……”,就不可直接抄材料原句。
3.以明信片为载体,培植家国情怀
历史明信片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内涵,从明信片中看历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获得情感的升华。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们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建立了丰功伟绩,还因为他们在艰苦磨砺中铸就了坚强意志和高尚人格。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屡经挫折、备尝艰辛,但他从不因困难而灰心,一生坚持“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围绕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中的跌宕,笔者请学生讨论: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能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感悟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你有何启示?学生的回答充满了正能量:“感悟到孙中山先生堅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待生活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最后笔者请学生给伟人或者自己制作一张明信片,并写上对“革命与建国”这一主题的所思所想。这样,学生又以明信片为载体,培植了家国情怀。
三、教学反思
1.科学筛选,运用得当
历史明信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图片史料,那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明信片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呢?首先,要真实、客观。教师选用史料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佐证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对史料真伪的辨别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历史结论的得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选取真实、客观的明信片史料,且不能对其妄下结论,要结合多重证据进行论证。其次,要依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明信片。教师要寻找明信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把明信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最后,要选择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明信片。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科学筛选明信片,这样才能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2.疏可走马,适度留白
书法上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理想的课堂也应该是如此,应该要适时“留白”。
这节课上完之后笔者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节复习课设计新颖、过渡巧妙、课堂气氛活跃……直到听到课代表长叹一口气说“终于下课了”,笔者才察觉到自己的这堂课是有多“满”。整堂课,节奏快、容量大,而且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消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转变理念,以生为本
在新课改形势下,为了提高复习实效,教师应该转变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4.一路修炼 ,一路反思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有教师都要学会储水、备水。面对学情、考情的不断变化,历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养成反思习惯,努力让自己变得“不普通”。就像李惠军老师说的,我们历史老师,第一要有笃定的、坚守的、定力的精神;第二,要有与时俱进的变化精神。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我和反思自我的过程。
在历史课堂中,每一种史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史料很多、复习策略也很多,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应根据学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史料和复习策略,同时大胆尝试,与时俱进,以开辟初中历史复习课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