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卡聚焦:整本书研读之津梁

2021-09-13邹国金钟林利刘青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指导

邹国金 钟林利 刘青夏

[摘   要]整本书研读是中学生阅读的难点。教师指导过细,则极易固化学生的思维,消减阅读的趣味性;教师没有指导或指导不到位,学生在散漫性阅读中很难完成知识转化和能力迁移。利用读书卡聚焦某个议题,则可以以点带面,逐层深入,完成整本书研读的目标,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整本书研读;读书卡;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01-04

一、问题聚焦

整本书研读指导极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一味针对应试,指导过细,全面接盘专家观点,僵硬死板,消减阅读的趣味性;一是没有指导,完全“放羊”,研读效率极低,学生在散漫性阅读中很难提升综合素养。避免这两种极端的方法就是要有精准的指导,要导而不僵,导而有度,导而有力。读书卡阅读法就是纠偏的一种好方法。读书卡以表格形式呈现,一目了然,内容可繁可简、可难可易、可深可浅。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对读书卡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学生一看就明白要做什么,教师也容易把控。读书卡应该说是一种容易复制,接近“万能”的读书工具。

二、案例分析

以下具体分析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公会中学钟林利老师的“《朝花夕拾》——专题研读指导”课堂实录。

【导入课题】

[屏显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匆匆一别,你们还记得我姓什么吗?

生(齐声):钟。

师:很激动能给你们留下印象。我来自贺州市平桂区,个子不高,颜值也不高(众生笑),可以说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人物”吧!请齐读课题。

[点评:导入亲切、自然、幽默,巧妙与“小人物”联系起来。]

生(齐声):《朝花夕拾》——专题研读指导。

师:大家读完《朝花夕拾》整本书了吗?

(生纷纷点头)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的题目与其笔下的人物有关,是哪几篇呢?

[点评:问题不蔓不枝,一语中的。紧扣“小人物”发问,突出整本书的“整”字。]

生1:《藤野先生》。

师:哦,你关注到了师生情节。

生2:《阿长与〈山海经〉》。

师:看来你喜欢讲故事的人。

生3:《父亲的病》。

师:你注重亲情,关注到了父子之间的故事。

生4:《范爱农》。

师:看来此文中有关友情和风俗的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看来,我们都被鲁迅刻画的这些“小人物”所吸引,《朝花夕拾》中提及的“小人物”可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这些“小人物”,看看他们有什么特点吧。以下面这个人物为例。

[屏显: 读书卡1(见表1)]

[点评:读书卡第一次呈现,内容简洁,这也是一次阅读方法示范:先找出描写“小人物”的有关语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从而领会人物的形象。]

师:请同学们结合这张人物卡所出示的原文选段思考,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生5:从第一个选段中可以看出她是个长舌粗俗的人,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

生6:从选段二可以看出,她睡相很差,摆“大”字,很粗鲁。选段三的内容又表现出她很迷信。

师:从这些选段中能看出她的学识或身份地位怎样?

生7:是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佣人,很普通,地位很低。

师:哦,没有文化、微不足道,不是了不起的大名人,相反只是——

生(齐声):小人物。

师:但鲁迅在多篇散文中都提及她,因为她身上不仅仅有粗俗,还有——

生8: 买《山海经》的文段中点出,“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因为她对“我”很好。

生9:她特地利用假期去给“我”买书,可见她很关心“我”,很善良。

生10:她买书很不容易,因为不识字。但她做到了,很了不起。

师:这个有那么多“小毛病”却对我有“大情感”的人是?

生(齐声):阿长/长妈妈。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景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旧中国的妇女遭受“三座大山”压迫,痛苦不堪,她们有被束缚思想的迷茫,有被生活挤压的无奈。底层妇女的形象是很复杂的。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了解,便不能理解“小人物”的言行,做出的概括往往容易标签化。所以一定要选择背景资料加以拓展。]

【“小人物    大情怀”专题指导】

师(小结,过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朝花夕拾》中鲁迅所回忆的这些人物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的品質。

[屏显专题: 小人物    大情怀]

师:如何定义“大情怀”?请大家齐读。

[生齐读屏显内容:“大情怀”并非仅仅指忧国忧民的情怀,并非仅仅指民族精神、远大理想。“大情怀”实际指人性中的一切真善美。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里的这些“小人物”,一是平凡、微不足道,二是有弱点、缺点,但他们身上也有优秀的品格、温暖的情怀,启发着我们向善、务实、求美。这些品格、情怀也可以被称为“大情怀”。]

[点评:“大情怀”是本课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学生对其的理解很难到位。此处的解释就显得很有必要,尽管不一定完美,但毕竟给出了一个恰当的限定,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推进打好基础。]

第一部分:我的读书卡——专题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制作读书卡。老师先做个示范。在这里,老师以寿镜吾先生为例,制作一张展现其形象特征的读书卡。

[屏顯: 读书卡2(见表2)]

师:大家讨论一下,鲁迅是从哪些方面展现寿镜吾先生的人物之“小”与情怀之“大”的?

生11:从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平凡、刻板、严肃的老秀才,是个普普通通的私塾老师。这展现了人物之“小”。

生12:从“拗过去”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读书时认真入迷,很可爱。这也展现了人物之“小”。

生13:从“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寿镜吾先生赏识鲁迅,因材施教。这是寿镜吾先生所具备的好品质,体现了其情怀之“大”。

生14:以前的教书先生在教育时都会体罚孩子,但通过鲁迅文中所用的两个“不常用”,可以看出寿镜吾先生的与众不同,他很爱孩子,且善良和蔼,这也是一种“大情怀”。

师(小结,提升):是啊,寿镜吾先生是平凡、刻板及严肃的“小人物”,但又拥有严而不厉、和善宽容的“大情怀”。

[点评:第二次呈现读书卡,栏目稍加变换,更具有操作性。“阅读发现”栏目的设置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也提供了“争鸣”的机会。“人物素描”栏目的设置则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当然,不同的栏目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不同的训练。如“阅读发现”侧重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而“人物素描”则锻炼聚合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读书卡制作——实践提升

师:看来大家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制作一张简单的读书卡,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20分钟后,各小组要选出本组的最优读书卡,并围绕“小人物    大情怀”进行说明。选段不用全抄,可以用省略号代替有关内容。

(生制作读书卡。小组讨论。展示)

生15:(屏显读书卡)本组最优读书卡展示的人物是阿长。其分析了《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谋杀隐鼠、逼“我”吃福橘等片段。从中看出阿长是个会撒谎且传统迷信的“小人物”,但逼“我”吃福橘,其实是想让“我”顺顺溜溜,希望“我”吉祥如意。阿长的待人真诚,是一种“大情怀”。

师:阿长这种“大情怀”,让“我”与她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寻常的主仆关系。

生16:(屏显读书卡)我们组的最优读书卡展示的人物是藤野先生,文段皆选自《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主要展现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通过赏析藤野先生出场时的外貌、语言描写,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朴素的、不太注重外在形象的“小人物”。但从他帮“我”改讲义、指导“我”画图的片段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歧视外国学生,且教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这就是一种“大情怀”。

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都十分关爱“我”,但不同的是藤野先生是外国人,因此他的这种关爱体现出了——

生17:他没有民族偏见。

师:是的,这真正是“大情怀”了啊!

[点评:读书卡第三次呈现。这一次呈现的是学生学习后的实践成果。学习的节奏和实践的时机安排得很恰当。]

【阅读指导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次专题指导学习,大家一定都有了自己的阅读发现与体会。《朝花夕拾》中拥有“大情怀”的“小人物”还有不少,如父亲、范爱农等。请看这张读书卡。

[屏显:《朝花夕拾》其他小人物汇总表——读书卡3(见表3)]

[点评:读书卡第四次呈现,总结了书中其他几个“小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知。但是对人物的探究较为浅显,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如果在此处引入专家对相关人物的精彩分析,并引导学生联读多个段落,便能产生群文阅读效应,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感染力。]

师:同学们,还有一个“小人物”在《朝花夕拾》中贯穿始终,他少时顽皮、上课走神、惹怒父亲,但正因为他,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么多鲜活的“小人物”,他是——

生(齐声):鲁迅!

师:请大家齐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屏显内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这里所展现的情怀是——

生(齐声):仁厚!

师:孔子说过,“爱人”即“仁”。正因为有仁厚之心,所以鲁迅才会对身边众多的“小人物”充满善意,对残害“小人物”的封建社会猛力鞭挞。这是鲁迅所展现出的“大情怀”。好,同学们,希望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经典、点亮人生!下课!

三、反思总结

在《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钟林利老师采用了读书卡引导法。整个课堂教学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得以突破。钟老师的选点很巧,抓住了众多“小人物”身上的“小”——小毛病、小动作、小思想等,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背后的“大情怀”——温情、温暖、温度等。这便使研读有了深度,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得更远。

从操作上看,钟老师运用读书卡时十分讲究。第一次以阿长为例,师生共同对读书卡内容进行讨论,初步领会阿长的人物之“小”与情怀之“大”,并以简明的文字对“大情怀”进行阐释;第二次以寿镜吾先生为例,展现读书卡制作的全过程,分析寿镜吾先生身上“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第三次让学生选一个人物,自己动手制作读书卡;第四次是展示自己预先制作的读书卡,总结归纳《朝花夕拾》中众多小人物的“大情怀”。这样的展示层层深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精神得以熏陶。

当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斟酌书中人物形象的定位,毕竟教学参考书里的说法只能作为参考。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存在不足是正常的,教师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适度引导。教师可以搭建一些“脚手架”,供学生向上攀登。比如,可以提供一些专家对相关人物形象的独到分析,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使学生提升素养。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指导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