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碎乡心梦不成
2021-09-13李翰文
李翰文
《呼兰河传》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代表作,小说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线索,描绘了2 0世纪2 0年代呼兰小城的种种人和事,真实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通过作者童稚的视角,记录下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描绘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又疼又怜的呼兰河。
呼兰河是麻木荒唐的。街道上的大泥坑带来种种不便和危险,却没有人想过把它填平;村里人牙齿疼痛,宁愿去抓二两黄连含着止痛,也绝不会去西医那里拔牙……
呼兰河是落后愚昧的。小城里,为鬼神服务的设施有很多,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应有尽有……
呼兰河也是冷漠残忍的。健康活泼、天真单纯的小团圆媳妇,被活生生地折腾死;追求幸福的冯歪嘴子,被诽谤,被驱赶,成了人们的谈资……
这样的呼兰河,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让幼小的萧红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悲凉、宿命的无奈、痛苦的煎熬。
然而——
呼兰河是热闹的。呼兰河有色彩缤纷、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呼兰河有跳大神、跳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呼兰河是坚强的。冯歪嘴子虽然是一名长工,但他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和王大姑娘恋爱结婚,任凭人们奚落,仍然平静顽强地活着。
呼兰河也是温馨的。萧红家的大花园里,有黄瓜、倭瓜,有各式各样的蝴蝶、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嗡嗡”叫的蜂子,还有可敬可亲的爷爷陪萧红玩耍,教她读诗……
这样的呼兰河,让萧红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生活的多彩。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是童年温馨的回忆。呼兰河成为她永远的怀想。
萧红早年离家,一生漂泊,颠沛流离,她对呼兰河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愤懑,有无奈,更有悲悯和同情。然而不管她是辗转上海、重庆,还是寄居香港,呼兰河都是她心中的牵挂,都有她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呼兰河成了她心中的寄托,她把对家乡的牵挂,融入筆尖,融入《呼兰河传》。
“什么时候家成了我的远方,还有你夕阳中盼归的遥望,就这样一路匆忙,遍地憔悴,半生凄凉……”不知何时,远处传来刘臣《回家》的凄美歌声。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一朵寂寞的红山茶,遥望着远方的家乡,兀自绽放!
(指导老师 王 明)
简 评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极为典范的读后感。中学生写作读后感,往往问题多多:没话说;大段摘抄;抛开原书,由一点发散开去,自说自话,大谈感想;没有主题,散漫无边际。且看该文——
高视野。该文作者站位很高,可谓全面把握《呼兰河传》。这篇读后感对读者而言是很到位的介绍,对作者自己来说是很有效的阅读总结。既有常识性介绍,如作者、时代、地域、自传体、孩童的视角;又有整体的评价,主题是回忆故乡的人与事,情感是又爱又恨又疼又怜。
能提炼。故乡类的文学作品繁多,《呼兰河传》有何特色呢?作者认为可分两大层次,一来写出了呼兰河的麻木荒唐、落后愚昧、冷漠残忍,二来写出了呼兰河的热闹、坚强、温馨。分类表达,提纲挈领,让一本书清清爽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谈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曹文轩的小说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贴个标签就完事,而是要分分类、细细说。
叙议结合。提出一个论断之后,作者能列举相关材料加以佐证,如文章提到的火烧云、大花园、跳大神等,十分充实。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自然是边读边记录个人点滴思考,折起书角,画出句段,出声诵读,书读完了,整合一下,就是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这多有成就感啊!
(郭培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