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与干预研究

2021-09-13杨逢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考试焦虑干预高中生

杨逢云

[摘   要]考试是考核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而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考试焦虑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每年高考总会有一些学生因为考试焦虑发挥失常。为此可以对高三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状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资深班主任的观察与分析,在高三阶段开设系列心理辅导课程。

[关键词]考试焦虑;高中生;干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 )24-0074-02

笔者对某高中的高三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考试焦虑调查。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

1.自我期待过高

根据调查可知一些学生存在自我期待过高的现象。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进入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只要再努力一把,就能够进入著名的大学。但在历次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且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升。这便使他们产生自我怀疑与焦虑的情绪。

2.不能承受成绩的起伏

在复习阶段,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焦虑,有时静不下心来学习,特别是当成绩不理想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或者年级排名会有一个自我定位,当自己的努力不能从这些定位中体现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对自我定位乃至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出现烦躁的情绪。

3.对焦虑反应过度担忧

有学生指出,感觉自己在一个只关注学习的环境里面生活,看到周围的人都那么认真努力,自己不努力都不行,甚至有时稍微松懈一点就会产生一种对不起自己和父母的罪恶感,因此不得不全力以赴。有一部分学生在调查中说因为存在睡眠障碍、心烦气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问题而担心焦虑,害怕自己因状态不佳而影响学习,但是越害怕就发现自己越看不进书,记不住知识。

4.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技巧

有许多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状态不好是因为压力过大,需要进行休息,但是又陷入想休息却又不敢休息的冲突和矛盾中,生怕自己一放松,学习就跟不上了,于是为了完成既定的学习计划,不得不花费比平时更多的时间,以致身心更加疲劳,学习状态更差。

5.受家长的影响

有少数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会焦虑,与家长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不够重视、不够努力,于是总苦口婆心地在一旁规劝,甚至夸大成绩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制造出一种“不拿高分就会失去一切”的舆论态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乃至饮食起居进行过度的干涉,从而使孩子产生了压抑和焦虑的情绪。

二、干预策略分析

1.家长方面

(1)认识到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生理背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却又不能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因此显得较为忧郁或暴躁,对看不惯的事物易发脾气,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容易失控。作为家长,如果能够理解孩子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对孩子个性化的独立需求给予肯定,如“哟,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好呀!那么爸爸/妈妈很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然后以更民主的方式去跟孩子讨论近期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常常能有效地化解家庭冲突,增进亲子感情。

(2)认识焦虑的各种表现及其对学习效率产生的积极作用。许多人认为焦虑是一种不好的情绪。而事实上,国外的学者经研究发现,焦虑情绪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的关系。也就是说,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适应环境。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正处于轻度或中度焦虑的状态,这便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可以说现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中。

(3)消除对学生目标定位过高的担忧和顾虑。一些学生的高考目标定位过高,这使其家长担心过高的定位会让其难以面对自己真实的成绩,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矛盾中。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当成绩不理想时,能够很快平静、不断激励自己的学生占多数,情绪波动较大、不能静心复习的学生仅占少数。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通过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制定了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认为自己比较焦虑,有时静不下心来学习的学生占一半;认为自己心态很平静,按计划复习的学生占34%。在考试过程中,认为自己有些紧张的占67%,认为自己能够沉着应对的占23%。从这样的调查结果来看,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中的。

(4)请临床心理专家解答家长常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不少家长会存在以下问题。

①家长要不要关心孩子?怎样才是适切的?

要不要关心孩子?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家长一定是爱孩子的,只是要注意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和方法要能得到孩子的认同和理解。假如孩子回家后,家长一开口就问“最近学习怎么样?成绩怎么样?排名上去了没有?”这样的行為会使孩子产生误解,认为家长真正关注的是他们的虚荣心是否得到满足,而非自己。这样便会削弱孩子的积极性。在高三阶段,家长更需要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为适应孩子的心理发展,专家给家长提出了三点沟通方面的建议:将询问变成倾听,将要求变成建议或者邀请,将批判变成分辨。

②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进行鼓励?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应当持有一种“尽力就好”的态度,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可控的因素上,更多地去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并随时进行勉励。可以这样跟孩子表达:“你参加高考,我作为家长肯定很重视,不可能真的不着急。但是你学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分数,我都可以接受,不是说只有考到一本我才会高兴。”“我觉得努力的过程比考试的结果更重要。反正尽力就好,努力了就不必遗憾。”这实际上就是把“尽力而为”“考出实际水平”这些话背后的含义更具体地表达了出来。

③家长自身的焦虑情绪该如何缓解?

家长首先得正确认识焦虑情绪的来源,有两种情况比较常见,一种是自己本身就有一个未圆的大学梦,特别希望能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另一种是自身有不正当的攀比心理。当家长的焦虑情绪对孩子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松心情,降低要求。

2.学生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体辅导缓解焦虑情绪。团体辅导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组合而成,包含讲解、体验、分享等内容。

(1)心理教师通过吹气球的活动,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到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存在的普遍性,然后引入压力与效率关系的研究,讲解压力过小可能导致动力不足,压力过大会使效率下降,一定程度的压力能使学习效率最大化。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有一定程度的压力是件好事,从而缓解他们对压力与焦虑的恐惧。

(2)心理教师向学生讲解缓解焦虑情绪的简易实用技巧,包括呼吸法、音乐冥想法、有氧运动、穴位按摩、积极的自我暗示、寻求社会支持等,并进行现场演示。学生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简易实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

(3)心理教师积极开展瑜伽体验活动和台上举水实验,让学生了解到休息的必要性,明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保证学习效率的最好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身心得到了足够的休息,再出发时便会更有力量。

(4)心理教师邀请资深班主任介绍往届“黑马”的成功经验。

(5)心理教师讲解韦纳的归因理论,帮助學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己可控的因素上,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可为学生介绍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复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家长的担心与焦虑主要来自于信息不足、方法不多。因此对家长的干预,主要以沟通和安抚为主,其中,展示学生在校的视频和心理调查数据的说明有特殊的意义。对学生的干预,主要以引导他们掌握简单实用的调节技巧为主,要纠正他们对压力和焦虑的错误认识,给他们传授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成功学生的复习技巧与经验。这能够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干预前,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多角度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在干预过程中最好能够分类型进行小组干预,这样才能在紧迫的复习中,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依雯.“考试焦虑”的背后[J].北京教育(普教),2012(3):16-17.

[2]  陈思瑶.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  王雅娟.初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23):13-16+20.

[4]  马婷婷.轻松应考,自信飞扬: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方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5):39-41.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考试焦虑干预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考试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