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2021-09-13何昌盛

婚育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何昌盛

【摘 要】研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理、药动學与药效学进行查阅,并结合实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做出如下报道。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药动学药效学;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临床上的主要种类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等。此类抗生素的抗菌图谱较广,药无的抗菌能力较强以及毒性低[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细菌耐药问题成为临床研究人员所面对的重点难题之一,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进行探究,并做出如下报道。

1 药动学和药效学

1.1 药动学

1.1.1 亚胺培南 使用500毫克亚胺培南与500毫克西司他丁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时间为20分钟,统计两者的平均血药最大浓度,亚胺培南的最大血药浓度为35毫克/升,西司他丁的平均血药最大浓度为42毫克/升。在进行西司他丁的血药浓度实验中,可以将本品的曲线下面积增加5%~36%,使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较广。通过胎盘,将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达到20%~25%。本品和西司他丁的药物半衰期均为一小时左右[1]。单独使用亚胺培南六小时,其尿液活性药物的回收率可以达到7%~15%,而将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进行联用,6小时后,尿液中的活性药物回收率可以提升到60%~80%。

1.1.2 美洛培南 将1克美洛培南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30分钟。注射后的最大血药浓度为54.8毫克/升,且本品在组织中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液浓度。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在20%以下,药物浓度半衰期为1小时。在经过肾脏的排泄后,有接近80%的药物原品,剩余的20%,一般以代谢物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极少量从胆管中排出[2]。

1.1.3 帕尼培南 将500毫克药品进行静脉0滴注,静脉滴注的时间为60分钟,最大血药浓度为27.5毫克/升,倍他米隆血药的最大浓度为15.6毫克/升,其中帕尼培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可以达到3.9%,倍他米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4.7%,经测定,药物在体内分布较广,一般存在于组织以及皮肤中,帕尼培南的药物半衰期为1小时,倍他米隆的药物半衰期一般为0.7小时,其中约有30%的帕尼培南以及90%的倍他米隆是从尿液中排出的。

1.2 β-内酰胺酶稳定性与抑酶作用

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针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抑制酶作用进行研究,可得出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酶稳定性较好,抑酶效果显著。使用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可以发现,对质粒介导中的六类ESBL具有高度稳定性。当控制好相应浓度时,对ESBL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相关研究发现,当两种药物的浓度达到10mol/L~5mol/L时,抑制效果最佳。当帕尼培南的相对水解速度小于0.1时,可测得,对β-内酰胺酶起到稳定作用。但经临床试验可知,本品对金属酶ESBL的稳定性较差,且易被水解失活。

1.3 与青霉素蛋白结合

PBP属于细菌细胞膜的蛋白分子,但是其性质较特殊,也可以作为β-内酰胺抗生素的受体靶细胞。将亚胺培南与PBP进行结合,增加PBP的亲和力,可以抑制细胞的细胞壁合成,使细胞迅速肿胀、溶解。

1.4 抗生素后效应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达到最大疗效,可以将碳青霉烯类的浓度调整为30%,青霉素类的浓度调整为40%,头孢菌类的浓度调整为50%,其血药浓度间隙超过MIC。

1.5 与内毒素的关系

使用抗生素可以诱导生成内毒素,因抗生素为内酯素诱导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2的作用点相同。本品虽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谨慎选择。

2 临床应用

2.1 亚胺培南

亚胺培南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尿路感染以及妇科感染,其临床疗效可以达到95%以上,在治疗软组织、骨关节等感染的临床疗效可以达到90%,对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了已达到85%,对于细菌清除率的临床疗效可以达到76%~92%。但经临床相关实验可知,此药对孕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孕妇应谨慎使用此药物。此药的成人剂量为6h~12h进行静脉滴注,但每小时的用量不得超过0.5g~1g,在儿童用药时,每次不得超过12.5mg/kg。在静脉滴注时,滴注的速度不应过快,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调整剂量。

2.2 美洛培南

美洛培南主要用于治疗败血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经临床实验表明,单使用美洛培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成人的剂量为0.5g~1g。每6个小时~8个小时进行一次静脉滴注。

2.3 帕尼培南

帕尼培南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败血症、胆道感染、脑膜炎等,临床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且在用药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成人的剂量为0.5克,每日的最高剂量为2克,每日2次~4次静脉滴注[3]。

2.4 不良反应

经临床数据可知,本品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但发生率较低。亚胺培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美洛培南的不良反应为一些过敏反应。帕尼培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详情如下表。

参考文献

[1] 李嘉莹.100例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合理性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1):76-77,80.

[2] 董明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8):74-75.

[3] 秦延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动学药效学与临床应用[J].健康之路,2016(7):1.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