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探讨

2021-09-13刘亚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信息技术

刘亚军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文章简单分析深度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最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4-0016-02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深度学习作为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要认识到深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要通过应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真正投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夠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并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教育热点话题。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精神和注意力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材料,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提升认知能力。可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学习状态。如今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认为深度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繁杂且零碎,为了保证学生能更好地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解知识呢?下面从五个方面结合实例作详细的探讨。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之前就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根据深度学习的特点,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指向核心问题和关键概念,比如在教学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时,教师需要先对单元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快速确定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主线,然后围绕着问题链进行相关的教学目标设计,力求使每个小目标都能够紧紧围绕着大目标。比如在教学“初识Excel”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制作方法;(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实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产生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师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能够明确教学方向,从而顺利开展教学。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深度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据此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深度学习,学到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例如在教学“加工音频素材”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景点介绍视频,视频的主题是“夏日不寻常”。一开始,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湖泊,视频制作者房琪对观众说:“可以给我60秒吗?让我把这夏日的清凉都送给你。”接着,画面一转,视频中出现了浙中武义美丽的牛头山景象,清泉、瀑布、山谷、石潭、游鱼,美不胜收,配上作者对景点的语言描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学生的心底也泛起阵阵夏日的涟漪。视频观看完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么优美的视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开始主动地接受学习内容,主动参与到对技术知识的学习中。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讨论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而这些任务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又要是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尤其是探究性学习任务这种难度比较高的任务,更要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去设计,才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因特网搜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以“短视频的流行原因”为主题的教育专题报告,要求学生自主上网搜索有关短视频之所以流行的原因的资料,报告中要包含图片、文字和视频,越详细越好。学生们利用已经掌握的Word软件相关知识和网络搜索相关知识经验,大多可以独立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教师不要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结合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主动地去找出藏在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他们的成就感会更强。学生经历了完成任务的过程,思维会变得更加缜密。

(四)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些教师常常先给学生展示某一技术的操作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去进行模仿,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只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而且还会对信息技术的本质规律和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问题的根本。

比如在教学PPT软件时,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PPT的基本操作外,还应当让学生思考PPT这一软件与之前学习过的Excel 、Word软件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让学生自主思考PPT软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功能。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就会对Word、Excel和PPT这些软件的特点、作用以及优缺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五)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信息技术操作方法和技能,课后没有对这些技能进行实践应用。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了某一知识点后,要为其设计相关的实践性任务。

比如在教学“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实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下与同伴通过合作制作一段flash动画视频。学生在制作前先要与同伴确定好动画的主题,主题最好是有一定深意的,最好与教育、环境、经济、科技等有关。动画视频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既可以直接选用比较有名的动画形象,也可以自己亲手设计一个新的动画形象,这能够充分考验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相关的实践性任务后,会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价值。

综上,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