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

2021-09-13霍雷鸣

婚育与健康 2021年9期

霍雷鸣

【摘 要】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方法:本研究遵循分组对照原则,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我院影像科登记的52名疑似肝癌患者,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增强CT技术与MRI技术的诊断价值差异。结果:MRI技术在疾病检查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方面均要优于CT检查技术(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癌疾病的检查诊断中,采用MRI检查技术更有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

【关键词】增强CT技术;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对比

近年来,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相应影响了患者本身肝脏代谢情况,提高了一部分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为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1,2]。肝癌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后死亡占比较高,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病率要相对较高。临床研究发现,肝癌疾病在病发早期具有一定的识别难度,随着病况加重,患者才会有腹痛、体重减轻、巩膜黄染等情况[3]。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我院影像科登记的52名疑似肝癌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所有样本资料包含男性30例和女性22例,年龄44岁~73岁,平均年龄(58.63±5.1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可获取到病理学检查资料;②患者無对比剂过敏问题;③无沟通障碍,能自主配合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出血性疾病或有其他相关重症合并疾病;②心肺功能较差;③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

1.2方法

CT检查:采用院内螺旋扫描仪进行检查,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其调整体位。启动仪器后,先做常规平扫;然后为患者注入一定浓度的对比剂,注入速度控制在2.5mL/s,进行全肝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从膈顶开始一直到肝部下极,电压、管电流为110 KV、200mA,层厚为5.0mm。在注射25s开始动脉期扫描,注射后的70s进行门脉期扫描,300s进行延迟期扫描

MRI检查,采用院内MRI扫描仪,嘱咐患者做好检查前禁食,指导患者呈仰卧位,采用DWⅠ序列、T1W1、T2W1序列进行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为从膈顶开始一直到右下极,将层厚设置为2.5mm,矩阵240×320;扫描结束后,为患者行增强检查,注入对比剂扎喷酸葡胺,注射剂量保持在0.15mmol/kg,流速为2.4mL/s,获取各期图像。

1.3观察指标

诊断效率: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MRI检查技术和CT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对本次52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有35(67.30%)例患者为阴性,再生结节患者,17(32.69%)例患者为阳性,包含肝细胞性肝癌10例,混合性肝癌6例,胆管细胞性肝癌1例。对比MRI和CT检查技术,发现MRI技术在疾病检查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方面均要优于CT检查技术,2χ=4.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表3。

3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有原发、继发两种情况,对患者健康危害影响程度大,具有较高的治愈难度。由于该疾病在患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已经发展至疾病中、晚期,进一步提高了疾病治疗难度,增加了死亡风险。

影像学检查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恶性肿瘤疾病诊断辅助工具,在本次研究中,对52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有35(67.30%)例患者为阴性,17(32.69%)例患者为阳性,MRI技术在患者疾病的检查准确度、特异性、敏感度方面均占优势。

总而言之,在进行肝癌疾病诊断期间,采用肝脏MRI技术可获取更多的疾病检查信息,提高检查准确度,帮助医师制定治疗计划。

参考文献

[1] 赵颖,孟成立.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和增强CT对比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129-131.

[2] 方勇超,王强,唐权,等.MS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高血供肝内胆管癌与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0,23(6):131-134.

[3] 荆航,李兰涛,王振光.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 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医疗卫生装备,2019,40(3):69-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