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R检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查中的临床检验效果研究

2021-09-13江水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9期

江水明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进行阴道细菌检查时,采用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院接受阴道细菌检查的阴道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236例,均采集阴道分泌物作为检验样本,实施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检验,统计并对比检验结果。结果:PCR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7例、68例、99例,总阳性率为86.44%,细菌培养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0例、39例、81例,总阳性率为63.56%,阳性检出率比较,PCR检查法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炎严重困扰女性的健康与生活,针对患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准确的检验,对治疗工作的展开意义重大,是避免继发盆腔感染、不孕不育等严重症状的关键,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作为两种常用阴道细菌检查手段,对细菌和细菌种类的判断均有一定帮助,而其中PCR检查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阴道细菌检查;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

阴道炎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较明显的外阴灼痛、外阴瘙痒以及异常增多的阴道分泌物等症状,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将严重累及患者心理状态、健康生活、夫妻关系等,危害较大,需要对相关防治工作提高重视[1]。根据报道指出,女性在健康状态下,其阴道组织对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具备一定防御能力,例如阴道中紧贴的前后壁、闭合状态的阴道口,以及雌激素作用下出现表层细胞角化、增生的上皮细胞,可以使阴道中维持平衡的酸碱度,进而对存在其中的病原体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当这种防御功能受创时,则会给病原体可乘之机,最终引起阴道炎症[2]。一般情况下,女性阴道中寄居有厌氧菌、需氧菌等细菌,组成阴道菌群,而当该菌群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失衡后,则会促成条件致病菌,导致多种类型的阴道炎症,而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细菌性陰道炎[3]。抗菌药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出于对合理使用抗菌药,避免增加细菌耐药性等问题的重视,临床认为有必要针对患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本文自2020年全年到院接受阴道细菌检验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抽取若干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了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这两种常用检验方式对阴道细菌的检出情况,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院接受阴道细菌检查的阴道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236例,年龄30岁~42岁,平均年龄(36.39±5.17)岁,炎症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01±0.11)年,其中147例有生育史,89例无生育史。

纳入标准:①患者存在阴道分泌物、白带等异常增多现象,同时伴有炎症和外阴瘙痒等症状;②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分析等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③入组患者病案资料记录完整,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所用资料、意义等知情,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经期、妊娠期等特殊状态患者;②样本采集半个月内有性生活者;③合并传染病或者免疫系统类疾病者;④样本采集半个月内阴道用药治疗者。

1.2 方法

在患者阴道后穹窿位置进行样本采集,样本为阴道分泌物,采集方式:取一次性无菌棉棒置入标本采集处,轻轻旋转,蘸取阴道分泌物适量,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对所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保存。针对所采集到的样本以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进行检验。PCR检查法:取适量样本使用生理盐水1ml与之混合后装入EP管,进行离心处理,时间15min,转速12000r/min,离心后将上清液去除,剩余样本中添加细胞裂解液,放入金属浴(100℃)进行10min加热处理,同样12000r/min转速下进行10min离心,将上清液取下做DNA模板,使用AB17500荧光定量PCR仪器进行检验,以琼脂凝胶电泳对扩增结果进行观察。细菌培养法:实施平板划线分离法,取血平板,使用采集样本的无菌拭子画上第一区,然后以接种环分区划线,使用二氧化碳敷箱对其进行为期3天的培养,当生成菌落之后,将其中呈现光滑滴状灰色以及半透明状态的细菌用于检验。

1.3 观察指标

PCR检查法:阳性标准,即具备整齐的条带宽度边缘,并且<1cm,背景无引物二聚体出现。细菌培养法:阳性标准,培养基中典型菌落是目的菌落。统计并对比两种不同检验方式下,对患者阴道细菌检出情况,细菌种类主要包括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比较两种检验方式对患者阴道细菌的检出情况:PCR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7例、68例、99例,总阳性率为86.44%,细菌培养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0例、39例、81例,总阳性率为63.56%,阳性检出率比较,PCR检查法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内外因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女性阴道常受到炎症的困扰,其中最常见的为细菌性阴道炎,这是一种阴道菌群平衡遭到破坏后引发的混合感染疾病,主要集中发生在育龄妇女群体中,发生后最典型的症状即阴道分泌物多、稀薄且存在异味[4]。这种疾病往往是多种致病菌共同导致,其中造成阴道菌群失衡的关键因素,临床中尚未有明确报道,仅提到与性生活频繁、性伴侣多、阴道灌洗致pH值偏碱性等因素有一定联系[5]。阴道正常状态下的菌群中约95%为乳酸杆菌,其产生的乳酸是女性阴道环境维持酸性的关键,同时对其他病原菌可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有助于促进菌群平衡。因此在乳酸杆菌数量减少的情况下,阴道pH值会出现升高现象,进而打破阴道正常微环境,为其他微生物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诱发炎症[6]。临床指出,常见细菌性阴道炎相关诱因包括:(1)性伴侣数量>1,或频繁更换新的性伴侣;(2)洗漱中,长期使用清洁剂或者清水等对阴道进行冲洗,容易使阴道微环境受损,促进厌氧菌生长;(3)性生活频率高,会直接增加细菌进入体内的概率;(4)阴道中乳酸杆菌存在天然缺失现象,因而不足以维持正常酸性环境,给其他病原菌可乘之机;(5)有长期抽烟习惯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女性,相较其他女性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炎;(6)经期进行性生活、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妊娠次数多、妇科手术史等均属于细菌性阴道炎的常见诱因。患者除阴道分泌物有所增加外,在疾病发作时往往还伴有外阴烧灼疼痛、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部分忽视病情发展的患者,在病情严重状态下还可能继发其他更严重的妇科病,例如盆腔感染、不孕不育等。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抗菌药物治疗是该病最主要的手段,一般情况下,约80%左右患者在经由口服用药或阴道局部用药后能够达到治愈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因重建阴道环境失败、病原菌清除失败等原因而在3个月内发生复发。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辅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措施,而针对患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检验,有助于提高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PCR检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法,该检验方式相关理论假设首次被提出在1983年,首次被发明在2年后,属于简易DNA扩增法,于2003年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该检验脊柱应用中仅仅需要微量DNA便可实施PCR对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法医鉴定以及考古工作中,伴随技术手段的成熟,医学临床也逐渐引进该技术。有研究认为PCR检查法在部分疾病检验中灵敏度有限,因而实际应用价值受到限制。细菌培养法,细菌性疾病的常用检验手段,但是在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时,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很可能出现样本污染的情况,该检验方式的应用对实验室配置有更高的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性较差。

本研究中共抽取236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阴道采集到样本开展检验,结果显示,PCR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7例、68例、99例,总阳性率为86.44%,细菌培养检查中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分别检出30例、39例、81例,总阳性率为63.56%,阳性检出率比较,PCR检查法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PCR检查法可以更准确地检出阴道细菌感染情况,为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依据。有研究总结PCR检查法的应用优势有:(1)检验相关操作简单,检验人员容易上手;(2)检验总耗时较短,能够较快速的获得检验结果,有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加重患者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的负担;(3)对肠球菌、棒状杆菌、戛纳特杆菌等有较高的灵敏度。

王太林等[7]针对若干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样本分别开展了细菌培养检验和PCR检验,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7.65%、90.59%,提示PCR檢验对该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状况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医生掌握病情。吴斌等[8]研究报道中针对阴道疾病患者的临床样本分别开展了3项检验,包括革兰染色法、PCR法、细菌培养法,其中革兰染色法对样本中细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种检验法,而与本文结果不同时,该研究中提出PCR法、细菌培养法对样本中细菌检出率差异较小,但基于对检验工作时效性、推广性等考虑,应用PCR法的优势明显更大。结合上述研究结论与本文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针对阴道疾病患者的感染问题,通过PCR法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其细菌感染情况,从而为阴道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总而言之,细菌性阴道炎严重困扰女性的健康与生活,针对患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准确的检验,对治疗工作的展开意义重大,是避免继发盆腔感染、不孕不育等严重症状的关键,PCR检查法、细菌培养法作为两种常用阴道细菌检查手段,对细菌和细菌种类的判断均有一定帮助,而其中PCR检查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不仅时效性更佳,而且在基层医疗机构更容易推广,优势明显。

参考文献

[1] 赵瑞娟.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J].名医,2020,11(4):108.

[2] 袁征.细菌性阴道炎检验中采取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的临床应用意义[J].当代医学,2019,25(35):34-35.

[4] 罗红.阴道细菌检验中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细菌培养的效用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94-95.

[5] 邓琳琳,余佳珍.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与细菌培养法对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细菌检测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9):185-187.

[6] 崔香芝,郑光禄. 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97.

[7] 王太林,李庆,唐正宇,等.用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对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细菌检测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8):181-183.

[8] 吴斌,杨巧荣.革兰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及PCR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