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中的价值探讨

2021-09-13韦香泳

婚育与健康 2021年9期

韦香泳

【摘 要】目的:研究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产妇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肩难产产妇50例,根据分娩过程中使用的助产手段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对其单独采用屈大腿法进行助产,观察组产妇则对其施行屈大腿法联合旋后肩的方式进行助产,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助产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生产过程中胎儿出肩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等方面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妇及胎儿出现不良结局的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肩难产产妇的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可发挥有效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肩难产;临床助产;屈大腿法;旋后肩法;联合运用

怀孕、分娩是女性可经历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繁育生理过程,每一位产妇均应受到尊敬,怀孕自然分娩的过程对产妇来说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产妇分娩过程中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如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羊水栓塞等,对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均会造成极大威胁[1]。肩难产,是一种难以准确预测和预防的产科高危急症,是指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儿双肩者[2]。临床上超过50%的肩难产发生于正常体重新生儿[3]。若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出现肩难产却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会极大提高母婴不良结局出现的概率[4]。本文以此作为研究方向,探讨在肩难产产妇的临床分娩过程中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进行助产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0例肩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过程中使用的助产手段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与对照组(单纯屈大腿法),各25例产妇。观察组25例,产妇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32.4±3.7)岁,孕周37周~40周,平均孕周(38.7±0.6)周,腹围86cm~108cm,平均腹围(101.2.2±2.6)cm,宫高32cm~38cm,平均宫高(34.8±1.7)cm,胎儿体重3000g~4100g,平均体重(3630.1±102.6)g;对照组25例,产妇年龄20岁~41岁,平均年龄(32.1±2.0)岁,孕周38周~41周,平均孕周(39.5±0.7)周,腹围88cm~112cm,平均腹围(99.5±3.1)cm,宫高31cm~37cm,平均宫高(34.3±1.3)cm,胎儿体重3050g~4217g,平均体重(3633.5±100.7)g。以上两组患者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报本院伦理委员会,经委员会审核研究相关流程,并开会决定批准进行本次研究。选取标准:①分娩前对孕妇骨盆内外径做检测发现无异常情况,均为单胎并可进行正常阴道分娩;②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娩出后肩部卡于产妇骨盆处,即出现肩难产的情况;③产妇有良好的基本认知意识,可配合临床相关治疗;④分娩前产妇及其家属均清晰了解分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并发症,由产妇本人(产妇不便签署时可嘱其直系亲属代签)亲自签署知情书,同意在分娩过程中配合相关治疗[5]。排除标准:①产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或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②胎儿畸形、先天发育不良及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等病症;③产妇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6]。

1.2 方法

1.2.1 对照组25例肩难产产妇对其采取单纯屈大腿法进行临床助产,具体操作方法:指导帮助肩难产产妇分娩过程中将双腿呈弯曲状,并尽量使其贴近腹部,呈倾斜蹲姿状态,产妇可尽量使双手抓住膝盖,以此减小产妇盆骨倾斜度并增宽骶尾关节,使产妇骶骨与腰椎呈相对水平状态,从而扩大产妇盆骨入口的面积,确保产妇耻骨上方崁顿的胎儿前肩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促进正常分娩。

1.2.2 观察组25例肩难产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施行旋后肩法进行助产,具体操作:助产人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于胎儿肩后采用逆时针或顺时针向前旋转牵引,将屈大腿法中所涉及的于耻骨上方崁顿的胎儿前肩旋转135°至产妇骨盆入口倾斜处,尝试向外牵引胎儿。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结合施行,产妇屈大腿并双手抱膝后可发现其骶骨相关关节变宽,进而出现胎儿前肩与产妇耻骨崁顿处出现松动的情况,助产士在此情况之下,可有效施行旋后肩法进行助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肩难产产妇生产過程中的胎儿出肩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等三项数据进行精准统计。分娩过程中的第二产程指的是产妇子宫口全开——胎儿娩出所包含的时间,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指新生儿出生后的5项体征:肌张力、心率、呼吸、喉反射及皮肤颜色,Apgar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越健康。观察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出现情况,产妇:会阴侧切、Ⅰ度撕裂、Ⅱ度撕裂、产后出血;新生儿:锁骨骨折、皮下血肿、臂丛神经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娩相关时间及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分娩的出肩时间、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评分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 观察组新生儿及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肩难产又称肩娩出困难,主要指产妇分娩时,胎儿的头部已经娩出体外,肩膀却卡在产道而出不来的情况。临床分娩过程中一旦出现肩难产,新生儿夭折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原因在于新生儿头娩出后胎胸受压不能呼吸,加上脐带受压,胎盘血循环停滞,如若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极易造成死产及新生儿窒息、死亡[7]。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从胎头娩出至躯干娩出的间隔时间内,脐动脉血的pH值每分钟下降0.04,据此可判断分娩时发生肩难产的危险后果与其治疗的时效性。根据近几年的临床数据资料显示,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宫腔内各种操作技术的频繁使用,导致临床分娩中出现肩难产的概率逐渐提升,因此对于此方面的临床研究愈发重要[8]。

肩难产时胎儿处于正常情况,因此事前无法预知其是否会发生,导致情况发生时胎儿的头部已经娩出体外,而肩部则嵌顿于产妇盆骨出口处,在这种情况下需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处于肩难产境况下的每一秒对胎儿及产妇都有极大威胁[9]。正常情况下,胎儿肩部的衔接对象也像胎头的衔接一样,要与骨产道的径线相适应才能完成分娩,胎兒的双肩峰径是长径,应衔接于入口最大径线[10]。据此,在女性型,男性型和扁平骨盆中,肩部应衔接于骨盆入口横径或斜径,若骨盆宽大,肩径不过大时,则两者相适应,而当骨盆入口前后径较小或肩部过大时,而双肩径又未衔接于骨盆入口平面较大的横径或斜径,却衔接于前后径,就会造成肩部嵌顿。肩部衔接后,多以后肩先下降,通过骶骨,停留在骶骨凹或骶岬切迹,然后,前肩沿斜径滑入闭孔[11]。如骶岬突生、骶骨平直,均可影响后肩的下降,使前肩嵌塞于耻骨联合上,造成肩难产。如果双肩同时通过入口,则肩难产可能发生在骨盆入口水平[12]。本文研究中所应用的屈大腿法(Mc Robert法)能够让产妇骨盆倾斜度减小进而使腰骶部前凹变直,骶骨位置相对后移,骶尾关节稍增宽,使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的前肩自然松解,最终可达到缓解肩难产的效果;在屈大腿法的基础之上联合运用旋后肩法,指产妇的耻骨与胎儿后肩崁顿较松懈的情况下,助产者使用食指、中指探入阴道口紧贴胎儿后肩,将胎儿后肢顺其胸前滑出娩口,随后采用旋转手法将胎儿肩部牵引至盆骨斜径上部,而后采用正常分娩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13]。通过以上处理手法,可有效缩短分娩的出肩时间以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越长,新生儿出现缺氧、窒息的几率就会越高。据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处理肩难产的出肩时间以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单纯屈大腿法处理(P<0.05);相应的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也明显高于单纯屈大腿法处理;肩难产的处理方式与母婴娩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联系密切,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可有效缓解胎儿娩出过程中与母体的挤压情况,进而减少新生儿出现锁骨骨折、皮下血肿以及臂丛神经损伤的情况(P<0.05);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可显著降低第二产程的持续时间,其时间越短,母体进行会阴侧切及娩后出现撕裂、产后出血的概率相应会较低(P<0.05)。

综上所述,在肩难产产妇的临床分娩过程中,应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可发挥有效作用,不仅能够显著缩短分娩的出肩时间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且能够明显减少新生儿及产妇出现不良结局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赖丽芬.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72-73.

[2] 石灵娟.35例正常分娩中肩难产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4):84-85.

[3] 吴梅.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1):2027-2028.

[4] 陈玉梅,朱俊霞.分析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的临床效果[J].医药前沿,2018,8(34):62-63.

[5] 王华.肩难产处理中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4):104-105.

[6] 黄静云.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815-3818.

[7] 赖丽芬.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72-72,73.

[8] 李洁,张云,李慧.肩难产的高危因素、风险预警指标及临床处理方法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16-17.

[9] 吴嘉涵,尤爱军,宋燕.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对分娩后盆底泌尿系统支持功能改善的临床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11):1359-1360.

[10] 王卫华.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肩难产产妇分娩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8,38(2):76-77.

[11] 林妙飞,郑凌,吴素晶.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19,39(3):17-19.

[12] 牛宇明.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家有孕宝,2020,2(4):55-56.

[13] 黄幼红.观察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6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