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

2021-09-13罗国锋

课外语文·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心作用语文教学

【摘要】语言教育与思维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逐渐下降,针对这种问题,许多教师进行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想要彻底解决初中语文教学核心作用的问题应该多管齐下,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和思维;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4-098-03

【本文著录格式】罗国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J].课外语文,2021,20(24):98-100.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现代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的智能教学模式逐渐被探索出来,并且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非常多的值得借鉴的地方,抓住机遇,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为之奋斗的事。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很多的老师进行了相关探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现状调查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首先要了解其现状。当下的教学工作存在着非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了差距。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分析其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一)语文课程理解能力的现状调查

语文课程的理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理解能力主要是从语文阅读能力入手。调查现有语文课程理解能力,发现初中学生对文本理解能力有限,尚在初步学习中。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在掌握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深度阅读,开始理解书中的潜在内容,但是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推进框架。同时,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也仅仅局限在读文本和理解文意上,这一过程需要老师的讲解和指导.部分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课外阅读量不足,无法形成优势。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自觉完整读通文本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没有形成较为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文本的阶段,并没有达到初中学生应有的状态。

(二)语文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

按照我国教育的课程设置,国家课程在教育事业当中占据的地位一直是主要的,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活动都可以称作课程。通过调查的基本信息结果统计来看,教师群体总数上,教龄在20年以上的居多,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大部分为女教师。在新课改推行之前,这些教师就已经开始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对于语文教育课程开发有了自己的心得。很多老师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都是和同事一起讨论,准备或者设计课程的,通常都是在学校统一设计的框架下进行自己的课程准备。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开发课程的传统和习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也会和其他人一起商量共同开发课程。但是,许多教师的开发依旧依托于现有的课程进行,在课程开发方面,依靠的都是传统的课程框架,并没有自己的新意,课程难以突破。

(三)语文课程设计能力的现状调查

想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对课堂进行高质量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把准课标,分清学段,紧扣框架提出问题。语文新课标对各年段语文知识能力做了划分。我们对现有语文教师课程进行调研,发现其中50多位教师的30多节语文课在提问数量与内容两项的统计中,每位教师一节课提问的次数平均为38次。在这些提问的过程中,有60%的问题属于直接可以从课程文本上提取到信息的问题,在教材中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而30%的问题,学生跟着班上大部分学生一起回答就可以。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对于学生进行提问时,无法依凭学生的上课特点设计问题的难度,要么过难学生无法进行回答;要么提问的质量非常低,对于课堂的设计也没有新意,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影响体现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的因素

(一)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來,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如何进行培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式,其主要表现为对于能力培养的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课上只是片面地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课上“独唱”,在讲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授,没有新意,学生听得毫无乐趣,昏昏欲睡,课堂效率直线下降。同时,学生能力培养缺乏科学性,对于能力培养的目标不能细分,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即便是有明细的操作,也只是按部就班,按照以往的一套进行,并没有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很多农村初中生语文教学,虽然在初中阶段就学习了大部分语文的语法内容,但在进入高中之后,很多学生的基础仍然薄弱,导致课程落后。

(二)教师以自我为课堂中心

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传授是错误的。我们从熟知的教育学了解到,最早的知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后来发展为以学生和课堂为中心。任何一种教育的过程都贯穿着一定的指导思想,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对于教育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主导观”,早在1916年就被我国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批评。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是贯穿在语文教育当中的一条主线。什么是主体?主体就是认识者,是实践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承担者。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人。如果一切听从于施教者而不关注接受者,那么其教育能力必然非常低下,将学生看作是知识被动的接收机器。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便不足为奇。如果在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怎样教而不重视学生怎样学,填鸭式进行教育的话,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改变方法

(一)教师方面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地教授知识,使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全部的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初中教学这样的学情,首先要使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式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視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实行分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有教无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让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小学教材的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但初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素养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众多内容存在理论性强、难度大等特点。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中两极分化的问题变得极为严重。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不能很快地改变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导致学习的落后以及负面反馈带来的自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重要。要完成四个教学环节,在这四个教学环节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这四个过程贯穿整个初中学习,分别是备课、上课、练习以及课外辅导。这四个环节都是由我们老师直接参与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课外辅导。老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辅导中应该怎样着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辅导,促进其形成特长。对于中段以及靠后的学生来说,应该通过课外辅导,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辅导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在要求较高的兴趣小组中,老师要跳出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要求较低的兴趣小组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二)实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需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方面要有趣味性,语言要精准、生动,让学生能够听明白,同时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可以回答问题。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动静搭配,最好能够变换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他们认真上课。

例如在进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学习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到秋天这一情境下文章包含的各种感情,母爱、对母亲的爱和对于自己未来的期望。教学重点是文章中作者感情的三次转变,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进步。教学的难点在对于三个“好好儿活”含义的理解。

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之前,先要让学生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本进行通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感情,充分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心路历程,同时体会母亲对作者那种无微不至的母爱。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换位思考,将作者的思绪输入到学生的脑海当中,让作者变成学生,让学生体验作者,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藏着收获的快乐,但是为何作者却产生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心情?这里的秋天到底该如何理解?文中的菊花到底有什么作用?菊花代表的是什么?真正看到的菊花与脑海中想象的菊花有什么不同?作者对三次看菊花的态度的转变,勾勒了作者心路历程。

想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要发挥语言和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文中作者的母亲在临死前最后的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意犹未尽,但是却让人懂得了母亲所要表达的所有意思,这便是语言的魅力。然而,作者没有体会到母亲这一片良苦用心,没有体会到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直至母亲与作者诀别的时候,作者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想要说,但是没有说完的话。母亲希望作者和妹妹好好活着,而作者和妹妹都知道母亲对他们的希望,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这些都是通过一遍遍阅读,把握文章的感情线路,才能体会到的。

发散性思维,在文章教学中非常的重要。假如到了清明节,面对母亲的墓碑,作者想要对母亲说些什么?作者可能会将自己对于母亲的愧疚,对于未来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母亲的怀念都表达出来。在这一刻,学生才会成为作者,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同时感受到在那个秋天,作者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以及所付出的代价。作者将文章题目写作“秋天的怀念”,而不是“我的母亲”,通过对秋天的怀念来更深刻地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怀念。秋天两个字是全文的背景和全文的主线,文中所有的叙事、抒情以及记叙都与秋天有关,如果题目是“我的母亲”便将无法突出秋天这一大背景,在这个秋天,作者遭遇了不幸,而母亲也在作者身边离去,这个时候的作者心情是那么黯淡,秋天落叶纷飞,秋天也是作者走出低谷,走向新生活的精神象征。

四、结束语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也包含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堂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要求和标准。如何连续有效地在课堂中提高语言和思维的核心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师最先需要思考的问题。灌输和榜样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抛弃,多元化地应用情境教学和活动育人模式,将会将语文课堂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峥.浅谈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J].才智,2009(9).

[2]宋茹艳.语文教学应该发挥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S1).

[3]王建荣. 浅谈语言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A].《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编辑委员会.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二卷)[C].2006.

[4]卫灿金.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J].语文教学通讯,1995(2).

作者简介:罗国锋,1981年生,江苏常熟人,本科(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核心作用语文教学
企业党委在转型期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调研与启示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论“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国企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地大出版社为例
发挥造价管理核心作用,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