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
2021-09-13郭敏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宝贵的民族财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积累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语文教材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4-051-03
【本文著录格式】郭敏.浅析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J].课外语文,2021,20(24):51-53.
引言
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志。进入新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散发出了无穷的魅力,在促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从而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首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更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同步发展。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德育、美育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本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渗透传统文化时也只是照本宣科,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教学割裂开来,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喜欢探究新鲜的未知事物,正是接受学习知识、塑造品格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长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思维僵化,课程教学死板,学生长期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学习兴趣,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存在抵触心态。这种课程教学模式下不仅难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更难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三)传统文化教育未做到知行合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时,主要以模仿和具象化的思维为主,这需要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渗透。但大多数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文化素养,没有做到知行合一,更没有发挥出榜样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塑造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只是体现在古诗词背诵等方面,没有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这导致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以传统文化教育指导自己的成长。
(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致力于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当下的社会背景,以及小学生的生活元素,将这些元素进行提炼,形成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展开高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以此丰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大多數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只关注语文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没有整合资源,教师对文化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后劲不足,难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生终身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材丰富、文质兼美,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载体。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学生的成长埋下优秀的“种子”,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小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小学语文教材能够为发展学生的德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载体,通过德育教学,不仅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及措施
(一)在识字认字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认字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而汉字本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识字认字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音、形、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还要在识字认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以书法艺术为途径使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和精神美,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在识字认字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天地人》这一课程时,为了更好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了本节课程涉及的生字词演变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汉字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书法字体书写出来的汉字特点,学生在这种具体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字形和意境之美,进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丰富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又如在本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人”这个汉字时,对汉字的形态进行解析。“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象征男性,一捺象征女性,两者间的结合表示生命孕育的开端,从此就有了“人”。通过这样的汉字解析,学生不仅能够从表象上认识汉字,也能够理解这个汉字的深层次内涵,在理解内涵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精妙,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使学生对于“人”有了更多的思考,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二)在古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古诗词内容,我国是古诗词的故乡,同时优秀的古诗词也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美,在感受意境之美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古诗中的内涵,通过对内涵的探索,使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进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山行》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将古诗中描绘的意境以多媒体教学视频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体验。在诗歌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中,教师让学生试着尝试用“红如”替代“红于”,然后再进行朗读,感受替换之后的变化,再通过分析,表明“红如”说明“花”和春天的花儿没有区别,而“红于”则表明霜叶更能耐寒,经得住风霜考验。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通过体会能够感受到诗人寄托的情感,从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更能够启迪自己的人生成长,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
不仅如此,在本节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以及自己的体会,对古诗词进行配画,将作者描述的意境以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以生动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与此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包含的精神内涵,进而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学生才能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同时也能感受阅读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具体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多样化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形式的阅读,感受阅读文本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音律之美,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阅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体来说,教师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还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利用课外阅读对课堂内的阅读进行补充,课程阅读教学活动与课外阅读有机统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開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
例如在学习寓言《揠苗助长》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首先教师提出了明确的问题:通过阅读课文结合你自身的理解,说一说农夫在拔高禾苗之后,禾苗为什么枯死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课文内容探索禾苗枯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学完本节课程的内容,如果你见到这位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点明寓意,实现生活拓展,学生在探索寓言寓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
又如组织学生学习《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程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了这一古代神话故事,让学生体验古代先民敢于改造自然、敢于奋斗的民族精神。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以课外阅读的形式为学生推送了一系列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外阅读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与之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并且在班级内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四)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写作教学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师还可以紧贴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以写作的形式进行表达,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对语文教材中的民间典故以及民间故事进行续写和仿写。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将思维紧扣在教学内容中,更好地体验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了《扁鹊治病》这一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自己是扁鹊,再见到蔡桓公时会发生哪些故事,自己会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治病。学生利用这样的方式,在写作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扁鹊作为名医所具备的精神品质,从而能够自觉学习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并且学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且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自身的成长。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利用好语文识字认字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写作教学等多个模块,在课程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有效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下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琦,姜俊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科教文汇,2019(1).
[2]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9).
[3]韩素云.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7(33).
[4]张宏.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策略初探[J].教研争鸣,2017(1).
[5]王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华夏教师,2020(6).
作者简介:郭敏,女,1977年生,甘肃宁县人,一级教师,专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