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共评”模式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2021-09-13杨海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9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

杨海鹏

【摘要】“师生共评”是指基于评价对象的观点,学生负责点评,教师负责判断、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能协助教师高效掌握学情,明确教学重点,助力学业进步。在“师生共评”模式的推动下,新课程标准能够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更好落实。

【关键词】师生共评;诊断学情;教学相长

一、“师生共评”模式提出的缘由

1.思政课堂评价主体单一

在观摩各级公开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给予评价、点拨,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然而,在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活动中,其他学生基本上处于聆听的状态,很少主动参与到思政课堂的评价活动中。在课堂评价方面,很多思政课教师未能为学生创造点评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不敢阐述自己观点

笔者所任教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地区,性格比较内敛。在思政课堂上,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敢表达出来。由此,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难以全面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3.符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师生共评”模式是建立在尊重课堂上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方式。教师和学生对被评价者的见解给予反馈、补充,促进师生共同反思、进步,促使新课程标准在常规课堂中真正落实。

二、“师生共评”的内涵

“师生共评”是指基于评价对象的观点,学生负责点评,教师负责判断、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师生共评”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构成。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价对象为学生,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能力、价值观等。这种评价模式既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注重教师在教学上的引领作用。

三、“师生共评”模式的应用实例

师生共评”模式包括诊断学情、赏析作品、学生点评、教师评析四个步骤。在这里,笔者以2021年汕头市思想政治一模考试第19题为例,浅谈“师生共评”模式的具体应用。该题主要描述在抗疫时期,艺术作品的产生和作用,设问为“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人类的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不会缺席。”

1.诊断学情

华南师范大学刘石成教授认为,知彼,即备学情是备课的支点。在备课环节,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笔者掌握以下学情: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弱、调动和运用知识不理想、逻辑思维不顺畅、答题语言重复、答题角度单一。

2.赏析作品

课堂上,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小陈的答题情况,鼓励其他同学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小陈的答案具体如下: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夠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文艺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在人类共同抗疫过程中,优秀文化作品的出现,记录抗疫过程中举国同心、共克时艰的抗疫图景,用特定的文化形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抗疫信心,凝聚抗疫力量。

3.学生点评

(1)小翁:“小陈对优秀艺术作品作用的表述详细,思路清晰。但是,个别地方的表述有问题。例如,文艺作品作用有双重性,不是所有文艺作品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优秀文艺作品对个人产生积极作用。”

(2)小周:“小陈能立足材料,获取信息,分点作答。但她只是阐述了艺术作品的作用。我认为,由材料中‘14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斗争,一大批抗疫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也随之诞生可知,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由材料‘社会公众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疫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用色彩、文字、视频传递着自己的情感可知,艺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

4.教师评析

教师在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后,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例如术语运用、答题角度等方面进行充分肯定,并从题目设问和答题逻辑两个方面对小陈的答案进行点评。笔者补充到:“从题目设问‘在人类共同应对困境的行动中,艺术不会缺席来看,小陈未能从行动、文艺两个词语联想到实践与文化的关系。从答题逻辑来看,小陈未能以总分的思路进行阐述,如果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为中心句,并从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文艺作用三个方面论述,答题过程就完整了。”师生共同评价后,笔者再呈现参考答案,与学生一起品味、探讨。

四、“师生共评”模式的应用效果

1.高效把握学情。在“师生共评”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诊断评价对象的学业表现,也能及时掌握参与课堂评价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例如,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师生共评”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评价对象在学科基础知识、材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能协助教师掌握评价主体在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和论证观点、辩证评价事物等方面的表现。

2.明确教学重点。赵梦婕在《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指出:“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在“师生共评”活动中,教师对学情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进而可以优化教学内容。两位学生评价小陈的答题情况后,笔者明确高三政治备考应该着力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实现“以评促教”的效果。

3.助力学业进步。评讲试题后,笔者对13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在多选题“‘师生共评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帮助”的回答上,有78人选择“A.增强展现自己观点的信心”,占比为60%;有73人选择“B.掌握评价他人学习的技巧”,占比为56.15%;有88人选择“C.明确政治学科答题的规范”,占比为67.69%;有87人选择“D.克服政治学习上的薄弱点”,占比为66.92%;有6人选择“E.其他”,占比为4.62%。选择“E.其他”的学生还对“师生共评”的意义进行补充。例如,“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积累政治术语”。具体如图所示:

五、结语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朱志平老师认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课程方案设计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在“师生共评”活动中,教师能高效掌握学情,给予学生全面的反馈,随时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投入与产出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石成,赖思敏.深度备课八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28-30.

[3]胡梦婕.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20(6).

[4]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6):4.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
论述要逐层递进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三层论述 逐层递进
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儒家“教学相长”思想与当代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应用的教学实践探索
敢拼才会赢
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