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雕英雄传》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CNKI文献资源分析

2021-09-13刘晓连王妙张亚文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130

文化产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雄传英译本译介

刘晓连 王妙 张亚文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 陕西 西安 710130

一、引 言

金庸的经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译本于2018年2月22日问世,由来自瑞典的郝玉青(Anna Holmwood)翻译,经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向全球发行。英译本上架首月即加印到第7版,不久便跃居英国亚马逊畅销书榜单。其引起的反响之大可见一斑。随后,《射雕英雄传》第二卷《被取消的誓约》(A Bond Undone)由中国香港译者张菁翻译完成,于2019年1月24日在英国出版,并开始全球发售。《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的出现也引来国内读者和学界的很多关注。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以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射雕英雄传翻译”为关键词,截止2020年底在CNKI数据平台共检索到67条文献,剔除重复和不相关的文献6条,共导出有效文献61条。笔者采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可视化图表对《射雕英雄传》翻译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梳理出其研究现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其研究热点信息,预测研究前景,助推中国武侠小说走出去。

三、《射雕英雄传》翻译研究现状

(一)发表时间

从2018年5月第一篇文献发表,距《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译本出版时间仅3个月,截止2020年底CNKI共收录文献61条,其中以2019年度数量最多,达38篇,2018年度、2020年度分别为8篇和15篇。本从数量看,人们的关注热度有稍微减退的趋势。

(二)文献刊发载体

从梳理文献刊发载体看,61条文献中,期刊论文28篇,约占总数的46%。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海外英语》5篇、《江苏外语研究》2篇、《校园英语》2篇,其他多刊发在高校学报,共计十余篇。总体来看,文献刊发载体多为外国语言类刊物或高校学报,且多为普通期刊,核心期刊刊发甚少,仅为1篇,刊发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硕士学位论文共23篇,占总数的约38%,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2篇(硕士论文),还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硕士论文。可见,《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引起了在校研究生的极大关注,成为了翻译领域研究生毕业选题热点之一。其余为报纸刊载文章3篇。由文献刊发载体现状可见,国内学者对《射雕英雄传》的翻译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但高质量的、持续研究有待增多。

从表1《射雕英雄传》翻译主题分布图可见,频次排在前几位的关键词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翻译策略”“郝玉青”“武侠小说”“武功招式”“副文本”“人名翻译”“文化缺省”“归化与异化”“译介模式”等。

表1 《射雕》翻译研究主题分布图

(三)主要研究者和研究热点

首先研究者们聚焦是译者的翻译策略,研究者以不同的翻译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英译本的翻译策略。例如,南开大学的赵泽宇运用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理论分析了译者如何实现文化对等功能[1];内蒙古大学的苏菲菲运用生态翻译理论分析了第一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2]。

其次,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拥有数量广大的读者群,同时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武侠小说经典代表作《射雕英雄传》走出国门也为中国武侠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因此,一些学者从“文化”角度入手,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侠文化在被翻译成英语过程中的几处难点。如辽宁师范大学的程功[3]、天津外国语大学杨硕[4]等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英译本中武功招式的翻译、人名的翻译等,也探讨了小说所蕴含的武侠精神在英译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但也有不足之处。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把《射雕》英译本作为成功案例从译介学角度研究了中国武侠小说走向世界的译介模式。如叶铖铖和邓高胜从Goodreads及英美亚马逊官网上四部金庸小说英译版的读者评价和销量排行入手研究了从英译本的译介效果[5]。随着翻译学“文化转向”和“社会学”转向的发展,更多研究者把目光转到了译者和副文本身上。比如,江西师范大学的张汩研究了译者郝玉青译者习惯的形成对包括翻译策略、翻译理念、翻译作品及出版商选择等在内的翻译行为的影响[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的韩淑芹刊发在核心期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文章则聚焦于英译本的副文本现象,通过对比闵福德译《鹿鼎记》和郝玉青译《射雕英雄传》的副文本分析了学者型译者和商业性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主体性差异[7]。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很多学者都围绕《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展开研究,既涵盖了微观层面的翻译策略的研究,也有宏观方面译介模式的研究。总体来说,虽涵盖面广,但很多方面仍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到底如何?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武侠精神传播给西方的读者?目前研究虽有涉及还比较少。且高质量的论文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研究者方面来说,只有两位学者发表相关论文1篇以上(且仅为2篇),因此鲜有学者对此话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也期望相关更多学者能持续关注其研究,不断建言献策,为中国武侠小说能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四、结 语

《射雕英雄传》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经典代表译介到英语世界为中国武侠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一是由于武侠小说译介数量有限,如据统计金庸先生15部小说中仅有四本部有英语译本,除《射雕》外其他均为学术研究目的而译,没引起大的反响,销量又少,影响极也极其有限。[9]因此其中仅一部,即《射雕英雄传》被商业出版社选中。二是因为此英译本距离其出版时间尚短,相信会有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去关注和研究此译本。因此,希望更多的学者、译者和各界人士能为中国武侠世界走向西方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英雄传英译本译介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射貂英雄传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