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人际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09-13张望得月张海莲徐毅飞吕美昱

护理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累赘需求量人际

张望得月,张海莲,王 菲,徐毅飞,吕美昱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133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关心老年人心理健康以及加强其心理健康服务[1⁃2]。因此,为了老年人能更好地度过漫长的晚年生活,保持其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变化,普遍存在孤独、焦虑、低自尊、无望及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负性心理问题会导致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甚至选择自杀来终结生命[3]。人际需求(interpersonal needs)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直接影响因素[4],当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会降低[5]。相反,老年人人际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达到成功老龄化[6]。目前,国内对人际需求方面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对老年人的研究甚少,而国外已对老年群体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梳理国内外老年人人际需求相关研究,为老年人群体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人际需求概念及内涵

1958年,Schutz[7]将人际需求定义为“由包容、情感和控制组成的一个整体”。Van Orden等[8]对人际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未满足的人际需求是自杀意念的起源”。苏懿[9]把人际需求概括为“在交往过程中个体所表达出的心理需求,包括对尊重与物质的需求”。同样,詹启生等[10]认为“人际需求是在人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需求”。此外,杨玉玲[11]把人际需求看作是“个体对其所处环境产生的归属感和自我认知的影响因素”。还有学者认为“人际需求是人在适应环境中产生的,它能体现出自我价值和归属感,能促使人产生满足感并且使其内心达到平衡;但是当其感到人际需求不满足时,会因缺少与他人联结而感到痛苦,从而产生自我累赘感和归属挫败感,使个体产生非适应性行为[12⁃13],而归属挫败感是社交关系的缺失,伴随着孤独;自我累赘感是一种思想,认为一个人是自己所爱的人的负担[14]。

以上,对人际需求概念的观点主要归结于归属挫败感和自我累赘感的两个属性,也有学者侧重于人际需求的结果,将人际需求称为人际认知障碍[15]或挫折人际需求[16],国内外对于人际需求的概念仍需进一步明确界定。

2 人际需求的理论基础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人际需求是基于自杀的人际理论(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Suicide,ITS)提出的。自杀的人际理论是由Joiner[17]基于前人的研究首次提出,主要包括自杀原因和自杀过程两方面内容,其核心要素为归属挫败感、自我累赘感及获得自杀倾向。然而,预测个体是否会产生自杀欲望则取决于个体的归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即归属挫败感)和个体认为自己是否成为他人的负担(即自我累赘感)。基于自杀的人际理论认为归属挫败感和自我累赘感分别会增加自杀风险[18]。同时,该理论解释了归属挫败感产生的原因,如家庭冲突严重、被孤立及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等均可能产生归属感挫败感;而自我累赘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认为自己会让家人和朋友的生活变得糟糕,只有自己消失才能使他们过得更好。自我累赘感有2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憎恨和认为自己是他人的累赘。当个体出现自责、羞愧以及不安的心理状态时,会导致自我憎恨感增加;当个体面临失业、无家可归以及患有严重身体疾病的情况时,都会增加其认为自己是他人累赘的风险[15]。

在此基础上,Van Orden[19]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证明和扩展,将归属受挫感和自我累赘感合并为人际需求,制定了人际需求量表,用它评估个体在所处的环境中其人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针对老年人来说,当家庭成员或朋友的照顾达不到老年人的需求时,需要他人帮助的次数增加时,亦或由于医疗问题或失业导致个人经济支持不足而放弃寻求帮助时,一些老年人可能认为自己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自我累赘感,而这种状态是永久且稳定的存在的[20],Van Orden等提出的理论也适用于老年群体。

另外,可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人际需求,当个体处于当前环境中,各种需要是个体发生行为的驱动力,而这些需要以层次高低级别进行划分,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爱和归属的需要涉及与他人建立情感和心理上的联系以及参与到团体活动中等,该层次需要与人际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13]。

3 人际需求测评工具

人际需求量表(Interpersonal Needs Questionnaire,INQ)是从人际需求的角度对自我累赘感和归属挫败感进行测评[21],该量表由不同学者进行不断修订,国内外学者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和本土化翻译。人际需求量表的原始版本最初是由Van Orden[19]制定,该量表共有25个条目,其中15个条目测量自我累赘感,10个条目测量归属挫败感,该量表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江源[12]将原始版本进行汉化后,缩减为22个条目,随后对60名大学生进行预试验测得重测信度为0.69~0.75,总体信度为0.86,证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此之后,Marty等[22]在保留原始版本的自我累赘感和归属挫败感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将原始版本修订为18个条目,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了人际需求测评。但是,Marty等[22]的研究只针对受过良好教育的欧洲裔美国老年人,是否能在社区老年群体中广泛应用还有待验证。之后,开发原始版本的Van Orden等[23]发现归属挫败感和自我累赘感的两个分量表之间有着高度的多重共线性,并基于归属需求的定义[24]和与他人关系量表[25],对自我累赘感和归属挫败感2个分量表进行修订并编制出包括15个条目的人际需求量表。Van Orden等[23]通过本科生、门诊精神病病人以及健康的老年人对该量表进行检验,得出修订版问卷仍能可靠地测量出2个变量,获得满意的量表效度。该版本是目前最常见、最普遍应用的量表之一,且在国内外多个样本中得到验证。Hallensleben等[26]将15个条目的人际需求量表进行了德国本土化的修订,并应用于普通人群中验证出此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随后,Park等[27]将该量表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并应用于学生群体,指出进行调试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人群。Jang等[28]将15个条目的修订版量表进行韩国本土化翻译后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群体中进行了校验,也证实了该量表具有高信效度。而且,Lutz等[29]通过研究证实,该量表适用于老年群体。李晓敏等[30]也对此版本进行汉化后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验证,得出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但未证实汉化后的量表能否用于社区老年群体。

在此之后,学者们为了提高该量表的精确度和实用性进行多方面的努力。Freedenthal等[31]为了提升量表的精确度,将人际需求量表细化到12项,应用于大学生群体并验证了信效度。为了使量表更简洁和实用,Bryan[32]将量表简化为10项并针对服役军人进行检验,指出仍适用于测量归属挫败感和自我累赘感2个维度。Hill等[33]通过大学生群体与住院青年精神病病人对以上5个版本进行比较评价,验证出10个条目和15个条目人际需求量表的模型拟合程度好,并建议研究者使用这两个版本的量表。具体见表1。

表1 国内外人际需求量表

另外,人际需求的自我累赘感子量表也能独立使用。Cukrowicz等[41]使用人际需求量表中自我累赘感子量表对老年人的自我累赘感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认知疗法,即利用事实来证明老年人自身是对家人和社会有贡献的人,从而降低老年人的自我累赘感。同样,汪彦等[42]也将人际需求量表中自我累赘感子量表使用在养老院老年人群体中,通过改善老年人自我累赘感,减轻了老年人的抑郁程度。这些研究证实,自我累赘感子量表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适用于老年群体的研究。但是,国内对老年人的人际需求研究缺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老年人人际需求的研究。

4 老年人人际需求的影响因素

我国对于人际需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人群较为广泛,其包括大学生、军人、老年人及普通人群等。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文献检索发现,老年人人际需求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4.1 人口学因素 以往研究发现,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职业等因素与人际需求具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感知自我累赘感的程度更强[41]。而且,就性别而言,男性的健康程度与归属挫败感有密切关系,尤其单身男性自我累赘感更强,对于女性而言,消极的朋友关系会加强其归属挫败感[43]。对韩国和美国大学生进行人际需求调查发现,因文化背景差异,导致韩国大学生的归属挫败感水平高于美国大学生[44]。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经历过战争的现役男性军人比平民男性具有更大的自杀风险[32]。在军人与大学生样本的对比研究中,军人的自我累赘认知感更低,但两者归属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针对老年人群的人际需求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的人际需求水平显著低于与家属共同居住的老年人[46]。目前,仍缺少关于老年人人口学特征在人际需求的差异比较研究。

4.2 心理因素 人际需求与心理因素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对大学生的人际需求研究中,若满足其人际需求,则可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47]。然而,老年人群也普遍存在社交焦虑[48],能否通过满足人际需求来缓解老年人的这一心理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未满足的人际需求是抑郁症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49]。当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甚至影响其人际交往和正常生活[50]。而且,针对一般老年人的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是否接受抑郁症治疗在人际需求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人具有自杀意念时,其人际需求水平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的老年人[35]。以上结果说明,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影响人际需求的因素,国内有必要进一步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心理因素对老年人的人际需求影响。

4.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涉及家庭、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这些也是人际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空巢”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常感受到严重的家庭功能障碍,而配偶、子女等是提供家庭支持的重要角色,已证实充分的家庭支持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51],从而有望改善人际需求水平。同时,满足个体的人际需求也会减少个体产生的孤独感[10]。而且,机构的社会支持也能降低老年人的自我累赘感,进而缓解老年人的抑郁[42]。这些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可通过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得到缓解,进而会改善人际需求水平。此外,老年人的社交少、孤独等问题,会对健康产生潜在不良影响[52],而现今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电话随访、线上自助服务[53]等信息化技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54]也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人际需求。由此,医护人员应积极考虑通过组织多样的活动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倡导家属与老年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并让家庭提供老年人持之以恒的家庭支持,也要及时关注和保障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人际需求,从而使老年人群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

5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国外已深入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人际需求研究,国内也有必要梳理老年人人际需求概念,引进和验证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人际需求评估工具,为及时评估老年人人际需求提供参考。而且,老年人的人际需求是成功老龄化的重要因素。研究提示,老年人的人际需求涉及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符合老年人个人、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的人际需求干预措施,如通过加强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及倡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团体活动等多种干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并证实其对改善老年人人际需求的成效,也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与人际需求相关的可干预因素,以促进我国老年人成功老龄化。

猜你喜欢

累赘需求量人际
脑是累赘?
脑是累赘?
从数学角度看“弹性”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翻包
价格战是一定的! 2020年虾苗需求量预计减少10%~20%,苗价下调是趋势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生如夏花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