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2021-09-13戴卓群
戴卓群
1“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上海OCAT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OCAT提供
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策展人:戴卓群
空间设计:阎洲
展览主办:OCAT上海馆
展览协办: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
2“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上海OCAT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OCAT提供
《当代美术家》(以下简称“当”):您在2019年秋季策划了大型群展“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以时间为轴线追溯了中国录像艺术的30年。是什么契机让您在2021年的上海再次策划“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这一关于中国录像艺术的展览呢?二者是否具有连续性?
戴:在2019年秋季的群展“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之后,原本的计划是按照中国录像艺术发展进程的3个10年,分为“春天的故事” “ 恋曲2000” “ 浮世淡影”三个章节,来展开巡展计划的,首站在深圳华美术馆,开幕时间定在2020年3月底,就在展览筹备临近,国内疫情爆发,美术馆也随之封闭,档期计划被打乱。之后我便索性调整了思路,以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为起始节点,形成了这次在OCAT上海馆的展览“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具有连续性的动作。
当:您为何选择以2000年为“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的展览时间起点呢?
戴:2000年不光是21世纪的起点,更是中国社会真正迈入全球化进程的起点,我们知道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全球化的进程深刻而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与现实。因此“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展览的宏观语境,便是一度封闭的中国社会如何破除从现实到观念的禁锢,融入全球,迈向开放的现代性进程。
当:您认为中国的录像艺术在2000年以来是如何体现出“环形撞击”的?在此次展览中您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或是遵循着怎样的原则来呈现的?
戴:“环形”和“撞击”是两个很有张力的词汇,“环形”是一个封闭的场域,可以联想到我们的录像机镜头,实际更多的是强调一个闭环,它带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封闭的、禁锢的,或者是束缚的。“撞击”是一个动作,一个很强烈的动词,它站在“环形”的反面或者对立面,试图去打破这种禁锢,打破这种封闭,艺术家也突破了镜头的限制。此次展览邀请了21位艺术家共展出了31件(组)作品,展陈设计上引入了两个基本视觉元素,一个是“帷幕”,突出一种时代舞台感,分别选用了深蓝和深绿两种天鹅绒幕布来营造场域,另一个元素,是在展览结束部分设计了3个可环绕穿梭的迷宫。整个展览是全开放式布置,没有搭建任何一个独立放映空间,现场处理和把控的难度很大,展厅的视觉光线和声音,既相互干扰又在其中找寻平衡,移步换景,也是视觉和声音持续的感官撞击。
当:在此次展览中有许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家,他们在创作上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时期录像艺术的创作有什么异同?
戴:录像艺术在中国的出现比前卫艺术要晚一些,直到1988年,公认为的第一件录像作品,张培力的《30x30》才首次展出。早期前卫艺术时期,录像艺术的创作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思想争鸣,带有强烈的启蒙色彩和对意识形态的反思、批判与解构。而基本上整个20世纪90年代,受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的影响,全球意识形态的消长再次变得复杂,20世纪80年代思想启蒙的氛围悄然隐去,一种潜在的不安成为90年代初期艺术家群体共同的现实困境,前卫艺术一度被迫转入地下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则全然不同,2000年以后的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互联网春天来临,年轻一代艺术家的视野和观念已经被彻底重构,数码设备和技术的普及,也大大降低了录像制作的门槛,他们已然可以真正调用多元、自由而又个体化的知识和经验,持续转化出各自的艺术表达。
3“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上海OCAT展览现场图片由上海OCAT提供
当:您认为对30年来,或是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录像艺术进行梳理有什么样的意义,您在其间是遵循怎样的标准和逻辑?
戴:从“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到此次“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两个展览一前一后,前者是对中国录像艺术30年的回溯,而后者是聚焦21世纪以来的录像创作。这涉及到中国社会转型的两个关键时刻,前者的时代背景是冷战结束,尤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彻底确定了市场经济路线,录像30年,也是以大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而后者聚焦21世纪以来,这正是中国入世以后全球化狂飙的20年。正如展览中杨福东创作于2000年的《城市之光》,将镜头对准飞速进入城市化进程的上海,如梦境般迷失的青年人,充满现代气息的新生活新风尚,建筑工地不断闪烁的火花映照城市夜空。而杨振中作品《春天的故事》,就是来自传唱于20世纪90 年代的歌颂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的歌曲。
当:您如何看待在全球一体化、互联网和后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录像艺术及其未来的发展呢?
戴:这个没什么好判断的,全球化、互联网是趋势,只会无限发展和深化。艺术有其内在自足的标准,也许技术的更新和迭代会越来越快,但这跟艺术本质无关,每个时代都有其相应技术和意识环境下的艺术被源源不断创造出来。
当:您如何看待30年来中国录像艺术与整个当代中国艺术史的关系?
戴:录像艺术在中国,除了起步略晚,跟整个当代艺术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吧。
当:未来您是否还会有与中国录像艺术的发展相关的展览计划呢?
戴:应该会有吧,我不是特别会做计划的人,更多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状态在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