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催促,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律

2021-09-13■新

新农村(浙江) 2021年9期
关键词:节律做作业节奏

■新 月

催娃,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日常。心理咨询师曾做过一个调查:“你对自己孩子最不满意的是什么?”结果,很多家长的第一个答案就是:磨蹭。如果你为人父母,可能你家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场景:

催起床孩子早上不叫不起,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家长一遍遍催促就是不肯起床。就算勉强起来也是懒洋洋地洗脸刷牙拖延时间,几乎每天早上都在匆匆忙忙地赶时间。

催吃饭孩子吃饭磨叽,明明10分钟可以吃完的饭,愣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吃了半小时甚至1个小时以上。于是餐桌上经常充满家长气恼催促的声音,但似乎毫无收效。

催写作业写作业是很多孩子更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一写作业不是要上厕所,就是要喝水,或者这里那里不舒服……总之各种借口拖延。即便坐在桌前能安静一会,心思也不在作业上,左顾右盼,精力不集中,明明半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一定要拖两三个小时,让家长崩溃不已。

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不磨蹭?专家坦言: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都会有磨蹭,这是人的天性。想想自己小时候,你肯定也会因为磨蹭受过父母的催促甚至打骂,你最终改了吗?估计没那么容易。

父母催促孩子,实际上是要求孩子与自己在同一时区保持同一节律:你催促孩子快点起床,是因为你也要赶着上班;你催促孩子赶快吃饭,是因为你要收拾碗筷;你催促孩子做作业要迅速,是因为你想要早点休息。每当父母不断提醒孩子要“快快快”的时候,是想以成年人的节奏带动孩子的节奏。这其实有点难!

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具体如下:2岁半以前的孩子,完全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他们活在当下,没有过去的回忆,也没有未来的焦虑;到了2岁半,孩子对“时间”“先后”这些词才有了初步认识;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能分得清了;4岁的孩子,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6岁的孩子有了点时间意识,但对于类似20分钟、半小时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并不懂;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却也是最磨蹭的时候,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所以,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感受“时间”、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但如果你越俎代庖,强行阻断他自己对“时间”的感受,结果必然收效甚微。

专家提醒,经常被人催促的孩子,有可能长成两种极端性人格。

过分依赖型比如催做作业这件事,如果孩子一边做,家长一边指手画脚,这时孩子其实非常紧张,心理上会产生排斥,作业反而越做越慢,于是家长不停催促和指教,恶性循环,不仅让孩子的作业效率降低,还会变得非常依赖,不催促就不愿意写,不指导就不愿自己动脑。起床也是,你每天不停催,孩子会依赖你的叫声,知道家长叫了才应该起床,否则不叫不起。吃饭同样,当催促变成吃饭的“动力”,孩子当然不催不吃。

学习、做作业、起床、吃饭这些基本日常,应该成为孩子的自觉习惯而非家长的责任。如果孩子不懂得为自己负责,那么必然凡事都要依赖你,让教育变成一种负累。因此,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比没完没了的催促更有用。

极度反叛型想想如果你每天耳边充斥着这样的唠叨:“快起床,快去洗脸、刷牙,快吃饭,快点走,快点学习,快点写作业,快点睡觉……”会不会让你很反感呢?有研究证明,如果你的孩子本来性格倔强,会容易在催促中变得易怒易躁、耐性差,继而叛逆听不进劝告。反叛型人格的孩子,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变得自私冷漠,更加难以管教。

因此,给孩子一个温馨平和、不慌不忙的成长环境,胜过任何的催促和唠叨。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经常会收到很多父母的诉苦:自己的孩子好像根本没有时间观念,经常丢三落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但是当他单独问了孩子以后,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安排其实是非常合理、有序的,而且还会养成习惯。家长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很惊讶:“为什么他从来不跟我说?”艾丽卡·雷斯切尔会跟他们讲:“因为在催促和抱怨的氛围之下,孩子根本就不想说。”

很多家长都会催促孩子做事,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拖拖拉拉,总是赶不上别人的脚步,学东西慢,还怎么跟人家竞争?其实孩子慢、磨蹭,有时是有自己的原因和想法。比如做题目,他速度比较慢,可能是正在慢慢思考,希望对题目充分理解后再作答。孩子磨不磨蹭,跟他是否聪明、是否学习好没有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这种“磨蹭”能否转换为质量。试想如果在孩子思考的过程中,家长不停催促,孩子也变得急躁不安,又怎么能专心学习用心思考呢?

有位爸爸去接儿子放学,在学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人。心里已经火冒三丈了:“这孩子,怎么放学了还这么磨叽!”他围着校园兜了一圈,终于在学校一个小工地上发现了儿子:他正在全神贯注地观察工人打桩。见到爸爸来了,孩子兴奋地说:“爸,我发现了打桩机工作的原理!”爸爸听了,哑口无言:哦!这孩子磨蹭原来是有原因的。

孩子和家长,看似并肩同行,但其实各有各的运行规律。如果凡事家长都出面干涉,会很容易跟孩子“撞车”,甚至伤害到孩子。所以当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催促,先问清缘由,再解决问题。遵循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律,顺应孩子的天性,作出正确的引导,教育才会变得轻松。

猜你喜欢

节律做作业节奏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节奏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轻快漫舞
爱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