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
——科学把握人与武器在战争制胜中的辩证关系

2021-09-13文力浩

政工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军队武器战争

文力浩 王 涛

人与武器的关系是战争领域永恒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军队的战争准备,影响着战争全局。战争迈向信息化、智能化,人与武器的关系是否会随之变化?对此,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是决定因素,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世界科技与军事发展的潮流变化,集中体现了军事辩证法的思想精神,是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方面,为我们科学把握人与武器在战争制胜中的辩证关系提供了根本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

习主席指出:“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这一重要论述揭示出战争制胜的一般规律,是我们科学把握战争制胜中人与武器关系的必要前提。

(一)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方意志的武力行为,意志是否屈服是判断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克劳塞维茨曾对战争作出经典定义:战争就是迫使敌人服从我方意志的武力行为。战争的目的不在于从肉体上消灭对手,而是逼迫敌人服从我方意志,满足我方提出的诉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系统地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对当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速胜论”进行了有力批驳,“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鼓励中国军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持久战中不断削弱、消耗敌人,最终取得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数人的作战决心和战斗意志决定着集体对于战争的态度,也决定着战争胜败。

(二)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心力的对比。战争博弈是军事能力的比拼,也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人的因素在其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认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毛泽东指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心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在缺乏后勤保障、空中保障的不利条件下,用劣势装备对抗机械化美军,硬是用“铁脚掌”跑赢了“汽车轮”,用“手榴弹”战胜了“航空弹”,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战史。如果战争胜负仅仅依靠纸面实力判断,人类战争史也就不会如此跌宕起伏、奇异诡谲。强军兴军,要在得人,应始终把人的因素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

(三)信息化武器非但没能取代人的主导作用,反而强化了这个主导作用。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明显,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高超声速武器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时空观念,战争形态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攻击日益发生在视距之外,现代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少了你死我活、刺刀见红的当面搏杀,人在战争中的主导作用是否在下降?答案是否定的。武器不能自动打仗,不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到什么程度,背后还是由人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信息化武器使得战场上拼杀的士兵减少,但相应地增加了诸多研发和操作人员,指挥官对战争的指挥控制能力极大提升,人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二、人的因素、武器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人类从手持冷兵器搏斗、使用火枪火炮射击,到现在操纵坦克飞机甚至无人武器进行作战,武器的进步使得战斗较量的重心经历了体能、技能和智能三个不同阶段。人与武器的结合日益紧密,是人类战争发展历程的一大显著趋势。

(一)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三大基本要素。习主席指出:“打现代化战争,人还是决定性因素,但武器装备的作用也决不能低估。”深刻揭示了战争中人与武器的不可分割性。武器是由人发明、制造、操作的,因此,离开了人的武器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同时,打仗总是要用武器的,人的因素要同武器装备的运用结合在一起,脱离了武器装备这个战争的要素而单讲人这个要素是不行的,人与武器不能截然分开。战斗胜负影响着战争成败,战斗力是衡量一支军队完成作战和其他军事任务能力的指标,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的结合则共同构成了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说,只有人与武器相结合,才能组成一个独立的作战系统;否则,在二者分离的情况下,军事行动将难以进行。因此,我们既要培育人的战斗精神、锤炼战斗本领、提升军事素养,又要立足现有条件加快武器装备研发、推动武器装备现代化,见人也见物。

(二)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习主席指出:“一支军队,理论指导再好,武器装备再好,战斗人员再多,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强调了战争制胜中人的因素和武器因素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从战争史的经验来看,军队的科学编成,军人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正规训练,以及根据武器发展而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乃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冷兵器时代,长矛不过是一种锋利的梭镖,但希腊人通过创新长矛的使用方式——组成强大的希腊方阵,战胜了数倍于自身的波斯大军。解放战争中,我军武器装备和部队数量都不占优,却能够灵活采取运动战,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并取得战役主动权,创造了众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只有实现人与武器有机结合,军队战斗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战争制胜提供重要保障。

(三)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习主席指出:“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难打了。”冷兵器时代,士兵如果缺乏刀剑,用树木或石块制作简易兵器,配合地形和巧妙的战术战法,仍可对全副武装的敌人造成有效杀伤并取得胜利。当热兵器时代来临,存在装备代差的军队仅凭英勇则很难战胜对手。鸦片战争以后,清军包括义和团等主要依靠冷兵器和少量热兵器同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作战,即使战斗中不怕死,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上冲,也只能成片倒下、屡屡战败。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军的先进武器和精确打击,南联盟军队束手无策,够不着对手,有劲使不上,只能望天兴叹。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就像武器装备自身威力不断增大一样,正在逐渐上升。不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军队,就难以在现代战争中掌握制胜的主动权。必须坚持把发展先进武器作为备战打仗的重要举措,提高应对未来战争的战略能力,加重与潜在对手进行战略博弈的筹码。

三、重视武器因素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信息化战争方兴未艾,智能化战争又初露端倪。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被逐渐认知,人与武器的结合变得日益紧密,人才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如今,武器因素已离不开人的因素,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一)智能化使得人与武器高度一体化。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变革浪潮推动下,智能化作战强势迈上战争舞台,成了大国竞争的军事制高点。对此,习主席深刻指出:“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过去,武器一直作为战争中人类体能与技能的延伸,人脑借助身体间接操控武器进行作战。如今,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帮助拓展和延伸人脑智能,使人脑在人工智能的辅助和支持下直接指挥、控制武器系统进行较量。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早在2013年就披露了“阿凡达”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打造出可用人脑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军团”,实现无人作战或人机协同作战。从控制身体进而操控武器,到实现人脑与武器的直接“链接”,智能化无疑极大提升了人与武器的结合程度。

(二)武器装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和科技含量也在提高,而科技人才正是嫁接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核潜艇、舰载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等支撑起我国国防实力的大国重器背后,离不开一批顶尖科学家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新中国成立初期,武器装备建设面临缺钱、缺物、缺技术的艰苦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武器装备建设的资金和物质技术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人才匮乏仍旧是制约装备建设的短板。因此,重视发展武器装备,就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人才队伍。

(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瞄着明天的战争来加快发展武器装备。人与武器不仅仅是被动适应的关系,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作战需求引领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未来打什么仗就发展什么武器装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针对坦克装甲厚度和机动能力的加强与改进,就是在预见坦克战的可能性下进行的。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一支军队如果无法做到超前谋划战争、有预见性地开发和采用新式武器装备,就难以在未来战争中掌握制胜的主动权。任何时候,人民军队只有具备高素质、专业化、不怕死的军事人才和先进优良的武器装备,才能更好在变幻莫测的未来战争中牢牢掌握打赢制胜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军队武器战争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他们的战争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战争催生的武器
负荆请罪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