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类型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1-09-12葛玉祥曲海军

防护林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葛玉祥 曲海军

摘 要 为了摸清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底数,采取调查、采样和查阅资料等办法,比较系统地对该区域内的生物类型进行了统计,并就保护区的植物、动物、昆虫、菌类等生物种群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还从经济价值角度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生物类型;种群结构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2.022

1 自然概况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地理坐标为119°55′05″—120°09′25″ E,48°02′57″—48°14′52″ N,保护区总面积20 085 hm2,其中:核心区5 126  hm2,缓冲区2 250 hm2,实验区12 709 hm2。气候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44~375 mm,年平均气温-1.5~3.7 ℃,无霜期90 d左右,日照时数2 800 b。

土壤类型主要以沙土类为主,其次为灰色森林土类,黑钙土类,草甸土类。区内有5条河流,分别为伊敏河、浩迪力河、红花尔基河、道勒古河和辉腾河。

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 var. mongolica)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高等植物682种,野生动物230种,鸟类161种,森林昆虫126种,菌类87余种。

2 植物类型

保护区按植物地理区系属古北界,东北区,大兴安岭冷亚区,地处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植被区系成分以欧洲—西伯利亚成分和东西伯利亚向南迁移及东亚成分和华北成分向北迁移形成。相嵌交错现象比较突出[1]。

保护区所处的位置为内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大,气候湿润[2]。有高等植物74科302属682种,其中现已知的可食用植物63种,药用植物242种,观赏(花卉)植物76種,其他均为饲料植物和有害植物。

2.1 保护植物

保护区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在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具有较好代表性,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植物有8种,其中乔本2种,灌木1种,草本植物5种,见表1。

2.2 食用植物

保护区内有食用植物63种,占保护区植物总数的9.2%,主要有柳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车前(Plantago asiatica)、狭叶荨麻(Urtica angustifolia)和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等。有些食用植物产量大,经济价值高,是当地群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3 药用植物

该区域有药用植物242种,占保护区植物总数的35.5%。主要药用植物有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升麻(Gimicifuga foetida)、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白藓(Dictamnus albus ssp.dasycarpus)、红花鹿蹄草(Pyrola incarnata)等。

2.4 观赏植物

本区的观赏植物有76种,占保护区植物总数的11.1%。有2种类型,一种是木本植物,另一种是草本植物。

木本观赏植物有山荆子(Malus baccata)、稠李(Prunus padus)、野玫瑰(Rosa rugos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

草本观赏植物有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婆婆纳(Veronicadidyma)、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等。

3 动物种类

按我国动物地理区划[3],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属古北界,东北区和蒙新区相接壤部位,地处大兴安岭亚区大兴安岭和东部草原亚区大兴安岭亚麓草甸草原交汇处。经调查,迄今已有记录脊椎动物230种,分别隶属31目64科,占内蒙古脊椎动物总数的53%,其中兽类54,隶属6目16种,占内蒙古兽类[4]总数的39%,鸟类161种,隶属17目37科,占内蒙古鸟类436种的37%,两栖类、爬行类3目6科10种。

3.1 兽类资源

由于保护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该区域动物区系较为复杂,物种类型多样,珍稀物种较多;该区有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兽类1种,Ⅱ类重点保护兽类8种,占内蒙古保护种类的30%,占全国保护种类的11.5%。

经调查研究,该区域有兽类54种,隶属6目16科。其中啮齿目和食肉目最多,占62%,其次为偶蹄目和翼手目。各目、科、种数占比及区系成分见表2。

由上表可见,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兽类中古北界的成分占绝对比重,多达96%,其中除翼手目和食肉目中的少数种类外,全为古北界成分。该动物区系既反映出西伯利亚泰加林区系特征,也反映出典型草原区系特征。

3.2 珍稀保护兽类

保护区有珍稀保护兽类7种,其中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兽类1种,国家Ⅱ类保护6种,CITES物种有5种,其中附录Ⅰ有1种,附录Ⅱ有4种。在大中型保护兽类中本区域以马鹿(Gervus elaphus)、棕熊(Ursus arctos)、猞猁(Lynx lynx)、貂熊(Gulo gulo)为主要保护对象,小型兽类的雪兔(Lepus timidus)为保护对象,上述物种均为该区域典型物种。

3.3 鸟类资源

根據专项调查和文献[5]记载,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61种,分属于17目37科,其中雀科(Passeridae)最多,计125种,其次是鸭科(Anatidae)计19种,鹬科(Scolopacidae)计7种,在整个鸟类的种类中,非雀形目共87种,占鸟类数量的54%。雀形目74种,占46%。雀形目鸟类所占的比例少于非雀形目鸟类的比例,这与全国鸟类和南方省份鸟类两大群的比例相反,显示出北方鸟类区系特征。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本区域有留鸟32种,占20%;夏候鸟117种,占73%;冬候鸟5种,占3%;旅鸟7种,占4%。夏候鸟的种数为留鸟的种数的3倍多,为冬候鸟种类的23倍。这种比例也反映了北方鸟类区系特征。由于候鸟在保护区鸟类组成中占优势,而候鸟又有明显的季节性,从而使保护区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故夏候鸟类组成丰富,群落复杂,冬季鸟类组成简单,群落单调。

保护区鸟类明显有北方类型的特点,如细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黑琴鸡(Tetrao tetrix)、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林鸮(Strix aluco)、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苇鹀(Emberiza pallasi)等,其中花尾榛鸡、黑琴鸡、细嘴松鸡等,均为典型的寒温带鸟类,冬季均能适应寒冷气候。此外,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小斑啄木鸟(Picoides minor)均为林中最常见的种类,夏季水域中有雁鸭类生息繁衍,一些主要在西伯利亚一带繁殖的种类如雪鸮(Nyctea scandiaca)、雪鹀(Plectrophenax nivalis)等,冬季迁至本区域。

保护区海拔高度的变化不明显,鸟类的垂直变化也不明显。生境类型与鸟类分布详见表4。

3.4 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

本区域两栖爬行类动物均属古北界的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3],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有3目5科8属10种,其中以蜥蜴科为多,见表5。

4 森林昆虫

森林昆虫是森林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沙地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保护区,樟子松纯林面积占总面积的89%,其次是山杨和白桦,还有少量的山丁子和稠李。由于该区域的特殊性而决定了森林昆虫的种类,保护区内已知森林昆虫126种,其中:森林有害生物19科85种,天敌昆虫13科41种(表1、表2)

4.1 有害昆虫

从我们研究中发现,危害樟子松球果的有害生物主要是樟子松球果象甲(Pissodes validirostris)和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istata)[6],次期性有害生物主要有云杉大黑天牛(Monchamus urussovi)、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灰长角天牛(Callidium villosulum)、松十二齿小蠹(sexdentatus Boerner)等,其余都是一些次要性有害生物。

4.2 天敌昆虫

由于保护区树种单一,天敌昆虫种类也相应较少(表7),天敌昆虫在本区域内的优势种为曲姬蜂(Scambus latustergus),它是控制樟子松球果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主要天敌。研究表明,曲姬蜂的种群数量决定着樟子松球果象甲的危害程度和球果产量及种子质量。由于红花尔基是全国最大樟子松母树基地,为全国各地绿化提供大量的优良种子,因此防治樟子松球果有害生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红花尔基林业局已经用“人工补助自然增蜂法”对曲姬蜂人工助迁,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5 大型真菌资源

根据野外调查采集的标本和文献资料[7-9],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有大型经济真菌21科87种,主要分为食用菌、药用菌、毒菌和本腐菌4类。

5.1 食用菌

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食用菌21科67种,主要分布于樟子松纯林,杨、桦混交林,山丁子、稠李、灌木丛下和林间空地。

白蘑科可食用的菌类最丰富,已知有15种,其中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真姬离褶伞(Lyophyllum shimeji)多较为普遍。

其次为牛肝菌科,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厚环黏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产量都相当可观,在区域内食用的人们较少,收购的人很多。

铆钉菇科,只有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is rutilus)一种,产量非常大,占本地区全年总食用菌产量的80%以上,每年都给当地人带来可观的收入。

羊肚菌科的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粗腿羊肚菌(Mochella crassipes)产量也非常可观。

5.2 药用菌

在本区域内的森林中,药用真菌同食用菌一样丰富,大多数菌类即可食用又可药用,两者兼顾,经资料记载[10],在药用菌中,还有一部分是目前筛选抗癌新药的品种,经鉴定保护区内有药用真菌49种,其中有抗癌功效的24种。

多孔菌科的药用真菌有13种,其中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等,在本区域内分布广,产量大,是药用真菌来源理想收集地。除上述种类外,牛肝菌科、白蘑科、鬼伞科等一些种类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5.3 毒菌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森林中已知毒菌14种,以红菇科毒菌最多,已知的有6种,主要有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密褶黑菇(Russula densifolia)、臭黄菇(R. foetens)、红黄红菇(R. luteolacata)、黄毛乳菇(Lactarius rupresentaneus)等。鹅膏科3种,即毒蝇鹅膏菌(Amanita miscaria)、豹斑毒鹅膏菌(A.pantherina)等。球盖菇科2种,即地鳞伞(Pholiota terrigena)和黄鳞环锈伞(P.flammans)。

5.4 木腐菌

保护区内有木腐朽菌7科24种,以多孔菌类为多,其次是光柄菇科、白蘑科、球盖菇科、丝膜科和牛肝菌科,这些本腐菌大多都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木材腐朽菌大都生长在枯立木、倒木、伐桩及枯枝落叶上,分解利用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使木材变色腐朽,失去了利用价值。木腐菌中的白腐菌和褐腐菌是有益菌种,它可以使林内地植被物载量减少,对抑制林业有害生物繁衍和森林防火起到间接作用。

6 结束语

调查研究表明,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决定了自然资源的特殊性,区内生物类型极其丰富,生态系统是多样的,是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同时该区域生态系统也是非常脆弱的,虽然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是还需要加强保护力度,特别是对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区域和地段,应严格控制,以免物种遭到破坏和威胁。对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动态和栖息地进行监测,做好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监测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保护区在保护、科研、监测和管理等方面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 于景华.大兴安岭野生经济植物原色图鉴(1-2卷)[M].哈爾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3] 旭日干.内蒙古动物志(1-6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2016

[4] 那春子,张子栋,牛莹莹,等.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技,2019,44(2):5-7

[5] 白廼檀,郑作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红花尔基地区的鸟类[J].动物学杂志,1965,7(2):72-73

[6] 岳书奎.樟子松种实害虫研究(一)[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

[7] 邵力平,项存悌.中国森林蘑菇[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8] 余涛.内蒙古大兴安岭大型经济真菌[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9] 刘旭东.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1-2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004

[10] 戴玉成.中国药用真菌图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到自然保护区领略生态之美
浅析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