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2021-09-12张峰岩马宝娟吴会芳
张峰岩 马宝娟 吴会芳
1 高校体育太极拳教学现存问题
纵然太极拳修身养性的益处广为人知,但实际生活中学习太极拳的大多是高龄人群,再加上太极拳舒展平缓、绵软柔和的拳法特征不符合当代标新立异大学生的个性等,这些原因致使太极拳在高校体育课的推展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1.1 应试太极拳教学降低学生兴趣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必修课程走入各大高校的体育课堂。但因为太极拳缓慢的拳法特征,以及其中较为相似的姿势动作,使得无论是太极拳中的“教”还是“学”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高校体育课堂除了太极拳还有其他内容,这就学生学习太极拳时间紧任务重的根本原因。教师为了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将缓慢流畅的太极动作拆解得支离破碎,按照碎片化“做操”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这种为了迎合学校考核而形成的“应试太极教学”使得文化涵养丰富的太极拳变得无趣枯燥。学生丧失了对太极拳的学习热情,传播传统文化,强生健体的太极拳彻底变成应试的学习任务。
1.2 教师对太极拳学习浅尝辄止
高校太极拳教授要求太极拳教师有一定的太极学习基础。然而实际情况是,高校中真正对于太极拳有一定建树的教师只有极少部分,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应对教学任务,在教授学生之前浅浅的学习了表面,对于太极拳真正的文化涵养和动作精髓浅尝辄止,对学生的教学也只停留在拆解完的体操式教学。并未真正的领会太极的真实内涵,教师太极拳的低水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质量降低。
1.3 太极拳教学评价过于多样化
对于太极拳教学现今的高校大多缺乏统一标准的评判规则。太极教学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效果的体现,不同的教师对于一样的动作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标准,这就导致了不同高校甚至是不同老师对于同一套太极拳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老师面前展示结果会有不一样的分数,参差不齐的太极拳评价使得教学考核成绩受教师主观影响因素较大。
2 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外练太极形,内修太极神
传递太极文化,不应该仅仅靠着体操式碎片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太极拳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形具而神生,修外养内;失去了内涵的太极就是体操。因此,除了机械地模仿太极的动作外,学习源远流长的太极拳文化也是太极拳教学中不可获取地一部分。在太极理论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太极拳的核心内涵,使得学生在行云流水地动作中还能感受到中华武术地韵味。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设太极拳课外活动
太极拳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就只能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课程外自行学习和增设相关课外活动来入手。在实际太极拳教学中,教师的教授要尽量避免落入“套路体操”,碎片化的教学虽然能加快太极拳教学进度,但是降低了太極拳教学质量,在面对难以记忆的动作教学时,教师不要用专业的太极术语来讲解,可以使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采用形象的比喻或者讲述该动作创造的由来,加深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同时也能对太极的文化内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课外可以开设太极拳比赛,公园太极拳表演,等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强大的内驱动力,有力兴趣,对于太极拳的学习就是主动积极地,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品质。
2.3 加强教师自身的太极素养
教师的太极拳水准很大层次决定了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多方位多层次向学生灌输太极拳文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加深自身对于太极的理解,有传承才能有发展才能有创新。教师要规范自己的太极动作,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太极拳文化素养。
文学方面,可以在教师之间展开太极拳文化交流会,可以追溯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分流,也可以对目前太极拳的创新演变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面品析太极拳丰富的文化含蕴。实践方面可以开放评教系统权限,教师也要接受学生及其他教师的评教,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只有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才能提高学校的太极拳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高校太极教学应当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大背景来看,学生对于太极拳知之甚少,兴趣低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使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太极拳的热情;从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学习来看,学习太极拳的环境氛围和实践活动是决定学生是否能提升学习太极拳效率的关键因素;从教师对太极拳的教授来看,只有自身素质过硬,加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辅助,才能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高校太极拳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太极拳教师的道路险阻有目共睹。只有摆脱“应试体操式”套路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才能让璀璨明珠的太极文化在新一代中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