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合学习者学习行为的高年级日语交际能力培养

2021-09-12魏丽春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交际能力

魏丽春

摘要:面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和更高层次的就业需求,高年级日语教学应该遵循日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在日语交际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关键时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而提升日语交际能力。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有:基于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语言和思想的并进、基于能力评价体系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契合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年级日语;交际能力;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H36;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1-0080-02

近年来,日语专业毕业生选择日语相关工作的比例有所减少,大多是由于自身日语交际能力低下而不敢挑战日语相关工作。日语专业零起点学习四年要达到和日本人基本无障碍交流实属不易,在扎实的日语语法基础之上还需具备日语思维方式才能养成较好的日语交际能力。日语交际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高年级的大三阶段,它是从低年级日语学习量的积累到高年级质的飞跃的关键期,因此高年级日语教学中要注重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实践和提升日语交际能力。本文简要谈谈如何在高年级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1高年级日语教与学现状

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和中日关系问题等,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日语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果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日语口译或者笔译,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和较高的日语交际能力。而一般本科院校日语交际能力达到较高水平的日语专业学生并不太多。这与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导致学生学习行为的巨大变化有密切关系。(1)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微信等信息技术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学生热衷于运用这些技术享受学生生活,对专业学习的专注力和付出的精力大不如前。而日语专业是零起点的学习,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打好基础。(2)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学生就业首选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而不在乎大学所学专业知识是否用得上。高年级阶段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就业以及与就业有关的实习活动上,选课方面也比较急功近利,优先选择有助于就业的实用课程。(3)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标准有所变化。以前注重专业对口和成绩优秀,而现在则更看重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前科班出身的单科专门人才吃香,现在多科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上述这些使得日语专业学生特别是高年级阶段用在日语学习上的时间减少并且学习热度下降,日语学习缺乏内在动力,日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达不到教学目标的高度。

一般来说,日语专业的学习规律是:基础阶段主要是语言知识的量的积累,即基础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而高年级阶段则要运用这些知识储备实现语言技能的质的飞跃。基础阶段由于零起点以及新生比较认真的缘故,大部分学生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花费大量时间记忆日语词汇、语法知识,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厌倦知识记忆,学习也不如以前认真,而且由于学习以外的多方面的关注而分散了精力,于是在日语学习上产生了一些惰性。与此同时,目前高年级日语教学中广泛存在一个问题。即:许多教师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传授语言知识,以提问的方式确认学生的理解程度。经过两年知识填塞的学生到高年级时已经厌烦这种一味知识输入的教学方式,他们期待更有效、更高层次的学习,比如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和决策等应用型领域的学习,而教师的教学似乎总是在重复那些枯燥的语言点,因此学生提不起干劲来学习。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高年级阶段正是学生日语交际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关键时期,而教师的教学却忽略了日语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心智水平,没有真正契合学生发展的需求。

2高年级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变化,日语教学的重心应该从语言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向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日语交际能力是从事日语相关工作的必备条件,包括语言的得体使用即符合日语思维方式的语言表达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准确理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内在动力,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高效率地习得日语并加以应用,由此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如何使高年级学生在语言知识量的积累上顺利实现语言技能质的飞跃,让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真正达到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一、二级的实力水平以应对毕业后的日语工作。

2.1基于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语言和思想的并进

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和现代人的多样性生活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之中,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学生拥有比较成熟的心智和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书本或者日常生活,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关注和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以自己的视点看待世界。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常用词汇和基础的语法知识,但是在语言交际方面总不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日语表达意愿和缺少日语语感,造成语言交流和互动的缺失。因此,首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开口说、愿意说、主动说,用贴近他们生活的、他们关注的热点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比如,设计契合大学生心智水平的话题,提供符合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注重思辨能力培养,语言作为工具使用去表达比较丰富的有内涵的内容,用日语讲中国故事,用日语讲世界故事,语言和思想的并进可以使学生更有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其次,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需要准确、丰富的日语语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营造日语语言环境,敦促学生感知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养成直接用日语思维的习惯,通过地道日语语言素材的输入和日语语感的养成体会日语表达的特点进而实现自然得体的交际。

2.2基于能力评价体系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

现代社会随着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流,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也逐渐增高。使用外语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问题、拓展视野,理解、尊重他国文化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以“日语促进彼此的理解”为理念开发了一套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提出了称为“JFcan-do”的日语教学实践评价体系,为不同国家不同环境中的日语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了解各自“教”和“学”水平的统一的衡量尺度。JF标准把“使用日语能够胜任和完成什么任务”作为语言学习的出发点,据此提出日语学习各阶段能力评价的标准[1]。我们可以以“Can-do”评价体系为标准设计有交际意义的语言活动课题,构建日语交际活动课题案例库和交际能力思维导图。面对日企的人才需求,对日语交际能力中重要的商务日语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具体来说,敬语表达和授受表达,日本文化理解和日语思维方式,围绕这些主题设计课堂活动,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交际达成度进行科学的评价,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问—思考—实践—创新这个过程,达到激趣、思辨、探求、创意的效果[2]。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Mycan-do,科学合理评价完成情况。

2.3契合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多样化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今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室配备多媒体设施,学生有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获取信息以及以新媒体为平台实现各种交流。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知识来源,课堂也不再是师生交流的唯一场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往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习者的发展需求[3]。打破时间界限、空间界限和人员界限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运用任务教学法、听说法、合作教学法、交际法、讨论法等一种或者多种方式相结合,从学习者的视点出发,转变以词汇和文法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机和培养交际能力。不局限于课本资源,有效利用网络影视资料,通過演习课或小组任务形式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比如角色扮演重现经典桥段或者社会文化主题研讨,提交学习报告,从课文内容提炼论文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写小论文并进行课堂发表,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还可以应用案例分析法等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智能、人格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3结语

面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和更高层次的就业需求,高年级日语教学应该遵循日语学习的客观规律,在日语交际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关键时期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进而提升日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乔颖.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与中国的日语教育[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72-80.

[2]高凤霞.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1):62-65.

[3]冷丽敏,杨峻,张文丽,等.高校日语专业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学习者课堂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5):77-8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交际能力
大数据思维下教学过程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分析研究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浅析“胡格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