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达能力提高的“园艺文化”课程教学尝试
2021-09-12石秋梅尹传华
石秋梅 尹传华
[摘 要] 为适应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较高表达能力的要求,通过在“园艺文化”课上尝试做报告的形式,对园艺专业大学生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规范报告格式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报告题材相结合;(2)对每次报告的情况予以及时反馈,根据报告的完成质量以及修改完善情况,对报告成绩进行动态化评定,并将平时成绩的比重从40%提高到60%;(3)将报告完成质量与期末成绩挂钩,鼓励学生注重报告质量的提高。此外,教师还会展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作为模板供学生参考学习。这些教学措施让学生认识到了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 表达能力;园艺文化;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省级本科教学团队“服务闽北特色产业的园艺应用型教学团队”(JXTD2018002);2018年度武夷学院高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YJ201807,YJ201806)
[作者简介] 石秋梅(1976—),女,福建邵武人,博士,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尹传华(1976—),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9-0153-04 [收稿日期] 2021-04-2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自媒体和各种类似“简书”“今日头条”等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媒体平台的涌现[1,2],以及包括“知乎”“得到”“在行”“喜马拉雅”在内的一系列主流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与成熟[3],不仅给专业人士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也为广大的大学毕业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就业和创业平台。而出色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则是进入这些新媒体行业的必备技能。与此同时,随着调查报告、述职报告、文案策划、会议纪要、宣传推广等实用文体在职场广泛应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越来越看重,大学生要掌握和具备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才能更快更好地在毕业后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岗位需要[4]。然而,从当前中国大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的现状看,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堪忧,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5]。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1)考试多为标准化;(2)很多大学没有专门的写作课;(3)学生没有意识到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性[4]。此外,口头表达能力的欠缺也是制约目前高校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瓶颈之一[6]。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7]。
然而,有报道表明我国研究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代表其科研能力的五个维度中是最为突出的[8]。这与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经常需要完成各种书面和口头的报告有关,如完成学位论文所必需的开题和中期报告以及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报告。此外,国内外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导师还会要求研究生在定期举行的小组讨论会(seminar)或是学术会议上做各种学术报告。例如,哈佛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每周要参加一次学术研讨,博士阶段至少要汇报2次科研任务完成的情况[9]。这种用于硕士和博士培养的研究式学习方法也开始影响到了一些国家的大学本科教育。1998年美国出台了博耶报告就号召将研究式学习纳入美国本科教学标准并“要求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会有效地以口头和书面形式汇报工作结果”[ 10 ]。一些世界名校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了,例如,哈佛大学唯一的一门全校必修课就是写作课[ 11 ]。而且能够用文字和语言清晰而自信地表达沟通也是美国很多大学评价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之一[ 12 ]。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训练学生做报告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大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刚升本十年左右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武夷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普通高校。目前该校正处于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关键阶段,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的成功转型和长远發展。而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措施符合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值得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尝试推广。
“园艺文化”课是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专门为园艺学专业毕业班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园艺专业本科生学会用人文视角看待行业发展问题并将其中的一些理念运用到生产实际中的能力,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园艺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能有较为良好的表达能力来展示自己对园艺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鉴于该课程属于选修课程,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考试的压力,学生也会有充分的时间和积极性参与基于“园艺文化”课程学习的表达能力训练。此外,面对求职和进入职场的压力,毕业生也有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的现实需求。
一、教改措施
基于以上考虑,秉承“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采取了以下教改措施。
(一)分阶段训练,严格规范报告格式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报告题材相结合
“园艺文化”课给学生布置的日常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用幻灯片将某主题的内容按照学术报告的要求规范、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整个训练分为入门与提高两个阶段。在入门阶段,为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布置的2次的作业只要求学生用3~5张幻灯片就某一种具体的园艺植物或园林建筑、景观等的文化含义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表达上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地区分事实与观点,即在陈述某一种具体的园艺植物或园林建筑、景观时,只就所观察到的对象进行就事论事的描述而不能夹杂个人观点。在分析或评论所观察到的对象所具有的文化含义时则不能停留在事实陈述的层面,而必须给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在表达形式上则鼓励图文并茂并运用多种形式的媒介作为辅助表达的手段,如动画、短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