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挫折教育及抗挫折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1-09-12李瑾泽史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1期
关键词:挫折能力研究

李瑾泽 史彦

[摘           要]  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会影响其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场所,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及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日益关注,这也成为教师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从挫折、抗挫折能力及挫折教育的定义初步阐述相关概念,并从国外研究的历史、研究范围及国内研究范围三个大方面讨论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学校挫折教育以及抗挫折能力的研究状况,对学校针对学生抗挫折能力以及挫折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展望研究发展方向,供相关教育研究者参考。

[关    键   词]  挫折;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29-03

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没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将会影响其学习成绩、日常生活、今后工作甚至心理健康,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各类研究工作。本文收集了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等相关文献,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关于学校针对学生抗挫折能力以及挫折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

一、挫折、抗挫折能力与挫折教育的界定研究

概念的界定是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抗挫折能力和挫折教育的概念是以挫折的概念延伸细化出来的,本章将从概念的界定来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的研究内容做铺垫。

(一)抗挫折能力

挫折是一种在达成某种活动目的的过程中,因为受到阻碍和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或者是作为某一客观存在的现象阻碍我们完成某件事情或者达成目的。学者冯江平、陈选华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挫折的属性和状态,并指出它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挫折的承受能力会影响人之后的行为[1],[2]。

抗挫折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森茨威格所提出,他认为抗挫折能力是“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

我国学者蒋锋(2012)将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分为抗学习挫折能力、抗交往挫折能力、抗社会挫折能力三种[3]。尹志红(2016)认为抗挫折能力是一种对于挫折的承受力和容忍力,使个体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修复创伤心境,勇于面对挫折且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4]。

综上,抗挫折能力是能够影响人日常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心理素质,并且帮助我们摆脱生活中的困境和窘迫,调整到更好的状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况。

(二)挫折教育

学者边和平(2005)认为挫折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激励、陶冶、指导、磨炼人生为目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挫折意识,激发自身潜力,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提高对于生活的适应力[5]。张绣琴(2019)提出挫折教育是能够引导受教育者改善认知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从而辩证地看到社会中的压力,克服消极情绪,适应环境的教育活动[6]。王中华、詹艳(2019)提到挫折教育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7]。

因此挫折教育是针对个人的环境适应力、抗挫折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心理因素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充分激发其潜能,从而提高其心理耐受力、改变行为的一种教育。

二、国内外抗挫折能力及挫折教育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历史及范围

1.研究历史

对于挫折教育及抗挫折能力本身,国外研究的历史久远。美国《哲学百科全书》提出挫折教育是针对正常人的,且研究个人在充分考虑情境及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定制计划存在个人差异的情况下,利用资源并改变环境。心理学家罗茨威格第一次提出“挫折承受力”的概念,包含抵御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英国著名策动心理学家麦独孤提出,个体的行为都是有目的、自发式的,刺激停止后行为依然持续,若行为受阻、受到挫折,将会换一种方式继续直至达到目的,且将意识研究引向生物科学的实证研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三分说”,当人面对挫折或者焦虑的时候,自我就会遵循现实原则利用非理性的恰当方式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称为人格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适度的心理防御能够缓解压力,但如果长期处于心理防御的状态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弗洛伊德发现了挫折攻击反应,该理论为多拉德、米勒完善发展,形成了挫折—侵犯理论,理论称侵犯的产生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前提,挫折会导致侵犯的必然结果,但也可以导致其他的行为出现;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了著名的挫折ABC理论,强调人需要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待挫折,改变认知,从而改变面对挫折时产生的情绪,进而改变行为。

2.研究范围

对于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对于抗挫折能力的影响研究。研究包括性格人格、认知结构类型、气质、性别、年龄阶段等。(2)外界环境因素对于抗挫折能力的影响。Sakitri G(2019)认为压力和挫折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氛围,并提出压力管理时间来使学生应对压力挫折[8]。Lazarevic B(2019)则研究了传统的课堂与在线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压力产生的影响[9]。Wiebe提出,学生的韧性越高其抗挫折能力越强,环境、噪音、周围人的情绪水平也会影响抗挫折能力[10]。(3)社会环境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同辈比较、团体组织与挫折感的关系等。

猜你喜欢

挫折能力研究
Holism in Education
挫折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