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概述

2021-09-12肖志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2期
关键词:技能型模具背景

肖志余

[摘           要]  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的推动作用,并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基础;国内外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现状;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价值、理论依据和研究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内容、预期成效等;以期架构适应智能制造生产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为模具专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智能制造;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56-02

一、智能制造背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推动

智能制造是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通过网络互联支撑的一种制造方式[1];它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贯穿设计及生产环节,形成了具有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功能的新型生产模式;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资源消耗;实现了我国制造业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小规模定制化生产的转变,实现了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的转变[2]。

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互联网+模具、云制造、3D增材制造、机器人自动化集成、CAD/CAM/CAE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模具产业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3]。现代模具企业要求专业人才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对智能网络的高度理解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院校模具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课程结构体系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模具企业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发展要求。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我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

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国家级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武汉市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专业,具有较好的专业建设基础。本文以“机械制造——智能制造平台建设”为依托,对智能制造背景下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研究。本课题将以模具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期架构适应智能制造生产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从而为模具专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三、智能制造背景下国内外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现状

国外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较早,日本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并投资10亿美元对100个项目实施了前期科学研究。美国早在1992年就开始执行智能制造新技术政策,用于提升国家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具有适应性及资源效率性的智慧工厂。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智能模拟”技术,将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机器人技术列入工业智能工程。因此,国外发达国家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对接较早,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较为细化,课程体系较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

自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各地装备制造业本着“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进行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4]。全国各高等院校装备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开始转向以智能制造为背景的教学改革,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率先进行了以智能制造为背景的教学模式探索,为全国各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及价值

本课题以模具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架构适应智能制造生产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以期为模具专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本课题的研究对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有以下三点:(1)智能制造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我校及省市职业院校探索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2)智能制造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我校及省市职业院校进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定位、变革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参考资料及建议;(3)智能制造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我校及省市职业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实施提供了纲领,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五、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依据及研究目标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强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以推动“中国制造2025建设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重点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5]。

本课题的研究以模具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重新定位;改革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期架构适应智能制造生产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技能型模具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模具部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核燃料环形芯体压烧模具的设计
跟踪导练(一)5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用于阳极管生产线模具预安装的结构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