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1-09-12张廷
张廷
[摘 要]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刻不容缓。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变化,“工匠精神”不仅获得了普遍认同,更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为此,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职业素质,而且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鉴于此,在论述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关系的基础上,调查我国高职院校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情况,发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的融入问题,论证“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为我国高职院校思政从业人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36-02
现代教育认为,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不仅需要技术技能,还需要道德能力来实现有价值的目标。对此,朱莉·鲁本在她的关于“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道德教育边缘化的研究”中,观察到部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共同的道德教育基础,也没有共同的对人类繁荣的认识。她的结论认为,只有为道德教育和培养良知寻求一个共同的、普遍的基础,才能在提供普遍的道德知识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1]
“工匠精神”代表生产者不断专注打磨自己产品的一种极致追求,对自己的产品永远保持敬畏,任何时候,任何境遇始终会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追求极致的品质精神、消费者至上的诚信意识。[2]而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坚守,在青年时期就应开始培养,让“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在青年学生的心中萌芽、生根、成长。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引导。
一、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关系论述
“职业”是社会上最稳定的要素,它们保持并继承了传统,并起着“抵抗威胁稳定和和平发展的粗暴力量的中心”的作用。长期以来,“职业”既不能与消費者主导的自由市场相适应,也不能与计划和控制经济的官僚体系相提并论,取而代之的是“工匠精神”。[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工匠精神”的兴起始于中世纪的行会,它成为许多欧洲城市熟练工作的组织原则。行会在诸如货物质量或学徒制以及晋升为熟练工匠等方面控制手工。在这种情况下,行会保持公共利益(产品的永久性和可靠性),但同时又为其成员创造了舒适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收入。在现代,取代行会的专业组织仍然在管理高度重要的社会商品(例如管辖权或卫生)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4]
今天的“工匠精神”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概念,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提供的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是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通过思政教育,反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强调了专业人员对满足个人和公众需求的取向。在这种逻辑中,工匠们遵循理想的专业水平,会为了自己的满意而做好工作,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工匠精神”是一套制度,允许职业成员在控制自己的工作的同时谋生。因此,对于现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而言,“工匠精神”的融入,确保了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调查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进行了一项研究。假设误差率为4%,置信区间为95%,估计所需样本量为1200名学生。根据预期的60%的跟进率,至少应要求700名学生参加。如果跟进程度比预期的高,则达到了所需的学生人数。该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和机电专业总共1431名学生,其中,有750名学生(52%)参加了这项研究。此外,随机选择了医学专业和机电专业的50名教职员工参加了本次研究。
研究采用了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问卷以微信的方式发送给所有参与者。在首次提出调查要求后,向所有参与者发送了2封提醒信息(相隔1周)。将收集的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9中,通过统计方法评估了从调查中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 16.0统计数据包程序评估的数据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将所问的问题简化为三个因素。确定的因素总方差为61.53%。根据调查的情况,结果显示:
第一,在本次调查中,93.44%的学生和80%的教职员工,对“工匠精神”有正确的认知,能够明确说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并且能够将“工匠精神”与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光荣目标联系在一起。这表明了该校已经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融入了“工匠精神”,并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获得了普遍认同。
第二,尽管在“工匠精神”意识认知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和教职员工较为明确,但在实践中,依然暴露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一些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80.43%的教职员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对“工匠精神”“专业知识”以及“思政教育”采取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没有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和条件;85.34%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对现有教育方法感到“厌倦”并且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不高。这说明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大部分的教职员工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基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