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职院校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有效衔接的分析

2021-09-12杨媛媛罗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用人贵州校企

杨媛媛 罗淼

[摘           要]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部,经济发展受地域的限制,不像沿海发达地区那样是人才的集聚中心。校企合作是未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径,而双方在培养与用人衔接上存在不通畅、不高效的问题。通过分析各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蓬勃的人才培养与用人环境,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地区经济中人才的供给。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企业用人;有效衔接;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104-02

贵州经济在我国内陆省份中比较滞后,发展上面临很多问题,而企业是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是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改善地区经济情况的举措之一,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衔接凸显其重要性。根据贵州企业现状和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本文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校企人才供需衔接的症结所在。

一、贵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现状分析

(一)企业用人现状分析

截至2019年,贵州企业达95万余家,这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人才有较大需求,且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随着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更急迫。但是企业方面却难寻、难留人才,这种现象在全省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企业的管理理念制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很多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物轻人,认为其见效慢,短时间不能对企业有较大帮助,因此忽略人力资源建设和精益化,导致人才梯队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其次,现有人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老员工传统观念老旧,新员工虽然接受新观念较快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最终导致人才迭代出现问题。最后,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导致技术创新周期减慢,企业的硬件和软件都存在代差,加上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平衡好有限资金对人才和设备的投入。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截至2019年,贵州高职院校共有43所,毕业生约为10.6万人,专业涵盖领域包括交通、铁路、电信、水利、电力、机械等技术操作类。一方面贵州省高职教育规模虽然逐年壮大,但是难掩不能够深入挖掘学生实践力和潜力的弊病,面对市场环境和技术要求的变化,未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的设计规划存在不合理性。部分学校弱化文化理论的学习,导致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虽能适应当前的技术水平,却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优秀的毕业生流失到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的数量虽然不小,但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难以为贵州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贵州高职院校大部分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办学,但是各校与企业合作的程度不同,有深度合作的,有浅尝辄止的,总体来说模式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

1.合作模式不成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简单的供求关系,学校提供人才,企业按需求得到定制式的人才,这种模式广泛存在于贵州大多数的企业和高职院校中,仅仅基于供需关系的满足,但缺乏细致的规划建设,毕业生从学校到企业未能实现良好衔接。仅仅是以企业的需求定制用人无法满足人才的长远职业规划,学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往往更加重视操作能力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充分挖掘。一个成熟的人才供需体系要从全省全局出发去考虑,人才的培养理应符合未来的市场和知识水平的变化,企业方面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长远规划,要从挖掘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进行系统性建设,进而实现更高效的校企衔接。

2.资金是维系校企合作的关键条件

省内企业多数存在资金问题,这限制了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的拓展,资金不得不被用于更加迫切的地方,导致人才挖掘、培训等方面存在欠缺。在得到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之后未能及时地进行评估、开发、配置等,导致人才外流,浪费了已经投入的人才培养资金。高职院校同样面临资金方面的短缺问题,校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尽如人意,另外,师资力量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资源,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师资的挖掘、选拔、培养、进修都需要资金投入,资金捉襟见肘的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导致人才水平差距扩大。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本科毕业生,因其更加具备潜力和创新力,这使得高职院校人才输出渠道缩小。

3.实践机会难以满足培养需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是以技术技能为核心,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提供的多样化实践机会比较少,由于成本限制,企业不能提供给学生反复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学生应用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难以在就业初期就独当一面,导致人才培养与应用能力不尽如人意,与预期的产教融合效果相去甚远,给校企人才衔接造成了困扰。职业学校本身能提供的实操机会有局限性,缺乏實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不能将岗位的实际工作方法和技能要点教授给学生,取而代之的只有偏重理论性的讲解,无法达成校企合作人才衔接的预期效果。

二、促进贵州校企合作人才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企业应承担校企合作的主导作用

有需求进而有供给从逻辑关系上确定了企业的主导地位,企业应在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下扩展出更多渠道,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定制型人才,并不断更新和细化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路径,将高职院校作为人才梯队的强力补充储备,以期能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从人力资源成本上给了企业较大的操作空间,后续再利用人才梯队建设、挖掘潜能、留下关键人才等办法让队伍建设更壮大。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高职院校输出的人才资源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实操能力,企业应想方设法与学校合作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赋予人才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合作过程中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实施监督,校企合作需要长期投入,见效于未来,所以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效果。

猜你喜欢

用人贵州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为什么叫“一把手”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