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毛主席处理来信

2021-09-12沈栋年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杨开慧封口老夫

1950年5月上旬,我从中央团校第二期结业,分配到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后改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协助处理群众给毛泽东主席的来信,直到1966年6月,前后历时16载。

每天都要看信

毛主席非常重视群众的来信,认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他指定政治秘书田家英每天选送一定数量的群众来信给他亲自阅看。

由于群众来信不断增加,田家英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中央書记处政治秘书室陆续调进来一些同志协助处理。群众来信按内容分类,分工负责办理。其中有一些是毛主席的亲戚、朋友的来信,划为旧谊类,我就协助田家英处理这类信件。

毛主席的亲戚、朋友的来信,一般都要送给他亲自阅看。在这类信件中,有少数是错认毛主席为亲友和冒充毛主席亲友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加以分辨。经过分辨,我们会把有明显错误或冒充毛主席亲友的信件挑出来不做处理,其余的送给毛主席。送阅前,先登记,摘录主要内容,建立档案。送阅时,在原信封上贴上纸条,写明来信人姓名,用一句话概括来信的内容。如:“某某,叙别情”“某某,求见”“某某,要求介绍工作”“某某,反映农村缺粮情况”等等。

毛主席看重亲情,珍视友谊,对亲戚、朋友的来信,许多都会亲自写信回复。他交给我们的复信有不封口的,也有封了口的,我们都抄录下来,和亲友的信一起存档。有一次,他交来一封封了口的复信后,认为信中有的字句还需要斟酌,就又将信从秘书室索回,结果发现封口拆开了,便查问究竟。田家英向毛主席说明,这样做是为了抄录留底,作为资料保存,以备日后查考。毛主席听后表示同意,约定今后他的复信交给秘书室时不再封口,由我们抄录留底,但若是封了口,则是不许拆开、不要抄存的。

对符合情理的要求尽量满足

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和毛主席通信的亲友是湖南长沙的杨开智。

杨开智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的儿子,也是毛主席夫人杨开慧的哥哥。新中国刚一成立,杨开智即来信报告了家人的情况。毛主席得知杨开慧的母亲健在,非常高兴,立即给杨开智回信,表示欣慰。后于1950年派长子毛岸英赴湖南长沙探望杨老夫人。1960年杨老夫人寿辰,毛主席又写信给杨开慧的堂妹杨开英,托她送礼祝贺。1962年杨老夫人去世,毛主席致信吊唁,并嘱可以将杨老夫人与杨开慧同葬一墓。

在我们处理的来信中,有许多要求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对此,毛主席有计划地做了安排。通过写信最先获得毛主席同意进京相聚的是湖南湘潭韶山的毛宇居。他是毛主席的堂兄,又是毛主席幼时在私塾的老师。大约1950年9月,他第一次来北京,我参与接待,安排他在中南海流水音畔一所平房里住。毛主席很快接见了他,且设家宴,宴席破例办得很丰盛,既有“京都大菜”,还有几道家乡便菜,如豆腐、辣椒豆豉等。

(摘自《文史博览》 沈栋年/文)

猜你喜欢

杨开慧封口老夫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菌丝发菌差咋回事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可以封口的纸杯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
坦然面对挑剔
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