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09-11任虹霞
任虹霞
摘要:“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我国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价值,对此,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为核心,结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与科学活动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以主题化、游戏化、有趣化的科学活动为载体,以注重过程的科学评价为驱动力,促使幼儿整体水平提升和科学活动课程的质量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活教育”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活教育”理论;幼儿园;科学活动;应用实践
一、立足幼儿发展规律,设置“活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的设置要建立在幼儿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儿童为出发点设置活动目标。“活教育”理念强调两个原则:“幼儿的生活需要”“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当下幼儿园活动,教师在设置目标时要注重这几点:一是科学目标,结合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特点、生活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将活动的各环节、各主题、各目标转变为具体的事物与内容。二是科学规律,幼儿园的课程最明显的特点是启蒙性,要在设置时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将其融合到幼儿生活中。三是易操作性,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在活动中所涉及的材料不宜太过复杂,要具有易于组织、易于操作的特点,让幼儿在进行科学活动的同时,易于观察,且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通过直观观察形式,简单的材料便于幼儿理解。四是兴趣性,教师要观察幼儿当下阶段的兴趣所在,并将这些事物总结成课程形式,利于幼儿思维扩展与提升。
例如,某位中班幼儿在在科学活动室发现了一个简单的指南针,指南针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了几个小动物的图案,该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并尝试用手轻轻转动指针,发现指针指向了小猫位置,重复了几次后发现指针总是指向小猫,便问教师:“我发现它转不到别的小动物,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针对幼儿对指南针的兴趣和疑惑,教师可以设置磁铁、磁屑的科学活动,创设磁铁小火车游戏,为幼儿提供简单的工具与材料,让幼儿在充分操作下了解指南针的秘密,在游戏中找到答案。
二、贴近大自然与生活,创设“活教育”活动
对“活教育”来说,大自然与生活就是其庞大的素材库,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出多种多样的科学活动,为幼儿埋下科学的种子。一种是大自然中的科学活动,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释放天性的载体,借助大自然可以让幼儿提高探索兴趣,增强科学知识。例如设计“大自然奇妙的声音”活动,带领幼儿在公园或动物园听听动物的声音,体验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学习乐音与噪音相关知识。例如进行“树叶找家”活动,在公园或植物园里,带领幼儿观察地上的落叶,分辨出落叶是哪棵树的,根据树叶的特征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知识。一种是生活中的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可以围绕幼儿的生活展开,例如设计“奇妙的彩虹”游戏,引导幼儿采取多种形式自制人工小彩虹,有的幼儿从水管里直接喷出雾状自来水,通过水雾看到彩虹;有的幼儿用三棱镜观察太阳七种颜色;有的幼儿把镜子放在水盆里正对着太阳,观察到彩虹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科技感较强的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在科技馆里感受未来科技的魅力,了解相关科技知识。
三、注重活动过程,建立“活教育”评价
“活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活动过程的灵活性,还要加强评价的“活”。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探索欲望,也要确保科学活动中探究教育的完整性。因此,对教师来说,要将评价重点集中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幼儿成为评价中心,让评价成为发现科学活动问题所在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改进科学活动的制定与实施。对幼儿来说,整个过程的评价是对自身进步与否、能力水平高低的直观认识,对其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可以说科学的评价是进一步完善科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活教育”理论提出了自然与社会都成为“活教材”的课程理论,其与较为死板、呆板的教育课程相反,强调课程内容的广泛性、灵活性,授课形式的社会性、生活化,科学活动内容应取材与生活与大自然,活动形式应注重结合幼儿的生活规律、生活方式、活动特点,以完整的儿童生活为追求目标,并让此形式成为代替课堂的教育形式,真正做到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燕,徐浩斌.“活教育”思想观照下学前教育专业“三育人”培养途径——基于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的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20,40(01):38-43.
[2]鲁雪莲.“活教育”园本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九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