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技术·社会"的作用

2021-09-11翟洋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社会生物教学技术

翟洋

摘要:“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生物则是将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为了更加科学的使用生态资源,对学生的生物教学必不可少。教师通过生物教学,引导学生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以及怎样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使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生物、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技术·社会

引言: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渐渐的对生物有了更多的认识,学校也根据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安排了生物教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牧区生物的种类更多,数量也更多。相较于其它地区的学生,有更多接触生物的机会。而牧区是生物问题较为集中的地区,因此教师需要帮助牧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技术使生物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一、“科学·技术·社会”的作用

生物教学是一门采用技术手段,科学的指导社会更好发展的学科。它利用人与环境,环境与社会的关系,使生物、环境更好的与人类社会相适应。人类需要对生物与环境进行管理与指导,减少因生物问题而带来的问题[1]。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教學,为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减少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生态破坏。

二、明晰不同生物现象的概念

要想使“科学、技术与社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其各自特有的作用,就必须要弄清楚联系这三者的关键——生物现象的概念。再针对其独有的特点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图文并茂

教师讲一个概念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怎样从简洁凝练的话语中把握其特点,领会其精髓。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照本宣科,这样苍白无力的描述方式描述不仅会大大降低教师生物教学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在讲解时以图片与视频进行辅助,不仅能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科学·技术·社会”这一单元中“生物入侵”这一概念时,可以一边简述生物入侵的概念,一边出示图片如,“澳洲仙人掌”这一张图片,以更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将概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概念是最简单凝练、突出其主要特点的语言。但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概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学生在学习完生物入侵这一概念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生物入侵是怎样的?并根据学生所说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走出课堂,外出实践

明白具体的概念是更好深入教学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明白这些不同生物现象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合适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危害[2]。并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科学知识,使用技术解决难题,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一)走出课堂,来到户外

牧区学校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生物资源更加多样化,也有少部分生物因为迁徙的原因而造成本地区的生物入侵等现象,从而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影响生态环境。为了将生物知识更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户外,观看这些生物现象所造成的影响。例如,教师提前找好观摩的地点并带领学生前往。在学生观摩前,对学生提出问题“生物入侵带来那些危害?”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待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同学进行发言。学生会对眼前的所见所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

(二)走进科技馆与实验田

目前针对生物造成的生态问题,各个地方实施了相关技术手段。例如,在“科学·技术·社会”土地沙漠化这一课中,深刻介绍了土地沙漠化带来的植被退化,风沙加剧的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科技体验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手段,使学生切身感受不同程度的植被退化所带来的环境破坏。这种亲身体验更能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四、亲自动手,加深印象

(一)建立生物档案

通过生物教学,使学生明白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物问题所带来的生态影响。使学生严格规范自身作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生物保护与生物监测当中。例如,“科学·技术·社会”中,教师可以像学生提出建议“同学们,我们知道了生物入侵的危害,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美好,你们愿意加入生物监测小组吗?”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了解当地常见的生物,收集生物材料并拍摄照片,以“图例法”建立生物档案。加深了学生对不同生物的了解,也避免因为学生的好奇,而将境外生物携带进入境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发生。

(二)制作生物模型

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生物,了解不同生物所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制作生物模型。例如,采用泥巴捏造或3D打印的形式,由学生制作模型。将生物模型进行全校展览,并派遣“小小解说员”为所有同学讲解这些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们的作用。树立学生保护生物的意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紧紧围绕“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并通过指导学生怎样利用生物技术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展开教学。通过对学生讲解和展示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起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来,为环境保护事业增砖加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环境保护意识。

文章摘要:

[1] 刘志群, 陈学梅, 缪绅裕.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的特色与利用[J]. 中学生物教学, 2018(4).

[2] 朱明辉. 发挥"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在教学中的作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 38(10):10-12.

猜你喜欢

社会生物教学技术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