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种业发展探析

2021-09-11程俊峰薛志洪于深浩储霞玲黄修杰陈琴苓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种业种质广东

程俊峰,薛志洪,于深浩,崔 静,储霞玲,黄修杰,陈琴苓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

1 研究背景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种业朝着市场化、集中化、科技化不断发展,通过兼并重组,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各国政府和企业大幅增加科研经费进行种质开发和创新,种业知识产权的竞争日益激烈。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种业直面国际市场的冲击,国家制定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为主要研发国;深入推进科企合作,提高联合攻关质量;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快种子普查收集,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广东省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种业会议部署,加大扶持种业科研创新力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种业是关系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1]。自2000 年破除农作物种子垄断专营体制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作物选育水平、良种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种子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种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2]。但当前,我国种业发展水平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在经营模式、业务领域、经营规模以及经营绩效等方面,我国种子企业与国际种业巨头也存在较大差距[4]。随着全球种业“一体化”步伐加快,转基因、基因修饰等前沿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这对我国种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5]。因此,不断提升我国种业科技,推动种业企业走出去,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我国种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6]。学者从推进以商业化为核心的多种经营体系、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品种审定制度和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国内种质资源保护等多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建议。

广东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强大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保障,种业发展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均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从特色作物种植、种业科研创新、企业实力、良种推广、种业管理服务等方面对广东种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种业发展提供参考。

2 国际种业发展现状

2.1 全球种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目前,种子行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化阶段,形成了具备制种、育种、销售3 个环节的成熟产业链,除了2015 年出现小幅下降外,全球种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Phillips McDougall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主要国家商品种业市场规模达到417 亿美元,比2017 年增加了1.3%[7]。由图1 可知,美国幅员辽阔,气候温暖湿润,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是农业第一大国,占据了35%的全球种业市场份额;中国占据23%的种子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种子需求国[8]。

图1 2018 年全球种子市场份额分布

另外,转基因种子具有解决粮食短缺、减少病虫害风险、环境适应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等多方面优势。从全球种子品类看,29 个国家的1 700 万农民种植了1.904 亿hm2生物技术作物,从1996 年第一批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时的最初种植面积为170万hm2,到2019 年种植面积增加了约112 倍[9]。

2.2 企业竞争呈现双寡头模式

2018 年,世界种业第三次并购大浪潮结束,拜耳正式收购孟山都,陶氏和杜邦合并,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新一轮的种业竞争格局出现。陶氏杜邦合并后,在2019 年6 月将其农业事业部拆分独立上市,取名为科迪华农业科技。拜耳、科迪华是全球种业企业的第一梯队,2018 年其销售总额占全球种业企业20 强总销售额的60%[10],全球种业形成双寡头垄断模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种业企业的竞争也体现在育种技术专利的竞争,跨国种业企业每年都加大在研发上的经费投入,争先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市场。孟山都公司的研究总部设在美国,其在欧洲、巴西、印度和中国都设有研究中心,拜耳、孟山都两公司合并后专利申请量占全球育种专利申请总量的10.43%,专利申请量全球领先[11]。截至2020年,先正达研发人员达到7 267人,具有领先的生物育种技术与研发能力,在400 余条产品线中累计开发出6 000 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12]。

2.3 全球知识产权布局

全球种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1985—2017 年已经突破131 万件,其中美国的种业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占14.54%,日本占18.45%,欧盟占9.76%,美国、日本和欧盟在种业技术研发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的种业专利申请量占11.4%,成为主要研发国(见图2)[11]。2018 年全球植物品种申请量达到20 210件,同比增长8.9%,中国提交的植物品种5 760 件,申请量占全球的1/4 以上[13]。

图2 1985—2017 年主要国家和机构种业技术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

DNA 重组技术一直是种业技术关注的热门,1985—2017 年DNA 重组技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种业专利申请总量的64.68%,在2010 到2017 年间的增长速度甚至达到53.20%[11]。

3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

3.1 种业市场规模稳中略降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我国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国内国际协同发展。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我国种子出口量有所下降,根据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由2016 年的2.13 亿美元出口额下降到2019 年的2.11 亿美元[14](见表1)。

表1 中国种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种子市值总体稳定,1999 年至2020 年,我国种业市场空间从330 亿增长至14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15]。2019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在98%左右,玉米、水稻种子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其中2019 年杂交玉米的种子需求量约11 亿kg,供给量在16 亿kg~17 亿kg,杂交水稻总供给量为4.1 亿kg;种子需求量约为2.1 亿kg~2.2 亿kg[16]。

3.2 种业科技创新进展良好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实施以来获得不错的成绩,种业基础理论与育种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构建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发明水稻规模化花药培养技术,提高新品种培育效率。目前我国在玉米、水稻和小麦的育种水平都在世界前列,分子育种技术比如品种定向改良、DNA 筛选等也居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20 年10 月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为3.9 万件,总授权量为1.5 万件[17]。

3.3 种业规模化水平逐步提升

我国种业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规模大幅度缩水,行业扩张步伐减慢,市场的兼并重组越演越烈。截至2018 年年底,我国持有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数量为5 663 家,比2010 年的8 700 家减少了3 037 家(见图3);种子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 017.72 亿元,其中资产总额为1 亿元以上的有381 家,10 亿元以上的有22 家;全国种子企业职工共130 923 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6 313 人,占比为4.82%,科研人员为23 641 人,占比达到18%,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仅100 家左右[16]。

图3 我国持有有效经营许可证种子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我国种业企业已进入全球种业市场的第一梯队,在全球第三次并购浪潮中也出现了我国企业的身影,如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集团强势挤入种业市场。2019 年,在全球种业企业排名中,先正达-中国化工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均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强。隆平高科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较为完善,其投入研发的经费占收入的12.55%,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有49 个育种基站,2018 年销售额为35.79 亿元,但与孟都山公司的146.4 亿美元的销售额还有很大差距[18]。

3.4 种业管理服务不断提升

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相关要求,遵循农业农村部的改革思路,国内各级层面的种业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相继展开,省级种业管理机构基本建立完毕,种业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健全。2018 年我国已实现农作物种子管理机构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并创新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管理,启动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信息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提高了试验数据汇总的科学性和效率。

3.5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全球领先

2015 年,我国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至今已经完成12 个省份的普查。2020 年,我国已初步形成以1 个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1 个复份库、53 个中期库(圃)为支撑,214 个原生境保护区为补充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19]。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超过52 万份,位居世界第二[20]。

4 广东种业发展现状

4.1 特色作物种业市场基础雄厚

广东气候适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拥有丰富的特色作物资源:香蕉、菠萝产量都占全国的一半左右,荔枝品种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越全国一半以上,成为省内多个市县的农业主导产业;特色蔬菜种类繁多,如徐闻良姜、连州菜心、水东芥菜、合水粉葛、乐昌张溪芋头、新丰佛手瓜、三水黑皮冬瓜等别具岭南风味;药用资源丰富,如化州橘红、新会陈皮、阳春砂、何首乌等。广东市场活跃,经济实力强大,主要特色农作物包括荔枝、柑橘、龙眼、香蕉、菠萝、蔬菜、中药材、广东丝苗米、鲜食玉米、茶树、花卉等,在全省不同地方发展成了当地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强大的特色作物市场为广东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市场基础。

4.2 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种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的支撑,广东是中国种子科研育种强省,为了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设立现代种业专项投入研发经费超过2 亿元,搭建三大种业创新平台,建成国家基因库[21]。《2019 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 年广东省品种申请量为259 件,排名全国前五,优质稻、超级玉米、鲜食玉米、花卉、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等作物育种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生物育种、航天育种和植物克隆繁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2]。响应国家号召,推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荔枝攻关组选育出井岗红糯等10 个广东荔枝新品种;选育中蕉3 号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初步解决香蕉枯萎病这个世界难题。

4.3 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鼓励“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种子经营主体逐渐集中,前10 名种业企业额市场占有额从2012 年的31.3%提高到2017 年的75%;推进科企合作,建立“科研院校+种子企业+主体功能区”紧密结合的种业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了水稻、鲜食玉米、荔枝、香蕉、柑橘、蔬菜、茶、花卉等9种作物14个“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发展联盟[23]。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级人才,生产经营种子从棉花成功扩展到水稻、玉米和小麦;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2020 年全省6 家企业被中国种子协会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科企合作使广东种子企业真正成为商业化育种、生产经营、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主体,种子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

4.4 种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广东近年来加强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管和品种管理,2013 年以来全省未发生重大种子质量事故,全省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不断提升。推进“事企脱钩”,全省全部公益性种业科研院所顺利完成与所办种子企业脱钩,助力人才、资源、技术向龙头企业倾斜。2016 年以来,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等3 家试点单位向种子企业转化品种和品种权累计涉及金额达5 274 万元,比2016 年改革前提高了128%;成果转化纳税总额达1 044 万元,比改革前提高了54.4%,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幅提升[23]。强化市场监管,对种子企业进行监督抽查,打击制作销售假劣种子、无证生产、套牌侵权等违法经营行为,种子市场秩序好转。

4.5 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

2020 年,广东省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25 个,其中国家级和部级种质资源圃12 个,建设原生境种质资源保护圃(点)30 个[24]。其中,广州建有野生稻、甘薯、香蕉、荔枝等国家资源圃,湛江建有全国最大的菠萝、芒果、剑麻等种质资源圃,初步建立了具有华南特色优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体系。全省国家级、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21 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12 个,位于全国第三;建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2 个,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8 个;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6 个,均全国排名第一,基本形成我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24]。同时,2016年广东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新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6 873 份,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3 万份,占全国13%,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 年全省现有3 万多亩良种繁育基地,30 个现代化育苗工厂和无毒苗繁育基地,8 个现代化种子加工储备中心,良种综合生产能力与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5]。

5 广东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特色作物品种结构及产业化水平有待优化和提高

广东的特色作物对促进省内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重两杂、轻特色,注重水稻、玉米的研究保障了粮食的安全,但忽略了地方性特色种业的发展,使特色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太慢,出现品种退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其次,特色作物种植没有整体规划布局,竞争力不强。如广东虽然是荔枝大省和强省,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半以上,但优质率不高,属于品质一般的大路货,优质品种种类少、产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特色作物的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广东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种种类丰富,有水东芥菜、增城高脚菜心、乐昌张溪香芋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但这些品种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仅限在小区域内拥有知名度,无法形成优势特色产区,难以形成地方知名品牌走出省外进行市场竞争。

5.2 科技创新能力及种质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选种育种技术方面,广东与世界种业强国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来看,与安徽、江苏等省份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广东大部分育种资源和人才掌握在科研机构手上,除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花卉及部分蔬菜良种具备商业化育种能力外,其他优势特色作物,如育种周期长的木本果树及利用无性繁殖的薯类等作物,主要依赖科研单位自筹经费开展育种研究,商业化育种水平不高。此外,对种质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广东虽然已基本完成种质普查,建立了种质库和苗圃库,但是对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还不够深入挖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低。

5.3 企业竞争力及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增强

广东种子企业的市场化时间短,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实力弱的特点,市场竞争力不强,与跨国种子企业及国内种子企业前十强等差距明显。广东种子企业难以独立育成具有竞争力的突破性新品种,缺乏核心竞争力,2020 年全省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主要来自科研院所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完全由企业自主育成的品种仅占27.78%[26];企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全省科研投入最大的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每年科研投入占企业营业额的10%左右1),相比于隆平高科2019 年3.46 亿元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10.52%[27],孟山都2019 年53.42 亿欧元的研发支出、占销售额比重为12.3%[28],广东种业企业综合竞争力与国内外种业巨头相差甚远。此外,企业品牌意识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体系,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种子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采用多种营销策略、树立品牌意识和品牌形象,打响企业名号[29]。

5.4 科研种业推广机制及优良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公共科研特点与现代种业发展所要求的流水线式育种方式严重冲突,种业科研选育出的品种往往不适合生产和市场需求,不少新选育品种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科研单位注重论文,但发表论文多为考核和职称晋升,对市场需求关注不够,而了解市场需求的企业又没有资源和人才支撑培育好的品种,导致科研和生产“两张皮”。

二是良种推广力度不够。良种宣传推广很少进村入户,农民难以及时了解新良种信息;现有的良种示范推广基地作物结构不合理,广东省内良种试验示范基本上以粮油糖作物为主,如2015 年前建设的国家级、省级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有50 多个,大多数是开展水稻、玉米、花生、甘薯、甘蔗新品种试验示范,仅有少数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优势特色作物良种示范基地不足;市、县级建立特色作物良种示范基地相对较少,基地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支撑特色作物良种的示范。

5.5 种业管理服务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改善

农业管理、农业科研和农机部门在客观上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关系,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科研单位分类改革不彻底,管理和科研体制不够完善,权责不够明确,人才难以凝聚,还有部分市、县未设立独立种子管理部门,如江门、潮州等市的种子管理部门挂靠种植业管理部门。种业科研分工不合理,许多市、县级种子管理部门人员少,人员存在“在编不在岗”现象,担负着种子管理以外的许多工作。育种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手段单一,侵权成本低容易打击自主创新积极性,也不利于抢占知识产权优势进行市场竞争。

6 广东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进行特色种业规划

广东特色资源丰富,各地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如荔枝、柑橘、菠萝、蔬菜、花卉、南药等特色作物,以及惠州的甜玉米、马铃薯、梅菜,潮州的单丛茶、潮州柑、铁皮石斛等优势特色产业,因此,各地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合理进行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合理制定目标,明确重点任务,服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强化特色种质创新,解决品种退化难题,进行品种优化,加强特色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将特色作物产业做强做大。统筹规划特色作物种业发展布局,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强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广东南亚热带种质资源圃,开展岭南特色果树、蔬菜等种质资源鉴评和功能基因挖掘,筛选一批具有绿色优质等性状的育种材料,为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支撑。

6.2 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广东要提高作物品种的科技创新力,首先必须建立有利于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重视公益性基础科研,增加在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以及重要育种材料创制等方面的科研投入。稳定扶持产业技术体系和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团队专家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广东现代种业和农业产业园创建提供技术支撑。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突破性优良品种的农作物种业创新能力,因此要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对育种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规模较大的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扶持,让育种人才和种业资源在企业聚集,使得企业成为商品化育种的主体,才能不断提供具有突破性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

6.3 扶持龙头企业,增强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现代种业企业应当朝着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广东近年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的脚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但企业还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利用当地特色农作物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合理进行布局规划,引导企业做精做大做强。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落实创新育种奖励制度,为种业企业提供科研帮助;鼓励企业以地方特色资源进行专项研究,推介一批“育繁推”一体化自主创新种业企业,提高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具有品牌意识,制定完善的营销体系,打破市场壁垒,打响品牌名号,获取广泛的社会知名度。

6.4 深入推进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深入推进科企紧密合作是解决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促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达到种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目的的重要途径[30]。引导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加强合作,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形成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种业科研人员合理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建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配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共同申请科技项目,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法及相关政策措施,更好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比如通过“科企对接”等形式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商业种业企业合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形成商业化科研育种机制。提升国际化水平,充分发挥广东的贸易区位与政策优势,鼓励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下走出国门,如支持省内有实力的水稻企业在境外建立育种基地、开拓东南亚市场,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6.5 完善种业管理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现代种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种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分类改革,理顺工作职责,明确种业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做到任务传达迅速、责任明确到个人。建立完善全省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推进科研单位的种业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逐步建立市场化为主体,以市场利益化引导资源的分配利用;推动种质资源信息公开、种质资源平台共享。农业竞争的核心在种业科技的竞争,竞争的基础在于优良品种技术的竞争。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手段对种业市场进行垄断,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就可以争先抢夺种业市场[31]。因此,广东必须加快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对品种知识产权的市场监管,以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对种子生产和市场的监管,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对违规侵权的惩罚力度;加强法制建设,贯彻落实法规法律,引导企业遵守市场规则,规范种子经营活动。

7 结论

总结分析广东种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广东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具体表现为一是特色作物种业市场基础雄厚,二是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三是种子企业实力逐步增强,四是种子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五是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但广东与种业强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特色作物品种结构有待优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及种质资源利用率仍需提高,三是企业竞争力及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四是科研种业推广机制及优良示范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五是种业管理服务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有待改善。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推动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种业强省的几点建议:一是发挥特色产业优势,进行特色种业规划;二是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增强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深入推进科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五是完善种业管理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起到关键作用。下一步,本研究课题组将进一步关注广东种业发展态势,聚焦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提升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注释:

1)来源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调研数据。

猜你喜欢

种业种质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