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及新生儿照护能力的影响

2021-09-11陈雅梅吕雪荣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自我保健初产妇育儿

陈雅梅,吕雪荣,陈 爽

(鄂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鄂州436099)

由于初产妇缺乏自我保健及新生儿照护经验,在产后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由此产生的角色不适应、负性情绪及知识匮乏,不仅会影响自身恢复,还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1]。在产前进行母婴经验教育,有助于提高母亲的自我效能和育儿效能。其中经验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方式,直接经验需要产妇学习育儿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亲身经历,是提高初产妇各种能力的方法。以往研究表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帮助初产妇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新生儿照护能力,但效果有限,在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各种问题[2]。情境体验是有目的地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人们进行亲身体验,增进感情,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感悟,最终获取正确知识及技能[3]。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我们对150例初产妇实施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进行产检并分娩的3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次妊娠的孕产妇;②产检时孕妇及胎儿各项指标正常;③认知功能、沟通交流无障碍者;④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妊娠并发症者;②拒绝产后哺乳者;③产后新生儿体重<2.0 kg或>3.5 kg;④合并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年龄21~35(26.32±3.61)岁;孕周36~42(38.21±1.93)周;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69例,专科58例,高中及以下23例;顺产分娩102例,剖宫产分娩48例。观察组年龄20~35(25.83±3.92)岁;孕周35~42(37.89±2.01)周;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60例,专科62例,高中及以下28例;顺产分娩109例,剖宫产分娩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以PPT、动画形式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疏导、饮食注意事项、产褥期健康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辅食添加时间、新生儿抚触方法、淋浴手法及注意事项、奶具消毒方法、新生儿安全问题,以小组形式分批进行,每周1次,每次1 h,每名孕妇进行4~5次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自我保健护理体验。a.教会初产妇心理调节的方法,如主动寻求家人的支持、帮助,适当宣泄情绪,树立乐观的态度。b.饮食运动指导。告知初产妇饮食以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加强身体锻炼,促进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减轻身体不适感。c.睡眠质量。告知初产妇产后睡眠质量高的重要性,指导如何休养以缓解疲劳。d.产褥期自我保健。教会初产妇如何做好乳房护理、正确按摩乳房促进泌乳、正确按摩子宫促进产后排出血性恶露,为其示范并指导亲身体验。②新生儿护理体验。a.教会初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包括哺乳姿势、时间、次数及不同月龄的婴儿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b.教会初产妇如何对新生儿进行脐部护理,如发生黄疸、呃逆、鼻塞或痰音时处理方法。c.如何正确为新生儿更衣、换尿片。d.如何选择新生儿淋浴用品、正确淋浴和抚触。所有操作方法由专科护士示范并要求初产妇模拟,指导其亲身体验,对正确完成者给予鼓励,若有问题及时更正操作,保证正确的掌握技能。

1.3 观察指标 ①母婴护理知识:采用自行设计的母婴护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评估初产妇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问卷包括25个条目,总分100分,70~100分为掌握,≤69分为未掌握。②角色适应程度:采用许敏等[4]设计的母亲角色适应问卷评估初产妇角色适应程度,包括产后母亲角色的幸福感、照护婴儿的能力及信念等方面,总分80分,≤47分表示适应差,48~63分表示中等,64~80分表示良好。③自我保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初产妇产后自我保健能力量表,评估干预前后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包括产妇心理调节、饮食、睡眠质量、产褥期卫生、产后盆底功能恢复5个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保健能力越强。④新生儿照护能力:在出院后随访2个月,统计两组母乳喂养正确率、脐部护理正确率、抚触正确率、沐浴正确率。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及角色适应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及母亲角色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保健能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的出生对产妇而言尤其是初产妇,因缺少各种经验,其面临压力更大,因为初产妇不仅要学会如何转换角色,调整心理状态,还要学会各项育儿技能和自身产后恢复相关的保健知识及技能。如何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和育儿效能是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5]。以往通过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进行基础培训,使其对产后自身护理及育儿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这种方式过于理论,初产妇无实际操作的机会,很难将所讲授的知识完全吸收[6]。情境体验模式是一种边学边做的学习模式,能给予孕妇亲身体验的机会,可以使初产妇在孕期提前体验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日常照护、如何正确喂养、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处理及做好自身产后恢复,通过实践使其更快地融入角色,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同时不断激发其潜能,提高育儿积极性,增强母亲幸福感、责任感以及新生儿照护的信心[7]。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掌握度、母亲角色适应程度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帮助初产妇适应角色、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其产后自我保健和育儿能力。

有研究显示,初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程度与育儿效能呈正相关,而良好的角色适应与其心理状态、精力、自身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8]。对初产妇进行自我保健护理,主动倾听其心声,引导主诉当前担忧的问题,耐心解答,疏导负性情绪并告知应主动寻求帮助,与家人沟通,及时宣泄情绪,争取家庭的支持和理解[9-10]。同时,教会初产妇如腹式呼吸法、冥想等放松方法,帮助其调整心态,使其获得更多的自信心,更快进入母亲角色[11]。对初产妇而言,睡眠质量与情绪好坏有直接关系,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使其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可有效减轻育儿时的无力感和烦躁感[12]。由专科护士教会产妇调节喂养新生儿及自身睡眠的时间,如事先将母乳储存到奶具中、夜间由父亲照护等措施,保证初产妇的睡眠质量。产后身体虚弱、身材变形、盆底功能恢复等问题,对初产妇而言极为重要[13-14]。通过对初产妇进行合理的饮食、运动锻炼指导,帮助其尽快恢复,同时指导初产妇进行子宫按摩帮助快速恢复盆底功能,减轻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心,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育儿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初产妇自我保健能力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照护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P<0.01)。得益于情境体验模式可以及时纠正初产妇操作中的错误,经过不断实践加深了印象,同时在犯错和改正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使初产妇获得更强的育儿效果。

综上所述,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可使初产妇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母婴护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其融入母亲角色,提高新生儿照护能力。

猜你喜欢

自我保健初产妇育儿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助产士主导疼痛管理模式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偷偷摸摸育儿
健商新理念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自我保健能力研究
孕前优生健康教育对孕妇孕前自我保健状况的影响
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行为的调查及对策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