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协调管理模式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

2021-09-11杨立芹张志娜安少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组织协调绿色通道溶栓

杨立芹,张志娜,安少红

(定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定州073000)

脑卒中属于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以发病突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特征[1-2]。目前,对急诊脑卒中患者而言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为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存在严格的时间窗限制。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是根据我院科室情况制订、展开的绿色通道流程,以期在救治急诊脑卒中患者时缩短救治时间。曾建平等[3]学者研究认为,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通过利用高效、快速的救治流程,有效改善急诊脑卒中患者预后。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可继续优化。组织协调管理模式是一种在采用各种管理理论和协调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商谈、约定、协议等方式,对参与目标的各个部门、个体及周边环境进行合理协调,达到互相配合、保持一致的状态,以提升目标效率的管理方法[4]。本文旨在探讨组织协调管理模式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2020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脑卒中溶栓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5]者;②行溶栓治疗者;③年龄18~80岁者;④患者家属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④昏迷或存在严重卒中症状者;⑤发病时间>4.5 h者;⑥近3个月存在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者;⑦既往存在颅内出血、头颅外伤、头颅手术史者;⑧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⑨凝血功能异常者。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8.79±8.78)岁;发病时间(21.15±3.48)min;受教育年限(11.72±2.82)年。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7.84±8.45)岁;发病时间(19.82±3.14)min;受教育年限(11.45±2.77)年。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予以救治,对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组织协调管理模式对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进行优化,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协调小组:组建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的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内科、检验科、影像科,上述科室分别抽调2名工作年限≥5年的工作人员参与协调小组。②流程协调:协调小组根据急诊脑卒中患者救治流程设置时间节点,规定每一时间节点相应科室人员的任务。a.急诊科护理人员任务协调。A急诊接诊:急诊科接受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后,即刻将患者转送急诊科进行急救,将自行入院患者自入院5 min转送入抢救室,将“120”接诊的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记录患者入院接诊时间,与抢救室护理人员进行患者交接。B预检分诊:针对自行入院的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患者分诊过程中进行FAST快速评估[6],“120”接诊患者在“120”急救车中完成FAST快速评估,并在急救车上联系在院同时进行接诊准备。向家属了解基本情况,如病史等,告知家属可先抢救后缴费,对家属进行安抚。b.抢救科室护理人员任务协调。抢救室护理人员在接收患者后,在5 min内完成静脉抽血、静脉血标本送检,同时开放患者静脉通路,进行监护吸氧。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内的15 min内,将患者送入CT检查室进行CT检查。进行头颅CT、CTA准备的同时电话通知神经内科及影像学医生准备进行会诊。抢救室内由专门人员负责溶栓药物存取和配置。c.神经内科、影像科协调。在接受抢救室干预人员的准备通知后,准备进行阅片,医生阅片结束后排除患者溶栓禁忌证后由高年资医生告知家属病情,此过程控制在10 min内完成。家属同意进行溶栓治疗后,即刻在抢救室内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溶栓结束后转运至院内脑卒中单元住院。③协调反思:每月组织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涉及科室的负责人进行本月情况总结、反思,在会议过程中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救治过程中的参与人员进行表扬,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身所属救治过程的参与人员进行经验总结,调节各科室人员之间的冲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整改。

1.3 评估标准 ①神经功能:采用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7]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CSS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8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最高为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②肢体功能评:均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8]进行肢体功能评估。FMA分为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两部分,上肢功能共10个项目,满分66分,下肢功能共7个项目,满分3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流程用时[包括接诊到溶栓时间(DNT)、接诊到抽血时间、接诊到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家属完成决策时间]、溶栓后短期预后(包括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溶栓后出血率),比较两组入院时、溶栓3个月后神经功能(CSS)、肢体功能(FMA)。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流程用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流程用时比较

2.2 两组溶栓后短期预后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溶栓后短期预后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C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C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同时间FMA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FMA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脑血管疾病,其治疗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9]。溶栓治疗属于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措施,对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有较好的效果[10]。急性脑卒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为患者发病后4.5 h内,患者越早进行溶栓治疗,预后越好[11]。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延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医院外因素,包括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知识缺乏而未能及时就医、未就近选择医院、交通堵塞等,二是医院内因素,包括医院内救治流程不通常、各部门配合程度低下等[12]。因此,需对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再次进行优化,对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过程中几个关键节点进行组织协调管理,以期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NT、接诊到抽血时间、接诊到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家属完成决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组织协调管理模式对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流程优化效果较为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组织协调管理模式通过以既往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流程用时作为基础,再进行协调计划制订,对可能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及潜在风险进行规避,如在“120”急救车上事前联系急救人员进行准备,有利于缩短患者入院后转送所用的时间,缩短患者救治流程用时。

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观察组DNT短于对照组、对患者预后效果更好有关。陈红芳等[13]学者研究证实,DNT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损伤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其原因在于脑卒中发病后导致大脑相应部位血流供应障碍,从而引发局部缺血缺氧,造成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受损[14]。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织协调管理模式是通过协调多科人员进行救治,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窗,可有效改善患者院内溶栓延迟情况,有利于患者溶栓效果的提升。杨莘等[15]学者研究证实,针对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进行改进对提升急诊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在实施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实施组织协调管理模式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医生、家属等影响,并非全部患者均严格依照流程进行救治,故后期应再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减少延误脑卒中治疗的方法。

综上所述,将组织协调管理模式应用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可有效缩短急诊脑卒中患者治疗时间窗,对溶栓后短期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对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组织协调绿色通道溶栓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足球攻防战术配合教学与训练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立法主导要从加强组织协调做起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