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1-09-11王龙场
王龙场
摘要: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愈发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麦快速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更为安全的农产品,降低农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鉴于此,文中选择小麦高产栽培为着手点,分析如何做好种植技术方法和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控制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小麦种植行业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提高小麦产量。近年来我国小麦高产栽培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继而产生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实际栽培时受到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等限制,加上小麦栽培技术不成熟,也对小麦的质量造成影响。小麦栽培时运用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小麦质量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推进我国农业经济持续进步,改善农民种植条件。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小麦的安全性
农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也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关键。近年来频繁爆出食品安全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提升。
小麦种植过程中应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又能显著提升小麦的安全性。
1.2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实施“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道路,造成国内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农业环境,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可以提升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使用,可以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1.3 提高种植户的效益
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人力,销售时存在销路不畅的情况,无法发挥小麦的经济性能,影响到经济效益提升。
通过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控制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推动我国农业发展高速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 选择合适小麦麦种
我国对于小麦的种植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历史,对于小麦高产栽培而言,品种非常重要,不仅影响最终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会影响种植人员的综合效益。对于小麦品种的选择应该首先选择质量较高的成熟小麦,从而保证在收获之后能够更好的出售,保证小麦的种植效益。
对于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相对于之前的品种,需要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选择,保证品种与土壤的匹配性,种植人员需要对温度、酸碱度以及周期等参数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2 做好麦种处理,选择播种方式
在小麦进行播种前,应该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去除霉烂、病变的低质量种子,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正常成长。在播种之前,需要通过晾晒的方式降低种子湿度,并且在播种之前需要通过使用搅拌设备进行包衣处理。这个处理过程能够确保土壤水分和营养能够被植物吸收。在气候温度适宜、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时,可以及时对小麦进行播种。
种植者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情况以及耕种效率等方式选择合理的种植时机。对于种植区域相对平坦的情况,在耕种时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进行播种,从而提升播种效率,确保小麦的长势。对于地势不够平坦的区域,需要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在人工种植时应该尽量保证种子与种植深度的一致性。
2.3 合理密植,做好田间管理
为保证小麦的总体长势,需要根据土壤的基本情况对小麦的种植密度进行调整,对于平原区域的种植而言,可以通过机械设备的调整确保种植密度的科学性。从而保证每个植株能够吸收充分的营养,水分以及阳光。由于小麦生长过程中具有高大、叶多、繁茂、根粗的特点,应该这种调整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小麦的生长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种植目标。在小麦的培育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小麦高产栽培的自然环境,比如南北方的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做好水分和肥料的管理工作。南方的阳光较强,如果水分不足,需要及时做好灌溉工作。对于水分充分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土壤的排水工作。在判断小麦高产栽培是否合理时,需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条件、自然环境等方面,对种植密度进行灵活调整。
由于小麦的播种对后续工作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量之后做好相应的数据收集工作,最后确定播种时间。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将小麦播种的时间控制在每年的4~5月份。由于小麦本身对种植环境的湿度要求并不高,因此播种之后,需要做好定期的除草、施肥以及农药的喷洒工作,从而有效剔除小麦生长的不利因素,确保小麦的健康生长。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存在缺苗时及时补苗,满足生产计划。其后进行清棵壮苗,扒开小麦幼苗周围土层,将两片子叶与侧枝漏出来,保证其健康成长。清棵后避免将叶片损伤,保证小麦产量。
2.4 施肥管理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为保证质量与产量,需要及时进行施肥,保证营养的供应。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氮磷钾肥的补充。氮元素是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植物构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小麦生长过程中氮元素补充不足,将会导致茎叶矮小,叶片枯黄,影响小麦的产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枯死。钾元素可以使小麦根茎健壮,提升抗寒抗旱能力。磷元素能够促进小麦的代谢,提升生长速度,缺少磷元素会导致小麦生产缓慢,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小麦高产栽培培育的过程中,时间存在差别,因此在小麦品种的选择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特征,科学选择肥料进行供应,同时还应该及时做好土壤养分的监测工作,根据小麦的生长阶段及时补充相应的肥料,从而不断提升小麦的培育水平。
科学施肥需要以实际土壤中养分的含量以及植物生长需求量为基础,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对以上两项重要数据进行測量,并及时进行分析,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科学控肥。并且,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小麦的生长情况,优化施肥方案,从而提升小麦作物的产能。在测土配方施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作物的精确程度,避免由于施肥不当,造成小麦的营养不良。对于起身前的冬小麦进行施肥时,应该确保每667m2麦田施加磷肥4kg、氮肥12kg以及钾肥13kg,在混合均匀之后进行施加,从而保证相关肥料的比例。经过全面的试验之后,才能不断提升配比的科学性,这种施肥方式一方面能够保证小麦的吸收,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小麦培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品种的小麦在培育过程中,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麦的不同生长阶段中,需要的肥料种类和数量都应该有所差别。在具体肥料的选择上,应该以小麦品种为基础,确保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肥料选择。对于成熟期的小麦而言,需要及时施加足量的拔节肥,避免造成营养元素的流失。同时技术人员应该对成熟期的小麦施加孕穗肥,避免出现倒伏情况,提升光合作用的效率。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需要提升对叶面肥的使用,对于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适当选择叶面肥的数量和频率,确保小麦对肥料的吸收,有效避免小麦受到热风的侵害,促进小麦的健康成长。
2.5 收获与贮藏
小麦植株呈现黄色,茎秆有弹性,小麦颗粒腹沟部呈现黄色,籽粒硬度较大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收割。
对于小麦的收获,通常有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在小麦成熟后进行,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进行收获。可以采用人工或者天然的方式进行干燥处理,另一方面,在收获的过程中需要对品种进行分类收获,并做好记录,对收获的时间、地块进行标记,做好種植年限、纯净度、发芽率、含水量以及种子等级等参数的记录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对于下一年选择的种植品种,合理进行调整种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贮藏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水、防鼠、防虫、通风等工作,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保证检查的频率,确保小麦品质。
3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3.1 生物防治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生物防治,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程度低廉,有着显著的防治效果。小麦种植户综合考虑相关信息,选择合适的生物,如天气、病虫害情况等,借助生态系统平衡原理完成防治工作。
比如,实际中小麦麦田出现蚜虫时,可以选择其天敌瓢虫,实现维护麦田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同时,释放瓢虫后,也辅以适当数量的昆虫抑制剂,促进瓢虫繁殖,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稳定,实现绿色防控、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3.2 农业防治技术
小麦栽培时制定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小麦栽培前利用药物处理麦种,最常见的就是包裹药衣,一般拌种时选择苯醚甲环唑种衣剂,也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吡虫啉、甲基异柳磷等药物,有效预防黑穗病等常见病虫害。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药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药物防治质量。
此外,小麦栽培时需要将上一年杂苗清理干净,栽培后定时清理田地中存在的杂苗,有效控制病虫害繁殖,起到辅助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3.3 物理防治技术
麦田在生长阶段,周边非常容易长杂草,杂草的出现给病虫害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严重影响后期小麦的成穗,降低麦穗的质量。针对麦田里面的杂草可以采取人工处理和物理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人工处理主要是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手动拔除的方式,物理处理就是利用灯光、声音等物理现象进行防治,对于成虫期的吸浆虫有一定的狙杀作用,利用物理现象将害虫引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消杀,物理防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对于小麦的影响,为病虫害防治节约成本,提高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4 结语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控制小麦栽培的各环节,科学管理各个环节,选择高产麦种,做好种子处理,科学施肥,精细化田间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小麦栽培技术,实现提升小麦总产量的目的。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推动小麦产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恒军.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新农业,2021(2):74-75.
[2] 李宝.春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浅析[J].南方农业,2021,15(3):76-77.
[3] 王洪国.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4):32-33.
[4] 刘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0,54(12):74-75.
[5] 王秀芹,王治国,王骞,等.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