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21-09-11黄丹萍
黄丹萍
摘要:甜玉米作为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富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各阶层消费者的喜爱。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得到创新升级,栽培的耕作模式发生了改变。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顺应世道的潮流,确保甜玉米的高产量和优质量,需要对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
关键词: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甜玉米作为新型果蔬型食品由于特殊的果实口感,营养价值高、使用方便等优势深受居民喜爱,在市场中销售量也极为客观,所以我国的甜玉米产业市场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于甜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甜玉米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福建永安地区安砂镇便有万亩大寨田,成片的玉米映入眼帘,十分绿意盎然。永安市安砂镇2021年合作社统一供种引导农户种植106.67多hm2甜玉米和糯早春鲜食玉米,全部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形式,远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辐射带动了全市种植早春玉米533.33多hm2,不仅帮助农民规避了个体风险,还提升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由于甜玉米和普通的玉米之间存在着差别,甜玉米作为普通玉米基因突变的产物,甜玉米整体质量的提升是因为栽培技术更加科学化,含糖量更高,较为脆嫩适合鲜食。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甜玉米的销售量也更加可观。甜玉米与普通玉米形态特征一样,但营养价值比普通玉米高,种子薄,口感鲜糯香甜,可以蒸食、烤食、做菜,还可以进行加工制作成罐头,深受好评。因为甜玉米具有极好的社会发展优势,所以深受种植业相关部门的重视,需要对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完善,促进产量、质量的提高。
2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的研究进展
我国的甜玉米在早期的发展中产量并不高,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后发现,甜玉米的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含地理环境、种植气候、种植方式、自然环境等,不管是哪一项的环节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使玉米减产,影响农业的经济效益。玉米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筛选甜玉米种植种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种子对玉米產量都会造成影响。在选择种子后需要科学研究种植技术,包括怎么育苗、育苗种植密度、种植结束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人工的干预。在各项环节情况都经过了科学的研究、计划后,需要掌握栽培的要点,从而提升甜玉米的产量。
3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开始栽植甜玉米前,要先考虑栽植场地的问题,保障蔬菜健康生长,要确定栽植的泥土环境、水质、空气条件等是否符合标准,尽量选择栽植基地周围1000m内没有重度污染区域和大型工业生产。要选择具有充足光照、排灌方便、泥土肥沃的地区,同时所选择的地区要有利于害虫天散繁衍生存。选择好合理的栽植基地后,要根据栽植基地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包含泥土培育、增设灌溉排污设备等方面。良好、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甜玉米的栽植,便利的交通能够提高农户的栽植热情。
3.1 选地和整地
种植优质玉米选地和整地是十分重要的,优质玉米具有适应能力强的特点,由于根系发达在种植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选择好地块后再对种植地进行整理,保证种植的结构良好,具备通透性,种植中要保证土地平坦,然后进行播种玉米。在整地施肥的过程中最好选择秋翻,春耕秋备,春旱秋抗。整地需要根据当地的气温等天气情况进行,通常情况下秋翻比春翻好,早翻比晚翻好,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的土壤化验数据选择适当的化肥施用量,根据自家种植地块,选择系统建议的施肥方式,进行科学的肥料选择,将化肥和有机肥进行混施。使用测土配方施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入成本,避免肥料的浪费,减少污染。当前由于缺少劳动力、人工费用高、科学技术的创新等原因,玉米在种植和管理中逐渐粗放化,许多农民在玉米的种植管理中选择一次性施肥。对于保水性和保肥性较好的土壤可以选择一次性施肥,使用高效缓控释肥料、碳基肥料等。而对于保水保肥性能较低的地块尽量不要选择一次性施肥。
3.2 选种和播种
选种工作是优质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先进的选种技术会促进优质玉米产量的提高,甜玉米的质量也会得到加强。要提高甜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就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因地制宜选取优良的玉米种子。由于玉米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所以需要按照当地的积温和无霜期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要选择可以在满足降水、土壤、温度等种植自然条件的土壤中生长的玉米种子,确保玉米产量可以达到标准。在进行玉米播种时可以通过机械进行播种,不仅提高了播种速度,还实现了玉米种植的机械化。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可以借用小型的播种设备,满足播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玉米播种的密度。
3.3 促早熟栽培
为了让甜玉米可以早上市,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可以促早熟栽培。在选择玉米种子时要选择早熟的种子,种植过程中为了避免串粉现象,需要将早熟玉米和其他种类的玉米分开种植,为了促进甜玉米早产,还需要对其进行覆盖地膜,在覆盖地膜前应先施一次肥,补充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科学整地处理覆盖地膜,地膜覆盖结束后近段时间内不要进行施肥。
3.4 种植密度
栽植的密度由种类特点、泥土肥力、播期的早晚来决定,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果穗的性能。甜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后期产量都会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在甜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并不是植株播种越多,甜玉米的产量就会越多。在植株栽培中要将行株距离控制为平均每667m2栽培甜玉米3200植株。土壤肥沃、营养成分高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种植量,土壤相对贫瘠可以增加种植量。
3.5 田间管理和施肥
在甜玉米播种结束后需要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够保障玉米正常生长,促进甜玉米质量的提升。在田间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甜玉米的生产工作进程顺利,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管理,在玉米出苗时期需要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甜玉米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了死苗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补种,如果出现弱苗需要进行替换,当大面积出现弱苗时,应当根据土壤元素缺乏问题实施追肥,所施加的肥料大部分为磷肥、氮肥为主,确保甜玉米的生长健康。在管理过程中需结合甜玉米实际的生长情况,在定苗工作中做好施肥、除草、灌溉等工作,提供充足的养料供甜玉米生长。由于玉米在生长期间具有一定的抗旱性,所以需要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进行灌溉,当自然降水量充分的情况下则不需要进行浇水,当天气高温炎热时,需要在傍晚时分进行浇水。苗期要格外注意干湿交替,确保泥土始终湿润但又不遗水。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要注意立即灌溉跑马水,确保玉米的水分充足,开花授粉期间必须保证泥土的湿润度。在田间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松土作业,一个好的土壤空间有利于玉米根系吸取养料,玉米的灌溉工作和施肥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促进养分和水分下沉到玉米的根部,促进玉米生长。
3.6 防病虫害技术
甜玉米栽植过程中,要根据栽植种类和保护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物或者物理性质的防护措施对玉米进行保护,要保证质量和品质不被破坏。可以合理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植保方法,防治过程以预防为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
①化学防治措施
甜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害,大斑病、小斑病等,玉米出现大斑病就会使叶子受到危害,从灰色斑到褐色斑最后斑点占据叶片表面,叶片发霉枯萎,严重时会使玉米绝收,所以在种植中出现大斑病就要立即剪掉,并喷洒药剂。甜玉米种植后期出现病害就需要根据病害特征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人工喷洒或者机械喷洒进行治疗。甜玉米生长中也会出现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玉米螟、蚜虫、红蜘蛛、草地贪叶蛾等,虫害的产生会影响甜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在甜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中需要进行药剂喷洒,或者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确保虫害防治的环保和安全。
②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的重点是预防,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采用抗病虫害较强的品种,在玉米播种前需要深耕土地,深耕土地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虫卵翻出,使其在高温下进行灭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甜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此外,夏季由于气温较高、降水量大,温度湿度到达一定数值后便容易繁衍出病虫害,所以需要注意田间排涝工作,控制好土壤水分。
③物理防治措施
与化学防治措施相比较,物理防治措施对环境造成影响较小,不会危害到土壤和地下水,然而物理防治措施在人力、物力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其中包括了架设沾虫网、防虫带等,物理措施的见效较为缓慢,所以种植户通常是将物理防治措施与其他的防治措施结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玉米的抵抗力。
④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的防治措施是通过生物界相生相克的理念来开展的,如,玉米螟和玉米粘蟲的天敌是沙蝇和蚜茧蜂,可以在田间管理中用沙蝇和蚜茧蜂来控制害虫的发展。所以生物的防治办法是为了顺应人们的绿色环保理念,所以生物的防治技术将会得到进行的创新升级。因为生物防治措施不存在农药问题,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种植种类丰富,甜玉米作为玉米的一个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提高甜玉米的产量与质量需要优化升级甜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通过选地、选种、促早熟栽培、防病虫害等技术提升甜玉米产量。例如永安市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适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引导农户以种植鲜食玉米为突破口,调整结构转方式,全面实施“特优”提质增效,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因此,科学运用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建摧.试析甜玉米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2(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