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跻身伦敦学术界

2021-09-10苗德岁

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猎犬博物达尔文

苗德岁

达尔文医生家的普通一天,由于游子的归来而充满了节日般的欢乐。这也是令达尔文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晚餐之后,父亲头一次兴致勃勃地跟自己谈起今后的打算;而且,父亲行前曾要求他回来后做牧师的那档子事,此时也只字不提了!达尔文坦诚地告诉父亲:虽然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尚未深思熟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想投身科学事业,终生从事博物学研究。达尔文医生听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深情地对爱子说:我再也不会勉强你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了,科学研究是高尚的事业,我会在经济上全力支持你的。有了父亲的这句话,达尔文深知:自己此生不必为谋生而屈就任何工作,可以尽情地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了。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大多属于所谓“绅士科学家”。他们跟达尔文一样,一般都出身于富贵之家,终生衣食无忧,故无需投身职场、受工作的羁绊。当然,他们也不必考虑求职和升迁,没有绩效考核的压力,更不要看老板的脸色;也无需申请研究经费,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选题等等,他们是一群名副其实的科学“玩家”,做着兴趣导向型的研究工作。因此,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喜欢的科研活动而乐在其中。这正是孔老夫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今的职业科研人员,对此简直要羡慕死了。

達尔文得到了父亲对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肯以及经济独立的承诺,无异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刻不容缓需要做的,是如何迅速跻身于等级分明的伦敦学术精英行列。这时候,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的“贵人”——亨斯洛(J. S. Henslow)先生。亨斯洛先生是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求学时的植物学教授,也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良师益友。剑桥大学原本是以培养神职人员著称的,但恰巧在达尔文入学前,学校里涌现出一批具有广泛自然科学背景的年轻教授。亨斯洛教授即是其中的一位,他是百科全书型的学者,一度还曾担任过矿物学教授。他在剑桥乃至伦敦科学界的人脉很广。酷爱博物学的达尔文很快受到了亨斯洛教授的赏识,并被邀请参加在亨斯洛教授家中定期举行的周五晚间学术聚会。之后,通过亨斯洛教授,达尔文在剑桥读书时,结识了不少当时的知名学者和一帮志同道合者。由于达尔文在校期间,与亨斯洛教授过往甚密,他被同学们戏称为“跟亨斯洛教授一起散步的人”。而5年前,正是亨斯洛教授举荐他参加小猎犬号的环球科考。

不仅如此,在达尔文随小猎犬号环球科考的5年间,亨斯洛教授留守剑桥,志愿做达尔文的“业务代理”和“事业经纪人”。由于达尔文是自费参加科考,因此他采集的大量动植物、化石及岩石珍稀标本,都属于他的私人藏品。即令在今天,博物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材料”科学,谁占有“材料”,谁才可能做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才可能掌握话语权。达尔文把他采集的标本沿途陆续托运回剑桥,都是亨斯洛教授代为接收、开箱、分类保管,并提前与伦敦的有关专家、学者联系,事先为达尔文牵线搭桥寻找合作者。在整个环球科考期间,达尔文频繁给亨斯洛教授写信,分享自己有趣的见闻与科学发现;而亨斯洛教授不仅把这些信件摘要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与同行们分享,而且及时整理并发表在一些学术期刊上。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亨斯洛教授希望,尽管达尔文身在千万里之外,他的名字却被国内的学术精英们熟知。事实也是如此,达尔文在返英之前,即为英国地学界和博物学界的一流学者们所知,大家都翘首盼望他的归来,以便与其合作研究这些重要标本。所以,达尔文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曾不无感慨地说,“是亨斯洛教授成就了我的今天”。

达尔文在给菲茨罗伊舰长写完前文提及的那封致歉信之后,紧接着便给亨斯洛教授写了一封短信,知会他自己已经回到家中,希望及早与他见面,向他当面请教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达尔文在家中度过了洋溢着浓厚亲情的一周,便赶往剑桥去见他的恩师亨斯洛教授,连舅舅家都还没来得及去拜访——他这分明是争分夺秒的节奏啊!他必须及时处理那些辛苦采集来的珍贵科学标本,以及聆听亨斯洛教授对自己学术生涯规划的建议。达尔文在亨斯洛教授家里住了四天,除了向亨斯洛夫妇汇报5年的科考经历之外,亨斯洛教授着重建议达尔文尽快去伦敦安下身来,跟伦敦各方面的专家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并发展友情,争取迅速跻身伦敦学术界,在那里谋求职业发展。眼下当务之急是去伦敦集中处理动植物标本,因为那里有大的博物馆可以接受和妥善处理保存这些标本,而且各方面的专家也都集中在伦敦,他们可以对这些标本做初步鉴定以及分类描述。而矿物岩石标本则可留在剑桥——剑桥大学有足够的地质学教授帮忙,亨斯洛教授本人也是矿物学家。

达尔文在剑桥道别了亨斯洛夫妇之后,便径直赶往伦敦。小猎犬号此时尚未靠岸,他抓紧这一间隙,每天乘坐四轮马车,马不停蹄地在伦敦四处奔走,为自己采集的标本寻找归宿,并拜访学术界各路“大神”。达尔文的名声及其标本的“诱惑”,使那些通常矜持甚至高傲的机构和专家们,放下了身段接待达尔文;各方面的一流专家“各取所需”、承诺研究达尔文带回的标本。其中,“英皇学院”动物学教授贝尔(T. Bell)“认领”了爬行类和甲虫类标本,大英博物馆的沃特豪斯(G. Waterhouse)将研究哺乳类以及部分昆虫标本,布罗德力普(W. Broderip)先生将研究贝类,著名鸟类专家古尔德(J. Gould)将研究鸟类,詹宁斯(L. Jenyns)将研究鱼类,哺乳动物化石则由解剖学家欧文(R. Owen)教授担纲研究……这些研究者们都是各领域的“大咖”,实乃“一时之选”。至此,达尔文带回的标本基本上都有了着落。一周后,小猎犬号到港,达尔文卸下最后一批标本,分存停当之后,又匆匆赶往舅舅韦奇伍德家,去拜望曾鼎力支持过自己的舅舅,以及众多表姐和表兄弟们。

达尔文打小起,就是舅舅家最受欢迎的贵客之一,这可能与他母亲的早逝不无关系。他8岁丧母,除父亲和兄弟姐妹之外,舅舅一家是达尔文最亲的亲人了,舅舅家“麦尔”(Maer)也是他的第二个家。达尔文的到来,无疑给舅舅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尤其是一贯宠爱他的表姐们,围着他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达尔文饶有兴趣地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并且问道:“你们读过我分批寄回的日记吧?”大表姐莎拉说:“当然!我们都争相拜读过。尤其是艾玛读得最入迷,每次到了她手中,就很难再要回来。”一边说着一边还对着小妹做了个鬼脸,弄得艾玛面若桃花,羞涩地低下了头。艾玛是大他一岁的小表姐,自幼与他青梅竹马,至今依然待字闺中。艾玛原本有一箩筐的问题要问表弟,结果被大姐那么一说,反倒不好意思开口了,只是情不自禁地对达尔文说了一句:“你的日记写得真好看!”

舅舅马上接过话茬,关切地询问:“听说菲茨罗伊舰长想把你的日记跟他的航海日记合集出版?”达尔文答道:“是的,舅舅。他看过我的一些日记,十分喜欢,曾建议我整理一下,作为小猎犬号航海记的一部分发表。我打算把流水账式的旅行日记整理成博物学考察日志,作为小猎犬号航海记中独立的一卷出版。”舅舅听罢,大为赞赏。

达尔文在“麦尔”度过了愉快的四天,返回自己家中,取走环球科考的日记本,又匆匆“杀回”伦敦。伦敦动物学家们研究达尔文标本的论文已陆续问世,令达尔文喜不自禁。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达尔文花了整整一个冬天在剑桥研究地质标本,以及整理地质资料和考察日记,并开始撰写《考察日志》和一系列地质学论文。

冬去春来,达尔文又从剑桥返回伦敦,与菲茨罗伊舰长商讨出版《皇家军舰冒险号与小猎犬号航海考察记》事宜。他们商定由菲茨罗伊舰长撰写第一卷与第二卷,达尔文根据自己的日记编写第三卷。达尔文所著第三卷的原书名是《菲茨罗伊舰长领航小猎犬号战舰环球之旅期间所访各国的博物学与地质学研究日志》。由于达尔文在第三卷中,不仅记载了所访各国的博物学新知,而且描述了那里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达尔文本人的心路历程,这本书语言生动活泼、读来引人入胜,无疑是这套书中最为出彩的一卷,出版后即刻获得巨大成功。鉴于此,该套书的出版商抓住商机,将第三卷抽出来,改用《小猎犬号航海记》这一书名,出版了单行本,以满足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对位于天涯海角的治外领地的好奇心。果不其然,《小猎犬号航海记》迅速成为畅销书,达尔文也因此一举成名。因而,《小猎犬号航海记》也成了达尔文的得意之作,以至于达尔文晚年提起此书时,依然津津乐道、情有独钟,自称是他著述生涯喜得的“头胎”(the first born)。

《小猎犬号航海记》深得德国博物学家、博物考察游记鼻祖洪堡(A. von Humboldt,1769—1859)的喜爱和赞赏,这是令达尔文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一件事。达尔文在剑桥求学的最后一年,曾以极大的兴趣反复阅读了洪堡的《南美旅行记》,被书中描述的加纳利群岛的美丽风光与自然景观所深深陶醉,并为洪堡的优美文笔所倾倒。在《小猎犬号航海记》出版后,他收到了一封洪堡的亲笔信,信中写道,这是一本激动人心、令人称羡的书——你的前程无量。出自他“爱豆”(偶像)之手的这封信,着实让达尔文读后兴奋不已。

达尔文科考返国后的两三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只身住在伦敦。他哥哥伊拉斯谟斯那时已在伦敦做了多年的“寓公”,而且是社交名流;通过哥哥,他很快结识了包括莱尔(C. Lyell)在内的许多学术界“大腕”。这期间也是他学术活动的“高潮期”,他应邀四处演讲,且著述颇丰。除了上面提及的著作之外,他还开始着手主编并组织出版五卷本《小猎犬号科考动物学》,以及尔后出版的三卷本《小猎犬号科考地质学》。由于这些活动的成功,相伴而来的是学术界各种荣誉和桂冠,把他说成是伦敦学术界的一匹“黑马”,一点儿也不为过。达尔文相继被接受为伦敦动物学会会员、伦敦地质学会与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理事,并担任伦敦地质学会秘书。不久,又获選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对于一个几乎是靠自学成才的年轻博物学家来说,达尔文奇迹般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得以跻身伦敦学术精英的行列,顺利实现了亨斯洛教授为他所做的职业规划。达尔文晚年回忆这段勤奋努力的历程时,在自传中特别提到,这是我一生中学术上最为活跃的时期。这时候,达尔文正好来到了中国人所说的“而立之年”,学术上堪称“功成名就”。在他近乎完美的人生中,此时唯一所缺的就是一位贤妻啦!接下来,达尔文所要做的就是要完成这件终身大事。此外,在上述各类著述和整理科考资料的过程中,一个惊世骇俗的大胆想法也在他的脑海里日渐成熟…… ■

猜你喜欢

猎犬博物达尔文
学会用理性与智慧来指引行为
猎犬黑豹
博物馆奇妙页
达尔文与进化论
本·西蒙斯 黄金猎犬
奇遇达尔文之船
Forbidden Money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是谁保护了7岁达尔文异想天开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