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探析

2021-09-10庞文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大学生核心素养

庞文兴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激烈,“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明确回答的时代问题。新时代下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育,遵循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教师队伍,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新方法,从而全面形成合力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大学生;政治认同

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政治素养及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对大学生三观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教育,深入了解党情党史和国情国史,端正其政治态度,加强其政治信任感,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

一、遵循政治认同培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德育主导性、综合性的特点。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提供了原则遵循。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

(一)突出德育的主导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向引导的基础课程,是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德育课程。它从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达成德育功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并对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态度的培育。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忽略对德育教育及学生素养的培育。而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品格等方面的表现,在关注基础知识学习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为落实“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提供保障。第二,要引导学生以审辨式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德育教学中增强责任感,推动学生德育整体水平素养的持续性提升。第三,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学校应当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成长,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建立多层次目标体系;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和品格放在突出位置,设定人格、能力等多功能目标体系,注重高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和实践水平的考核,打破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学业评价标准。

(二)坚持學生的主体性

“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要将大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引导是前提,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学生是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可以使其认清自己、充分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政治站位,摆脱被动接受的状态,拥有自身独立的思想认知,还可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案例教学法”“议题中心教学法”创新教学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开展爱党教育系列活动,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讲一个党员故事、弘扬一种党员精神、唱一支爱党歌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设置一个3-5分钟的“我说时政”环节,主题自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的情怀,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政治认同。

(三)坚持启发性教学

“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运用启发性教学,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以应试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从“教材就是世界”活化为“世界都是教材”,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积极向上的话题,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论的学习。“任何灌输硬塞的简单粗暴只能事与愿违。”[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善于设问,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和独立思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中不同政治情境与实际教育相结合,克服教师说什么是什么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觉思考的能力,深入调查、实践和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教师队伍

要想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引领好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

理直气壮的讲好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式,更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撑,起着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作用。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传播者,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立场是根本。教师不断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真懂、真信并讲深、讲透和讲好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好的传播。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或者半信半疑,甚至认同和膜拜西方价值观,在讲课时就会缺乏自信、缺乏感染力和感召力。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根基和行为指南,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以高尚的人格率先垂范

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做到课上课下一个样,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堂高谈阔论说爱国,却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怎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6]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只有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用强大的知识实力打造自己持久深远的人格魅力。不仅在教学中“真教”,在行动上也要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信服。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要想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的传道,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要以人格感染、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以身作则、启迪心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政治信服。

(三)以广阔的视野启迪智慧

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7]知识视野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充足的知识储备。思政课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化学等领域,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国际视野要求大学思政课教师能够深入支持理解我国应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不肤浅、不片面、不极端,完整的了解国际事件的前因后果,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大局意识,以國际眼光或国际视角站在更广阔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历史视野是要求大学思政课教师以史为鉴,不忘历史。历史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好的老师,思政课教师拥有历史视野能够指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看待政治问题和参与政治生活。

三、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新方法

政治认同作为一种心理情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培育,要从其形成的各阶段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成长、增强情感体验、提高政治践行能力。

(一)关注学生成长

大学生对事物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三观尚未成熟,情感易叛逆,关注学生的个体价值及客观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主体存在性,关注学生的政治诉求至关重要。第一,要注重理解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遵循学生情感的层次性。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推动认知与情感的互动,遵循认知、情感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充分彰显学生个体的价值。第二,要注意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观点,倾听学生政治发展的真实渴望、现实诉求和存在的问题困惑。用鲜活、真实来自身边的政治案例,通过使人信服的分析,紧密联系国际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意识到政治发展与自身成长和国家振兴息息相关。第三,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感兴趣、有疑惑、不了解的内容进行专题教学,弥补学生在理论知识层面的空白点,对学生不知道的内容加以填充、不理解的内容加以分析、不确定的内容加以明晰。

(二)增强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政治情感的高层次阶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性,增强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认同。理论再好如果不接地气,都是在空谈,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情感体验尤为重要。朱明光提出,“塑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此次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显著亮点,也是思想政治课程聚焦核心素养的关键抓手”。[8]活动型教学将个体置于政治理论和事件之中,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活动式等教学方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也使深奥的理论彰显了魅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效果。通过活动化的方式,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情感认同,从而增强情感体验。

(三)提高政治践行能力

政治认知得到及时的检验,认识观点得到及时的强化,重要的是实践。学生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的本质和因果,在此过程中提高政治践行能力。一方面,通过服务学习的方式深入社会调查。服务学习是基于实际问题进行政治实践的一种方式,学生在服务社区的时候,又从服务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素养,提高与社会成员相互合作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参与社区建设服务的时候就必须首先了解社区建设的意义、途径、方法,知道如何同政府有关文化部门沟通和联系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更多机会。在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获取信息快、传递信息便捷,比如:广播影视、互联网络等具有及时性、公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信息,又为学生发表言论提供便捷的平台。

参考文献:

[1][2][3][4][6][7]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5]陈式华.基于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5.

[8]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401120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大学生核心素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