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9-10李绍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创设

李绍华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初初中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地理需要记忆,但仅靠记忆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我们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地理,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情境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能对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刺激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构成的。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产生地理学习行为的重要条件。新课改的重点是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因此,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非常重要的一步。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和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学习不是教师在“教教材”,而是大家在“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障碍,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程倡导师生合作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轻松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所有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情境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具体事实和材料进行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获得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开拓精神,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问题,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层发展

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层次分明的、难度适中的、有趣的。它们还应该提示学生如何思考,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活动化,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教师巧妙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处于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探究,能够开展更加积极的思维活动。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只有适合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才能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知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尽可能使问题符合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结构。此外,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层发展。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追问:“你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能否再用其他方法?”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即将抽象繁杂的地理知识借助图像和结构方式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更清晰,从多角度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明显提升。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包括这一章节有哪些主要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等,明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借助思维导图,通过联想、推理等环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地理信息,不会漏记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思维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在结业考试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維导图来构建知识网络,把书由“厚”读“薄”,这样既可以提高复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任何创新都始于灵感或想象,成于抽象思维,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教他们运用思维导图,让他们把头脑中难理解的、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可感的画面。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答案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能是简单的对外在表现进行鼓励,而是要对内在品质进行鼓励,比如,“你很努力,给你点个赞!”要让学生多将好的结果归因为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

教师最好能够从这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第一,让学生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以及依据,让学生具备证据意识,让每个学生有依据地评价自己答案的对与错,形成批判性思维。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多学生想到了一个答案就不再思考了,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初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和最終目标。可以说,地理学习的关键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形成相应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在遇到地理问题时,学生只有从地理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辛亚敏.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29):186.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创设
创设未来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