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实效之我见

2021-09-10罗艳辉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家长

罗艳辉

德育工作是每所学校工作的重心,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统领着学校的全局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以及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是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性教育,是造就社会优秀人才的出发点。然而,到农村小学任教的这几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家庭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把美好的未来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不停地给他们灌输“改变命运靠知识”的理念。正如中国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所言: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最大生活动力。但他们其实不明白发展要全面的道理,而是单方面地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在考试中拿高分,那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考分至上”和“智育领先”的教育观与我国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所以,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是使家长们改变这种片面的教育观念。

二、农村家庭对孩子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镇务工或经商,把孩子留在家让老人带, 他们仅仅只满足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物质需要。至于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部都交给了学校。这种任学生“自由”发展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的对某种行为的认识,并不能得到巩固,致使他们的行为与认识出现严重的脱节。 “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有多重要,学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决定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学校教育永远都只居于第二位。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创建“温馨校园、温馨班级”为基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制订的工作规划,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夯实德育根基,多管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抓实德育活动,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校始紧紧抓住德育这个内核,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全新思想。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坚持每周星期一升国旗、大声齐唱国歌,并举行国旗下讲话等活动,风雨无阻。国旗下的发言每周安排一个主题。雄壮的国歌,神圣的国旗,唤起学生心中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2.开展“做新时代的优秀少年”等德育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清明思亲”、“感恩父母”、“端午粽情”、“中秋赏月”等,旨在促进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感悟,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对历代先哲的崇拜。

3.开展了“体育节”健身活动、大课间活动,举行学校运动会,提升了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4.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活动,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高潮,让孩子们懂得,读书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聆听智者的独白,是与心灵契合者的对话,是打开心灵世界的钥匙。

5.开展了“走进德昌公园,缅怀革命先烈”、“我与国旗合个影”等活动,孩子们接受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等教育。让孩子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中,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崇拜英雄的思想。

6.学校与南县红十字会、南县蓝天救援队联合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危险”的安全教育活动,还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孩子们在直观而具体的活动中,丰富了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强化了用电用火安全意识,提升了遇险自救的能力。

总之,我们做到了:学校工作狠抓德育,思品教学主导德育,各科教学渗透德育,学校活动体现德育,经典阅读注重德育,家庭教育配合德育的德育实施网络。

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提升,家校合作是关键。

我和我的团队一致认为:家长不支持、不参与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我们一定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因此学校要千方百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

1.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长课堂,提升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如: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让家长们知晓学校的工作思路、办法、目标;大型的学校活动约请家长全程参加。每个班级建立家校交流群,以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2.定期进行对全校学生进行家访。我们始终认为,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手机对手机,键盘对键盘的交流,代替不了老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可信的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合。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每学期定期家访。家访前学校有具体方案,各班有家访计划,家访情况有详细记载,家访结束后有全面的总结。家访有效地加强了家校沟通,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3.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人民教育家于漪说:“爱学生是从教的黄金法则”,“大爱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留守学生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发现心理障碍及时消除。学校还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力争让留守学生在不利处境中表现出自强奋进、乐观有为的“抗逆力”。

4.开展免费的课后服务。即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场所,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语、数、英等文化课辅导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学习活动,课后服务活动的开展,既解决了农村家长“孩子放学早,管理难”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还能逐步打造学校教育特色,同时也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培养了孩子们的个性特长、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课后服务成为一举多得的多赢之举。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同时他们也被老師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理解、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后备力量。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缔造有利的条件。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家长错了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