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
2021-09-10戴萍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获得人生成功和幸福的不二法宝。因此,培养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小学一年级学生规矩养成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校本课程;规矩养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2-0039-02
引 言
孔子曰:“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刚踏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尚小,规矩意识淡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实现学校的育人价值。当然,此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的统筹安排,如编写相关的校本课程、开设规矩课、进行规矩评比等;需要各科教师的积极配合,每位教师对规矩的要求要统一,全体教师要形成学科的教育合力;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提倡家校合育。学校、教师、家长三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1]。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纵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不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教育小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为我校二级部主任兼一年级班主任,笔者有责任及义务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笔者将简单阐述一下具体做法。
二、小學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校本课程
我们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全方位完善了制度体系,编订出《玉泉学子礼仪》这一校本课程。和之前的校本课程相比,该课程以更高的标准、全方位的规矩来塑造学生。其中,更高的标准体现在校内的规矩要求更高、更细化;全方位的规矩则体现在从校内拓展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点点滴滴。《玉泉学子礼仪》涉及学生从早晨上学进入校门到下午放学离开学校,这一整天在校期间的各个方面的校内礼仪,具体包括晨读礼仪、课堂礼仪、出操及课间礼仪、集会礼仪、场所礼仪等。
以上制度主要是根据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来制订的,如经常有学生迟到、忘记戴红领巾、忘记戴小黄帽等。因为我们的校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早晨都坚持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所以我们在此制订了学生与校长打招呼的统一标准,对这项规矩,要求学生动作必须统一、规范。而这一师生互相问好的场景,也早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另外,一年级学生好动、爱表现、爱打断别人讲话,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跟同桌说悄悄话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玉泉学子礼仪》教材中还制订了课堂上的相关规矩。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质量越来越好,但其生活习惯却越来越差。许多单位在招聘“90后”的一段时间后,大都反映如今的年轻人“不好用”。这里的“不好用”不是指专业素质,而是指行为习惯。为培养高素质的玉泉学子,我校提倡家校合育,将习惯养成延伸至家庭,实现习惯养成的持续性。在校本教材《玉泉学子礼仪》中的校外礼仪,如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需家长的配合监督,然后再向学校反馈。
(二)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并提倡家校合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对孩子进行规律的约束与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不矛盾[2]。我校一直努力打造不一样的玉泉学子——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因此,笔者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在每一届一年级新生入学以后,笔者都要花至少的时间,专门对他们进行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一系列习惯训练。学校每周还专门为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一周两节规矩课程。学生有了规矩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此我们以后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我校开设的规矩课程,一般由班主任或助理班主任教学,利用规定时间进行授课,其他学科教师全力配合。规矩课上学习的内容为《玉泉学子礼仪》这一校本教材。有了校本教材的教学标准,对学生规矩的培养也就更具有指向性,更容易落实培养目标。在规矩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将其应用于平时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生平时的行为要与规矩课上的要求保持一致。这要求教师统一对规矩的要求,全体教师要形成学科的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众所周知,良好的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才能养成,要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需要二十天以上;而让孩子改掉一个坏习惯,则需要三十天以上[3]。教师和家长需要具有相当大的耐心和定力,才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做别的事情,而家长应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先完成作业;学校倡导按时到校晨读,而家长就不能将要求降低,让孩子屡次迟到等。为了使规矩养成落地生根,家校要形成合力。因此,笔者经常通过打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传递“家校合育”的理念,让家长感受到家校合育的重要性。一般家长都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经过一年级两个学期的强化训练,我班学生在规矩养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由此可见,“家校合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三)定期开展规矩评比,用评价引领成长
任何课程都需要评价,评价也是课程。校本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学生习得了多少知识和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判断、实践、思考,才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课程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进行。基于此认识,学校相关部室、级部会定期在校内举行规矩评比,各级部负责人会根据本级部每个班级学生的一天的表现综合赋分,评比从学生早上进校门开始,一直到放学离开校园,内容包括早间问好、晨读、课堂表现、课间、中午就餐、午休、放学站队等。
每次规矩评比前,笔者都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规矩评比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安排“小小安全员”在课间对班级内外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监督,发现违反规矩的学生及时制止或上报教师。由于笔者平时比较重视学生的规矩养成教育,我班在学校举行的规矩评比中多次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看到学校为我班颁发的奖状,孩子们的表情中展现了骄傲与自豪。当然,在学校的规矩评比结束之后,笔者会再次召开班会,对在近期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颁奖并进行赋星奖励(与我校的追星计划相结合),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小小的荣誉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无穷的动力。
除了学校开展的规矩评比外,作为现任二级部主任,笔者还会定期召开级部班主任座谈会,让班主任畅谈各班在规矩养成方面遇到的问题与瓶颈,大家共商对策。对于规矩养成较好的班级,我们会邀请其班主任进行经验的分享,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二级部的学生,在每天的食堂就餐、放学站队、集体活动中都展示出来不一样的精神面貌,他们守规矩、懂谦让、安静有序,多次得到校领导的好评。
结 语
综上所述,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的统筹举措,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落实,更离不开家長的积极配合,三者唯有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陈添镇.苏霍姆林斯基幸福教育观及其启示[J].教育探究,2020,15(03):39-42.
刘信光.谈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J].读写算,2020(01):197.
李洋.从“整理”谈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99-100.
作者简介:戴萍(1985.10-),女,安徽萧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