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顾需求的调查研究

2021-09-10裴蕾

医学前沿 2021年1期
关键词:条目量表评估

裴蕾

当前,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的日益严峻,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同时,基于中国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趋势转变,传统的家庭模式已难以担当起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重任,而社区、机构等社会化照护服务方式也尚未形成稳定的供给格局。在此现实背景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供需矛盾尖锐,亟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 本文建议从提高失能老人家庭长期照护服务能力、注重发展失能老人社区长期照护服务、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三大方面出发,特别是在政府“普惠”养老的政策目标下,在坚持政府兜底保障困难失能老人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以此形成合力作用来共同满足失能老人快速发展的多层次、多维度、多样性长期照护服务需求。

1 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现状

1.1 失能老人迅速速增长风险增大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是指由于人体各器官、各组织功能弱化甚至发生病变而导致的在心理、生理和人体机构上丧失某些功能,不能以正常生活方式活动的农村老年人。因其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顾,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 6 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为“轻度失能 ”,3~4 项 “做 不了 ”的为 “中度失能 ”,5~6 项“做不了”的为“重度失能” 。 曾有专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各种矛盾中,失能老人的迅速增长和失能风险的增加是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概有 4 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5%,并在逐步加剧,成为中国社会面临最严峻挑战之一。

1.2 家庭抗逆力理论模型及测量工具

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围绕两个理论模型展开,McCubbin夫妇的家庭调整与适应的抗逆力模型[7]及Walsh教授的家庭抗逆力框架[1,6]。McCubbin夫妇将抗逆力过程分为两阶段:调整及适应。在调整阶段,家庭在压力事件出现后努力实现平衡、维持家庭健康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调整阶段发展为适应阶段,家庭要对压力源进行广泛而具体的评估,发挥抗逆力的积极作用,动用家庭内外部资源应对,如果应对失败,压力就会进一步转化为危机。该模型描述家庭抗逆力发生、发展途径,缺乏对家庭抗逆力内涵界定。Walsh教授[6]从家庭系统出发,提出了一个更加灵活的家庭抗逆力框架,对每个家庭的特定背景下的抗逆力进行评估,包含三个维度:信念系统、组织模式及沟通过程。该模型关注家庭抗逆力内涵包含的核心要素,提供了家庭抗逆力概念框架,但缺乏对抗逆力内涵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除了对家庭抗逆力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学者们根据相关理论模型及研究目的编制了不同量表,尝试从量化角度对家庭抗逆力进行评估。

1.3 家庭抗逆力评估量表(Family Resilience Assessment Scale, FRAS)

由Sixbey[10]在Walsh的家庭抗逆力模型基础上于2005年编制而成的,最初有66个条目,后发展为简短版54个条目。由家庭沟通与问题解决、保持积极的态度、社会与经济资源利用、家庭联结感、赋予逆境意义及家庭精神6个维度构成。量表采取Liket4级评分法计分,其中有4个条目反向计分,总分为54~216,得分越高代表家庭抗逆力越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0,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0.960。目前除英文版外,还有韩文及土耳其文版[11]。FRAS量表通过多元化的调适,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成熟的测量工具之一。但量表应用于不同人群研究尚存局限性:首先,通过研究发现,即使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中学生家庭和癌症患者家庭为研究对象,所形成的量表维度和条目存在较大差异,老年人家庭面临“失能”应激原的应对与其他群体不尽相同,不能直接照搬使用。其次,仔细研读原量表,发现部分条目之间存在重叠,需进一步修订。 综上所述,评估家庭抗逆力并不是对家庭成员个体抗逆力简单的加减,将家庭作为独立功能的研究实体,其测量的指标与个体测量指标在一定意义上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同的, 由于量表最初编制大多以普通人群、患病儿童、癌症患者家庭等为调查对象,而这些家庭的抗逆力特点及应对方式与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尽管上述量表的心理学特征大都尚可,但针对居家失能老年人,其家庭抗逆力水平测量工具仍需开发。

2.1 完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失能老人福利水平

我国在人口深度老龄化、高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的现实背景下,当前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失能老人快速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从源头上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由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与民政、卫生、残联、老龄委等诸多部门有业务交叉,若各部门间的职责范围界定模糊很容易产生相互推诿、资源浪费、重复作业、供需未能有效衔接等问题。因此,亟需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明确民政、卫生等上述相关部门的责任、权利边界、服务内容,最大化整合资源,加强横向沟通交流,建议对现有的养老服务方向政策重新梳理、评估和完善,对其中表述笼统、含糊的言辞和条文进行细化,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此外,注重完善长期照护服务政策评估工具,着手建立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等级评估、长期照护服务质量监管保障、衔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3 小结

综上所述,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問题。 面对这一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携起手来齐抓共管。 特别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围绕“老有所养”的工作目标,创新思路,分类施策,积极拓展新形势下的养老形式,构建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补充、社区为依托、互助为辅助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WALSH F. The Concept of Family Resilience: Crisis and Challenge[J]. Family Process, 1996, 35(3): 261-281.

[2] MASTEN A S, CUTULI J J, HERBERS J E, et al.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09, 4(3): 81-85.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 安徽宿州 234000)

猜你喜欢

条目量表评估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Make Efforts,and You’ll Get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