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写作心理和思维的培养与构建策略探析
2021-09-10秦喆
秦喆
摘要: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个人能力。然而,多数高职生对写作带有误解和排斥心理。为此,学校专门设立写作课的第二课堂,通过构建通识拓展特色课程,将学生写作融入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整体效果却差强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写作心理和思维的培养构建缺乏应有的科学合理性,是导致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的根本。基于这一现状,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写作心理和思维培养与构建的分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写作;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12-03
基金项目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优化活动资源创建课程体系———PAD模式下高职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实践课程的构建”(项目编号:FDY2019YB05);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者项目“‘微时代’下文化育人与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相比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有着自身的一些典型特征,学生的专业性和职业化更为显著。基于这一事实,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以致用是最基本的实施原则。写作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学过于突出的实用性,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比如写作心理和思维建设上,缺乏必要、有效的投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主要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难以达到系统的和完善的标准。
一、高职大学生写作问题概述
从目前我国包括高职在内的所有高校写作课或者以第二课堂等方式开展写作课的情况来看,这些课程基本不受学生的重视,收效甚微。而这几乎是所有类似课程共同的特点。并非学生们的语文能力水平足够高,而是因为这些学生对于写作课存在误解和抵触。目前,很多高职大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基本还处于中学阶段的层次和水平,在写作方面的表现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一些评语:“无话可写”“废话连篇”“言不达意”等。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写作课上的正常反应,而且学生们普遍表现出了对写作本身的厌恶心理和抵触情绪。
对某省12个高职院校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高达87%的高职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学生的心理因素。学生们一方面认同写作对于他们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又抱有强烈抵触情绪,“不会写”“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1]。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写作能力的培养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解决,还需要在课堂之外的其他方面加强建设。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写作课及写作心理的疏导,包括写作心理和思维的培养与建构,应成为第二课堂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最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高职学生写作心理的分析
针对高职学生的写作心理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可以探究高职学生在完成写作内容时的具体情况,这些表现可以归纳为不同的写作心理模型。写作心理模型是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能够表明学生对写作这项活动表现的内在原因,如此便可以提出更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一)对写作心理模型的分析
在心理学中,将人们对现实或某些想象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表征称为心理模型。这种心理层面的模型是基于视觉、想象以及语言等内容的理解所构建形成的知识模型,也可以视为人脑中所固有的一些概念性认知。心理模型是心理层面的分类,人们在脑中建立起这些分类,然后再将所见、所闻、所想归入不同的模型中,并将不适合现有模型的内容设计出新的、适宜的分类。心理模型是一种基于图式的结构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结构。因此,心理模型在不断架构和更新,这些心理模型只是一些经验性的认知架构,是为了对事物进行认识的便利性才形成的[2]。学生的写作是一个与其他事物形成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内容,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模型进行建构。在写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包括语言特点、结构逻辑、层次衔接、修辞方法等,都会因为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形成个性化的一些心理范畴,其心理模型的架构和建立过程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学生的写作心理模型就是这些个性化的心理认知和系统评价的综合体,并基于个人的成长和心理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
(二)高职学生写作心理现状
包括第二课堂在内的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实用性的教学理念,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最大化融合,形成最接近实践的教育方式。高职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开设的写作课程更多强调实用性,其操作性与工学形成紧密的结合,但对写作理论及其方法没有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写作学习中的急功近利行为,使得写作成为一种简单的模仿,更助长了学生对写作课程的排斥和轻视心理。就目前高职学生的写作心理表现来看,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一些模型。
1.恐惧心理
写作是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想在写作方面有良好表现,则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在这方面,高职学生往往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词汇匮乏、知识缺陷、习惯思维干扰等。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他们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心理满足感,不得不完成的写作,也会表现出文不对题、无话可写、逻辑混乱等情况。由于学生对写作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更加难以顺利完成写作。恐惧心理的深层原因就是强烈的自卑感在作祟,因为自认为自己不行,所以一遇到相关学习问题就心生胆怯,本身具备的一些能力都无法发挥,使得学习的效果也难以根本保证。
2.套路化心理
在有些人眼里,所有的问题都是钉子,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即拿锤子使劲砸,一下不行就多来几下,這就是套路化处理问题的方式。所谓套路化,就是将写作看成是对某些模板的简单套用,只有格式程序正确,专业词汇掌握够多,则可以很简单地进行写作。很多学生在写作课上更专注于某些特定的专业方向,比如商务写作,他们会更多致力于背记写作模板和相应的格式要求,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各种专用词汇向该模板中添加。这种训练简单看似能够短期内形成较为正常的公文,但涉及到实际的问题时,需要进行独立创作[6]。这使原来的套路不再好用,考验的更是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能力,而这是套用格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成为了这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死结,而并未在这些方面获得突破,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不会有根本的提升。
3.无用心理
一些高职学生自认为今后的职业发展不会涉及到文字等方面的工作,对写作的学习和训练并无益处。对于一个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判断未来社会的发展,任何职业都有可能面临着新的变化,还没有参与到这一过程,就将自己的一扇门关闭了,这显然是非常不正确的一种想法[8]。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这些学生因为写作能力较低而自我放弃的一种心理反应。而一旦这种心理被建立起来,就会形成对整个写作的轻视和漠视,一方面可能会低估写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这些学习时间是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会忽视相关的具体细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上的低效状态。
4.理想化心理
作为一个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群体,并非所有的学生在写作能力上都是有欠缺的,也有一些语文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在写作课程中得到很好的表现机会。但这些学生所谓的擅长也只是相对普通的高职学生而言,实际上在很多具体的细节方面并不具备较高的实力。这样的学生在整个高职院校中人数相对较少,也因此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获得了教师更多的肯定。这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助长学生对自我能力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将写作学习看得过于简单。相比于同学的成绩仅是较好而已,其真实的写作能力与应有的标准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些学生很多都满足于此,在第二课堂上的写作学习很多都处于浅尝辄止的程度,稍有成绩就认为自己在写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结果是一旦遇到考验和挫折,则会导致过度的自我怀疑和否定,究其原因,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写作是造成上述问题的缘由。
三、高职学生有效写作心理模型的构建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的写作教学,必须有效结合这些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发展需求,才能最终实现整个教学上的良好呈现。写作心理模型的构建,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以不同写作心理现状为目标,从各方面寻求激发学生写作学习的热情,最终获得较好的效果。高职学生在写作基础方面通常都比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性方面也难以达到标准,同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方面表现也比较差,容易因为写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产生放弃心理[7]。但学生同时也有争强好胜的天性,愿意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表现出来,动手操作和模仿能力都比较强,在认知体验方面具备一定能力。而这些都是构建写作心理和思维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构建体验学习写作心理模型
心理问题必须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予以解决,而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摆正自身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作在内的各种相关工作妥善处理。体验和经历的方式是最好的心理疏导方式,写作心理学表明心理模型对于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心里怎么想,行为上就会怎么做。同时,在做的过程中因为态度端正,其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写作本身是自由的,高职学生在体验能力上有较大优势,在实际的写作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将课程更多设置成体验教学模式。通过互动使得这些以实践为目的的写作学习更容易接受,并能够对这些写作内容背后所代表的价值有更深的理解[3]。学生不但要学习写作的方式方法,还要理解这些写作的深层含义。学生要完成这些写作任务,同时还要对不同的写作内容进行探讨,明确这些写作的优缺点。通过更多的互动和深入的分析,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体验得到真正提高。学生写作心理模型的架构,是基于成功和对优质的认可,可以避免负面心理形成的各种阴影,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和活力,更加丰富和自由,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这样写作心理模型建设完成后,则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提升就会更出色。
(二)构建合作学习写作心理模型
当面临一个以个人方式无法克服的困难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合作来应对,以团队形式去解决。构建合作学习的心理模型,可以将自身的学习困难与他人的帮助进行整合,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高职学校的学生们在完成写作学习任务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写作的心理困境,通过促成合作的方式可以降低困难的门槛。学生们不仅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写作任务,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合作的方式获得的成就,在个人的成长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学生入职后的工作,也需要通过更多的合作才能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第二课堂的写作学习中,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写作,团队内各成员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和任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团队做出贡献。通过这种设置,使得学生们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心理模型,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通过合作去做[4]。这种心理模型建立后,对自信心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构建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
构建策略学习的写作心理模型,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写作策略,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一种写作策略定势和自发性的发生机制,提高写作能力。这种策略学习的方法对于汉语言水平不太高、语篇构建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来说尤其有效。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良好的写作成绩与教师根据策略性学习原理进行教学设计、构思和修改及写作评价有密切关系。写作前构思的计划和管理可能是最有效提高写作质量的自我调控策略之一。构建策略学习写作心理模型,需要尽量规避那些对写作造成负面效果的策略,并充分合理利用学生的情感,强化与学生在他们喜欢的内容方面的沟通频次,这些策略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对于写作学习的排斥感,对于提高低水平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有效。但同时需要注意,大量使用写作策略会一定程度造成思路停顿,从而影响写作过程的整体性[6]。在写作过程中,应该将各种策略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形成没有过度参与痕迹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安心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完成了写作心理的架构和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影响到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此,学校通过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的构建,尝试将学生写作课设计融入到活动课程中。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先为学生设立第二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并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培养与构建写作心理和思维。接着,通过对学校学生优秀的写作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动力和积极性。最后,通过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以赛促建,鼓励高职生培养坚持写作的心理,让学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并写出真情实感。通过这些基本层面的研究和利用,使得高职学生写作心理的建设和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达到整合统一。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克服,在能力上的培养能水到渠成,教学质量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辰诞.心理模型与语言表达式的生成[J].汉语研究,2017(03).
[2]张佐成.中国大学生汉语写作心理初探[J].现代汉语,2015(07).
[3]汪航,鞠瑞利,吴庆麟.合作教学问題解决与心理模型构建关系[J].心理科学,2017(04).
[4]李特夫.写作心理诉求及其教学创新[J].江西教育科研,2015(07).
[5]何更声.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16(10).
[6]戴建林,徐尚侠,莫雷.作文前计划的时间因素对前计划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7(09).
[7]王俊菊.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8]王德中.写作心理有异于创作心理[J].殷都学刊,2015(07).
(荐稿人:李晓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