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BTI视角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度及职业发展状况研究

2021-09-10罗向菲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行政管理

罗向菲

摘要:作为经典实用的生涯测评工具之一的MBTI性格类型理论,在解释专业与学生的特质匹配程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度如何及其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存续发展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基于MBTI的学生与专业特质分析,在匹配与不匹配的情况下,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关系到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关系到专业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突破与蜕变。

关键词:MBTI;行政管理;专业匹配度;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60-04

在众多的职业规划测评及生涯发展指导工具中,MBTI是应用最为广泛、最负盛名的一种。“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1]作为一种迫选式、自我报告式的人格類型测评工具,MBTI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的行为差异的根源出发,探究人的偏好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实现的路径。近年来,MBTI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一起成为职业生涯教育、咨询、规划指导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测评工具和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也困难重重,如何帮助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应对专业自身发展及社会就业现实的挑战,是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各大高校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MBTI的角度审视行政管理的专业特质,有助于更好地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MBTI的内涵及特点

(一)MBTI的四大维度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是由美国的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在荣格的心理类型论基础上研究开发出的一套人格类型测评工具。MBTI是一种内省式、自我反馈报告式的调查问卷,被设计用来预示人们的心理偏好以及人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并且做出决定的[2]。“荣格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活动分为两种类型:接受、认识新的信息(他称之为‘感知’),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他没有对此命名)。”[3]在此,可以简单地把“感知”理解为外部信息的输入,而后者则可视之为“判断”,是内部认知理解的输出。不考虑极端情况的话,每个人都要动用“感知”功能区认识世界,也都要动用“判断”功能区采取相应的行为,但倾向性上会有不同。所谓的倾向性,也就是“偏好”,即人们在进行认知、做决定和适应世界时所习惯的用脑方式。

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在其著作《天生不同》中指出:“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构造和心理机能都基本相同,但在面对具体的任务时,不同的个体却倾向于选择某种(或某些)特定的心理工具对任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3]人们生来就具有各种偏好,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模式,荣格把这些模式称为“心理类型”。

荣格在通过临床及心理分析研究人的行为差异时发现,人们的行为在以下三个维度上表现有不同的表现:(1)能量来源———内倾或外倾;(2)信息获取的方式———感觉或知觉;(3)做决定的方式———思考或情感。迈尔斯母女俩在对荣格理论的不断研究学习中,发现人的行为差异还体现在“感知或判断”这个反映人们习惯化的生活方式的维度上。因此,MBTI对于人的性格类型的解析就主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探索个人行为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及程度,揭示天生偏好对于个人及其行为的影响。具体来看:

1.能量来源,指的是行为活动的心理能量指向,分为内倾((Introversion)与外倾(Extraversion)。内倾型的个体行为活动的心理能量指向的是个人内心世界,在独处时精力旺盛、能量满满,与外部世界接触或交往是其能量消耗的过程。当能量耗尽时,需要回到一个人的地方去“充能”。外倾型的个体行为活动的心理能量指向是外部世界,在于外部世界的人或事接触时精力旺盛、能量满满,独处时则往往心神不宁、躁动不安,会消耗能量。当能量耗尽时,需要再到外部世界中去“补充能量”。

2.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者称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分为感觉((Sensing)与直觉((Intuition)。感知型的个体通过五官直接获得信息并据此去认识世界,偏向于关注直接、实际、现实的东西。直觉型的个体则凭自己的想象、直觉、“灵感”去接收信息并据此去认识世界,偏向于关注间接、抽象、虚拟的东西。

3.做决定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依据什么做决定,分为思考(Thinking)与情感((Feeling)。思考型的个体依据客观事实和逻辑分析做决定,通常较为客观、理性,强调正确与否、应当与否。情感型的个体依据个人价值判断和情感指向做决定,通常较为主观、感性,强调值得与否、影响如何。

4.习惯化了的生活方式,分为感知(Perceiving)与判断(Judging)。感知型的个体习惯不停地感知世界、享受生活,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喜欢“人生处处有惊喜”,灵活多变;判断型的个体则习惯于做决定,做事情有条理且计划性很强,喜欢一切尽在掌握,生活有规律。

(二)MBTI四大维度的澄清

在澄清个人的维度偏好时,除了从对各维度偏好的行为反应角度看之外,还可以从四大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整体把握个体在各维度上的表现(如图1所示)。

1.四大维度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我们的性格是各种偏好的集合,那些让我们觉得自然舒服的偏好是我们的天赋优势,那些让我们不自在的、应用起来不自然的偏好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2.四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封闭的环,核心就是每一个“自我”。

3.闭环体现的是天生的东西,而由于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的性格维度环会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4.澄清不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已知和已有,而是发现发展我们的未知和潜在,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根据这四个维度的划分组合,人的性格类型可以归为16个类别(如表1所示)。“个体在不断运用自己偏好的感知和判断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格类型。不同的偏好组合会使个体形成不同的兴趣、价值观、需求和心理习惯,并造就一系列可辨识的特质和潜能。”[4]

“MBTI测量的人格类型是个体内部的自然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体的外显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解释。”[4]

此外,从性格类型理论的应用来看,还可以从所谓的“气质”入手去把握个体性格。性格类型上的气质研究主要以大卫·凯尔西和玛丽莲·贝茨的气质论为代表,它主要从性格类型的两个字母出发来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确定气质的首要因素是认识世界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接收信息方式的差异能够直接反映人们不同的行为活动出发点的不同。因此,气质类型的第一个字母就是S或N,第二个字母随着第一个字母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你是一个感觉型的人,倾向的是收集实实在在的信息,构成其气质的第二个性格偏好取决于你如何处理收集了的信息,是井然有序地整理好以用之还是只是不断地填充、吸纳,前者的气质类型就是SJ,后者是SP;如果你是一个直觉型的人,倾向的用概括式的、抽象化的方式获得信息,那么如何评估你所获得的信息就决定了你的气质类型,以客观、实际、逻辑地方式对信息进行评估的气质类型是NT,从情感、价值观、关系的角度进行评估的气质类型就是NF。

因此,从MBTI性格类型结合其中的气质特质探讨行政管理的专业特质与学生个人的性格偏好匹配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自己和所学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还能够在其寻求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有建设性的指引。此外,该研究也将促进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建设、完善与发展。

二、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与专业的匹配度和职业发展现状———以惠州学院为例

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学生与专业的匹配度,但从学生性格类型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才是最基础的。作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影响个人外部行为及态度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性格对于个人行为选择及动力的影响是巨大。因此,本研究选择用MBTI性格类型理论去分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与其专业的匹配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行政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可能性。如果专业本身的特质可以用MBTI类型论来界定的话,首先行政管理专业在信息收集和决策输出方面更偏重细节处理和理性判断,可以大致用ST来界定其学科特质。这里将T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行政管理是一门以“公共性”为学科价值核心的学科,它更多地考虑的是理性层面的、以公共的、集体的、组织的利益为主的管理决断与执行,强调从客观事实出发以逻辑思辨的方式应对具体现实问题;而如何具体实现既定的决策需要在拥有实际观念、实在行动力及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达成,因此,ST最能反映其学科特质。此外,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程序化、条理性以及计划性方面的要求较为突出,这也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性”体现的一个要求,即要求在原则性范畴内以具体规则、程序及惯例为导向,尽可能多地从国家角度、集体角度、组织角度出发去考虑任务的安排与执行。因此可以将J偏好也纳入其特质表述中去。从MBTI类型论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质以STJ为主;同时在相关职业活动中,具体行政管理事务的处理往往涉及到组织中具体的个人或群体,要在与众多个体及团队打交道的过程中实现活动目标,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F特质,因此从行政管理专业上看也会要求在SFJ方面有所体现。具体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学习具体事务的程序化运营式管理、应用相关管理知识和技巧处理各类组织的日常运作的追求“公共性”价值实现的学科。其职业发展方向,一般来说,主要有考研、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自主创业等。由此,性格类型以ST或SJ为主的学生,其天生偏好与行政管理专业的特质是比较匹配的。主要表现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学习兴趣及行政管理相关职业发展方向的考虑上。

本研究采用的测评工具是联合优势测评中心的MBTI性格类型测试(93题专业版),该版本目前在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即志愿填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鉴别力及良好的测量信度与效度。要求行政管理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联合优势测评中心”小程序上完成测试并将结果汇总至学习委员处,再由学习委员将各班的测评结果整理汇总上交。惠州学院行政管理专业15级、16级、17级、18级四个年级共有201人,共收集201个数據。

调查数据汇总见表2。

从测试结果来看(表3),有近五成的学生的性格类型表现以SJ为主,STJ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调查问卷一共发放了201份,共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其中,有57.29%的同学表示自己的性格与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匹配,认为很匹配的占比仅5.21%,有3.13%的同学认为不匹配;在对行政管理专业开设课程的兴趣上,仅有17.71%的同学是很感兴趣的,而33.33%的同学则表示不太感兴趣;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对自己有一定用处的占比达69.79%,7.29%的同学认为很有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有近40%的同学有考公务员的打算,8.9%的同学打算考研深造,而有32.4%的同学希望将来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有自主创业考虑的同学仅占总数的不到1%。

访谈采取分类抽样的方式,分别从15级、16级、17级和18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人共40人进行面谈。访谈内容围绕学习感受、专业认知以及未来职业发展展开,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行政管理专业学习起来很轻松,对于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感到满意,且认为对于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定程度的指引作用。这其中有10位同学的MBTI性格类型是ST的,6位同学的性格类型是STJ,2位同学是SFJ。低年级同学对于未来从事与行政管理相关工作还是表示了相当大的期待,高年级同学对于职业的选择分化比较明显,但基本都在考虑行政管理相关专业的职业领域中的具体职业。高年级同学对于自我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高,认为个人性格与职业的关系密切,会考虑结合自己性格去选择职业;低年级同学对于自我的认知相对比较模糊,对性格与职业的关系认可度不高,不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性格的影响。在10位15级的学生中,有3位STJ的同学准备考公务员,希望将来能在政府部门从事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工作;有2位SFJ的同学考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级证书,希望能够选择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在10位16级大三的学生中,有4位SJ的同学打算考公务员,有3位SF的同学在准备人力资源管理三级证书的考试。

从惠州学院的调查结果来看,性格特质与专业特质匹配的同学,对于专业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对应性的考量。而在性格特质上与行政管理专业特质不匹配的同学身上,则表现出对于专业的疏离感以及学习的不投入,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他们比较倾向于摆脱专业特质的影响,去从事一些与他们自身性格特质相符的工作。

三、基于MBTI视角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度及职业发展研究

何谓匹配,简单来说就是彼此适合。专业匹配度看的就是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是适合这个专业的,或是说专业在多大程度上是适合学生的。具体来说就是,专业的特点、课程的内容以及未来的职业导向与学生的人格特质(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和其对该专业的认知是否一致,匹配就意味着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能够较好地理解专业课程,对于专业价值的认可度也会比较高,且在专业学习的热情以及未来发展的信心方面也会是积极正面的。此外,专业匹配度高也意味着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职业的可能性会大一点。从MBTI的角度去看专业匹配度,更强调的是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及由此而引发的职业意愿。高校花了四年时间培养一个未来不从事相关专业的人才,学生花四年时间去学习他未来基本不会用到的专业知识,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不负责任。

必须指出的是,行政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正如钱正荣教授所说,“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应采取广义的行政视角看待,但是,它又不是简单地强调‘政府公共行政+企业事务行政’两条比较隔离的路径机械相加,而应是在强调具有统一的‘公共性’价值取向和素质能力内核的多元发展取向的人才培养路径,这种公共性既体现于行政体系中,也体现于由非营利组织等构成的公民社会中,更存在注重公共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私营企业之中。”[5]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MBTI性格类型论的角度探讨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度,对于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而言也是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显然,如果仅仅从性格的角度来看学生与专业的匹配度问题,显然是不充分的。可是,性格作为人最基础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人的兴趣指向、能力发展可能性以及价值定位。MBTI性格类型论中各维度内在地包含了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对于自身的天生偏好,据此产生有倾向性的行为。那么,如果学生的MBTI性格类型特质与专业特质相匹配的话,这就意味着,他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舒适、自然、高效,发展出相应的职业兴趣,有意识地修习并提升相关的专业技能,进而选择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MBTI强调的是对于天生偏好的重视,扬长避短,那么越是匹配的专业,就越能激发、发扬学生的个人优势,生涯发展的指向性也就越明确。

对于性格特质与专业特质较为匹配的学生而言,在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等)中强化专业特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与其天生偏好相符的兴趣,发挥其细致、实际、理性、原则性与计划性强等特点;专业技能的培养侧重于程序化、规范化事务的处理与操作、流程化管理的把控、高效理性的决断力和执行力的提升。增加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诸如应用文写作、运营管理、统计学及公共事业管理等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应用的课程。

对于性格特质与专业特质不尽相同的学生而言,主要考虑在专业任选课和通识课中增加与其天生偏好相一致的课程,让他们在“不匹配”的专业中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提升与发展的职业发展方向。这就需要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备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在坚守专业特质的基础上,为学生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开设诸如策划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调查研究、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课程。

据此,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整个的课程体系建设就有了新的导向,从学生特质出发、从专业特质出发,不仅满足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本身及自身发展的期待,也突破了行政管理专业自身的存续与发展的困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学科价值。

四、结论

MBTI性格类型论强调发现并利用个体的天生优势,以自然、舒适、高效的方式应对外部世界。在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探讨学生性格偏好与专业的匹配度,在坚守并发扬学科“公共性”核心的基础上,为学生个体的专业学习开辟一个更为深入且明晰的视野,以便其有更为明确的行政管理专业学习思路及基于本专业和个人特质的未来职业发展定位;同时,站在为学生谋未来、谋发展的高度,从专业特质与学生性格类型的匹配角度出发调整、创新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对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培养,能够更加彻底地实现行政管理学科存续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润华. MBTI理论应用于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与企业,2014(08):243+245.

[2]V.Rodr侏guez Montequ侏n,J.M.Mesa Fern佗ndez,J.Villanueva Balsera,A.Garc侏a Nieto.Using MBTI for the Success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Teams in Project -base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2013:234.

[3]伊莎贝尔·迈尔斯,彼得·迈尔斯著.天生不同[M].闫冠男,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0-33.

[4]曾维希,张进辅.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02):255-260.

[5]钱正荣.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大连干部学刊,2015,31(11):47-48.

(荐稿人:成晓军,广东惠州学院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行政管理
试论如何提高现代秘书的行政管理素质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