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

2021-09-10杜雪梅宋倩倩毕晴晴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机制构建高校

杜雪梅 宋倩倩 毕晴晴

摘要: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正确做法,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高校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选取合适的方式,构建能保障高校推动及规范专业动态调整的机制;初步构建机制的高校可采取设置关键指标的形式进行专业调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到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

关键词:专业动态调整;高校;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30-02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了各高校应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高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能有效合理地推动专业动态调整,成为高校基于自身定位必须开展的课题。

一、高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意义

(一)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高校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正确做法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问题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国家通过政策法规在给予高校一定专业设置与调整自主权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高校构建专业调整机制。高校用好专业设置和调整的自主权,实现专业动态调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的正确做法。

(二)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趋同,使得一些行业人才需求接近饱和;专业建设未与产业行业发展紧密衔接,使得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三是新兴专业设立未能及时跟进,使得某些新兴行业无人可招。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可通过对标市场人才供求关系,及时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三)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随着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的实施,各高校纷纷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是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把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培优汰劣倒逼专业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发展;最终打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特色专业,实现高校教育资源产出的最大化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专业动态调整的原则

(一)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既要立足现实、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求,又要着眼未来知识创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向,适度超前布局新兴专业、规划专业发展,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整体优化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既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从整体上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又要立足学校办学基础,强化特色专业的建设,形成基于办学特色的专业群,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强制预警与自主调整相结合原则

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既要以预警机制推动适应能力弱或竞争力弱的专业进行整改,又要引导院系主动优化调整院内专业结构,做好院级层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三、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形式

专业动态调整主要包括专业新增、专业预警、专业退出三部分,专业新增不难理解,满足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中的条件并符合高校定位及发展的专业就可考虑进行新增,而如何对专业进行预警和退出则是需高校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对各高校公开的专业调整机制及预警机制的调研与分析,本研究认为,高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一类是基于关键指标的专业动态调整。

(一)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

国内很多学者从多方面探索并构建了专业评估预警模型,李树刚等从生源状况、人才需求、专业教学情况和就业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专业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并把预警等级划分为五级[1]。任森春等在考虑了市场需求、就业质量、专业建设、培养效果和生源状况等情况下,构建了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评价指标体系[2]。李焱斌等基于省域专业综合评价增加招生、就业两个维度设计专业动态调整预警模型[3]。陈海波等从生源状况、社会需求、教学质量、社会评价、就业质量等方面建立了高校本科专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建立了预警综合评价模型[4]。关长海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最小方差法确立了包括专业需求、专业培养、专业就业和专业发展四维度专业预警指标体系[5]。通过对以上观点的梳理,本研究认为构建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主要指标源于入口指标、专业现状指标、培养过程指标及出口指标四方面;入口指标包括人才需求、生源情况、招生情况等;专业现状指标包括办学条件、师资条件、教学资源配备等;培养过程指标包括培养模式、教学质量、专业发展等;出口指標包括就业质量、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构建专业评估预警模型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专业调整。

1.选取评估指标

高校应组建专家组专门开展专业评估模型的指标选取工作,遵循客观性、前瞻性、系统性、导向性、时效性、可量化、可获得等原则选取专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应能多维度反映专业办学质量与竞争力,同时兼顾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导向性。

2.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在确定评估指标后,高校需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及评估维度确定指标的权重及赋分方案,最终构建指标体系模型。

3.设定专业调整规则

通过预判专业评估结果及高校重点工作导向,高校可通过研讨设定专业动态调整规则,明确专业准入、专业预警、专业退出的得分与条件,一般采取最低标准线或末位淘汰制。

4.搭建专业评估平台

高校通过多维度的专业预警评估开展专业动态调整工作,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大量数据运算与分析,搭建专业评估平台必不可少;按功能区分,应搭建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分析凭条、专业调整平台三类,三类平台需协调运行,实现专业评估及调整功能。

5.开展专业评估及调整

开展专业评估及调整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开展专业评估相关宣讲及解读;(2)定量数据的填报、采集、核查;(3)遴选专业评估专家;(4)组织专家对定性材料进行评估及赋分;(5)利用专业评估系统计算各专业评估成绩;(6)得出专业调整结果;(7)评估专家对专业评估及专业调整结果进行研讨,形成最终决议;(8)推动专业调整。

综上可见,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建立在指标体系、平台、人力等各方面条件均充分合理的基础上;且要在指标选取、模型建立、专业评估的过程中,不断验证专业评估模型的客观性及有效性并进行调整改进,才能保证专业评估结果有效應用到专业动态调整工作中。

(二)基于关键指标的专业动态调整

基于关键指标的专业动态调整是指高校设置一定的条件与规则来进行专业调整;满足准入条件的专业可申请新增;对达到预警指标的专业予以预警处理;对达到退出指标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使用此种方法开展专业动态调整操作简单、导向性强,比较适用初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高校。本研究在公开网站调研到的38所高校专业调整管理办法中发现,有29所高校采用了设立关键指标的方式开展专业调整。29所高校主要选取了第一志愿率、新生报到率、招生人数等“入口指标”及就业率等“出口指标”作为关键指标,个别高校还加入了上级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关键指标。

结合对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研究,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初步采取了基于关键指标的专业动态调整形式,专业新增主要考察人才需求、学校定位、学科支撑、办学条件等相关指标与要求;专业预警与退出设置了省内专业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情况、第一志愿率、新生报到率、专业转出率、初次就业、校内专业绩效成绩等预警退出条件。

四、结语

高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行业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初步构建机制的高校可采取设置关键指标的形式进行专业调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到基于专业评估预警模型的专业动态调整,以开展全方位专业评估及专业建设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树刚,王贵荣.优化专业结构凸显专业特色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西安科技大学办学改革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05):4-7.

[2]任森春,占韦威.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05):30-34.

[3]李焱斌,朱泓,黄玮,等.基于AHP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预警评价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1):109-113.

[4]陈海波,姚蕾.高校本科专业预警评价体系构建及关键因素甄别[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1):24-28.

[5]关长海.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的专业预警体系建构初探[J].北京教育:德育,2012(10):4.

(荐稿人:寇有志,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科长,副研究员)(责任编辑:李小依)

猜你喜欢

机制构建高校
我国志愿者权益现状及法律保护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风险社会治理下网络理性参与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措施及思考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