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民办高校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2021-09-10赵晓婧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粤港澳发展路径

赵晓婧

摘要:民办高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貢献是有目共睹的。广东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办学定位,不仅对自身的发展空间有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求。对品牌建设进行综合分析,要有的放矢,针对需求谋划品牌建设,借助相关有利政策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步伐。本文将重点阐述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品牌发展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20-02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向区域输送高端技能服务型人才的民办高校,应沿着为本区域建设需求服务的方向打造自身品牌。广东民办高校在探索品牌建设发展路径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让自身走上不同以往的发展之路,而应考虑到这一举措会影响全国各地的民办高校,让它们也围绕本地经济建设打造符合区域发展的品牌。

一、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要塑造自身的符号和形象,以自身的特色优势弥补缺陷不足,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来满足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使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实力不断得到强化,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品牌建设是适应教育环境的需要

在不断加快普及化教育进程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时代,民办高校面临巨大的挑战,最关键的是生源问题。作为学生,选择办学质量和条件好的公立学校无可厚非,但这也使民办高校出现了生源危机,加之民办高校受办学结构的限制,公众对民办高校的认知还存在一些偏见,使得高校吸引生源的能力不足,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状态。公办高校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短时间内相继增加了许多二级和独立的院校,此类院校在母校的支持下,无论是公众美誉度方面,还是师资力量与办学质量水平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无疑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形成冲击。其次,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还面临就业的压力。许多用人单位对民办学校学生存在排斥行为,不愿意接收民办学校的学生,民办高校普遍招生困难,办学规模相应地难以扩大[1]。因此,要想改变现状,只有创建独有的教育服务产品,将自身办学优势凸显出来,在发展品牌化的道路上逐步获得社会认可。

(二)品牌建设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品牌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不仅是其固有的无形资产,而且意味着能够为学习主体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学校的品牌建设成为立足市场的关键手段,是教育资源重组的动力。在社会办学中,一些成功的民办高校都是以品牌塑造领先市场,它们把对品牌的开发与学校的生存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制定各种配套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借助创建的教育品牌,促使教育者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知更加明确,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增强。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由于粤港澳三地的教育体系不同,三者协同创新发展能够使大湾区的高校教育更具特色。广东的高等教育努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专业型的复合人才,助推广东经济再次腾飞。

(一)拉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呈现的是经济区域化的形态,其经济建设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起着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快了大湾区的基础建设,大量企业相继落成并开始建设发展,势必需要大量人才,这种庞大的需求量正是民办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所需要的,同步促使民办教育有了发展的方向,以“工学结合”的范式向企业输送复合型技能人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个性化发展策略要求学校的“双创”教育必须是普及性教育,而非专门为选择创业的学习主体量身打造,这种错位发展的策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加之目前大湾区建设人才缺口比较大,这两个因素都为民办教育提供了发展方向,所以民办高校要抓住契机,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范式作为学校教育品牌发展的路径,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成长。

(二)实现目的性差异化发展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教育质量也不尽相同,各区域的民办高校依据本区域的实际状况,在充分考虑市场竞争、教育品牌这些基本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办学要求,要求不仅要有竞争方向、针对性、教育品牌规划路径,而且在不同的层面也要有具体的规划要求。从理论上讲,数量庞大的民办高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担负着自身的功能和责任,民办高校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确定办学的目的,专业方向不同办学目的也就有所不同。民办高校之间相应地存在差异性,而为了达到与大湾区建设的个性化需求相一致的目的,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要不断弱化其差异性。其次,民办高校要放眼于教育品牌建设,而非将功利性作为指导办学的方针[2]。民办学校之间要强强联手,相互合作,协同发展,重点要加强品牌间的合作。

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品牌发展路径

(一)适应发展需求

民办高校教育品牌始终围绕市场来确定,市场需求一直是其发展路径的引航。伴随着大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除了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大幅提高以外,对中、低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也更大。在此状况下,民办高校在创建各自的教育品牌时,应突出区位优势和发展的重点,必须要与自身实际相融合,恪守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围绕学习主体的后续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进行品牌的定位和塑造,给自身的教育服务产品准确定位,以此作为吸引市场的招牌,同步制定特色品牌战略,促进品牌不断增值。民办高校在探索品牌路径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自身专业特点,融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吸引市场的招牌。只有适应发展需求,以服务社会的主导思想来办学,才能在经济浪潮中站住脚。

(二)进行错位竞争

民办高校整体得到发展,更好地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持续发展,正是“万花齐放春满园”的写照。民办高校品牌战略的实现需要进行宏观的整体战略布局,如果只是某一所民办高校单打独斗,“一枝独秀不是春”,难以实现自身品牌战略目标,所以要对整个高校集体品牌战略进行规划统筹布局[3]。在市场中做到错位竞争,高校相互之间要加强协作,突出自身的鲜明个性,品牌才能得到持久发展。其次,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上要注意适当规避公办高校的传统优势,利用新技术、新知识并融合大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培养专门的人才。在教学层次上注重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将主要精力和教学重点放在高职生的培养上。在品牌培育上着力打造“学生品牌”,这是民办高校在后续发展中的品牌竞争之路。高校理应是多元化的发展,所造就教育服务产品才能够容纳各种社会因素的竞争。

(三)实现科学管理

民办高校要想立足市场,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以狠抓服务精神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把握好投入与产出,把教育与经济两者密切融合,共同促进、联动发展。在实施科学管理时应围绕学习主题、日常教学工作制定高效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加强行政管理的效能。同时,还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行政管理的高效率是品牌塑造得以形成最重要的工作,应将其作为重点来抓。民办高校办学的宗旨本身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学习主体实施科学的管理是必要的,也是题中之义,制定科学完善的学习主体培养机制,促进其全面发展,对学习主体采取科学的内部管理是日常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民办高校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范式,为学习主体创造实习的条件、实践的机会。通过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及时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处理解决,教师也能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4]。再次,规范管理体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将经营权适度分离。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助于师生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明确权与责,保证校长的执行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就是竞争力,教师就是学校的人才。作为民办高校,要创新人事管理方式,通过采取引进人才培养机制、绩效管理的方式,构建激励人才机制等措施,确保人才进得来、待得住,不断发展壮大师资队伍,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四、结语

尽管做好品牌建设尤为重要,但做好品牌传播宣传工作更为关键,是推动民办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發挥品牌效应,才能够提高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推动学校的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通过塑造良好的学校品牌,吸引到更多的生源[5]。如何形成品牌,促使品牌的价值不断增值,这些问题是民办高校决策者需要思考和摸索的课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勇于探索,民办高校才能真正建成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彦峰,范成博.民办高校大学生品牌社团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152-154.

[2]张春苗.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机制研究[J].品牌研究,2020(03):73-75.

[3]刘真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0(08):140-143.

[4]杨惠燕.新时代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3):250-251.

[5]张立新,孙世玲,李京福.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8(12):5.

(荐稿人:申文青,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粤港澳发展路径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新机遇,新飞越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