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因果思维”解高考生物学非选择题

2021-09-10李志军

高考·下 2021年1期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总结高考生物学非选择性的特点,与高三学生的思维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探究在因果思维运用的前提下,如何正确运用,以达到培育学生,提升学生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因果思维;高考生物;非选择题

引言: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普遍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讲,就是人在思维活动中,为了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而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的联系,这种认识方法就叫作因果思维,在人类的众多思维方法中,因果思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一、2018年——2020年,全国卷高考生物试题中,考察因果思维分析

纵观因果思维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也就是单线因果关系阶段、复合因果关系阶段以及系统因果关系阶段。而根据因与果的关系,可以将这三个阶段进一步的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一个原因,造就一个结果的产生;第二种是一个结果,是因为多个原因的产生;第三种是一个原因的存在,最后导致了多个结果的产生;第四种是在多个原因的影响下,产生了多个不同的结果[1]。将近三年内,全国卷2内的生物非选择题,运用因果思维的思维方式,进行归类:

根据上述表格可以看出来,近三年来,在全国高考卷2内,涉及到因果关系的非选择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共性:一是相对而言,数量大,在分值的占据比例上,也相对较高;二是覆盖面积广;三是一因产生一果,以及多个原因,产生一个结果的考量较多,也有涉及到其余两种类型的考察。而且将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进行系统性的整体翻阅,其实不难发现,更加侧重于学生因果思维的考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因果思维的方式,就能透过现象看实质,能够更好的回答问题,获得高分也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情[2]。

二、运用因果思维,构建解题模型

生物学相比较于其他学科,是理论丰富的一门学科,知识体系也属于开放式的特点,从人类开始认识自然现象起,探寻规律的整个过程,以及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都被涵盖在内。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也大致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现阶段来讲,生物学对人类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都在不断的扩大[3]。

在生物学的非选择题的解答上,可以运用因果思维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解决。具体模式如下: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更好的掌握因果思维方式。

(一)是什么

在进行正式作答之前,首先就需要做好题目的审阅,理解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点,明确问题,以及具备解答的思路,审阅题目是进行生物学作答的基础,也是核心。然后从获取的知识点入手,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点和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练习,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分离因和果[4]。

例题(2018年高考试题全国卷2第三十题节选)选取不同树冠上的两片树叶,测试净光合速率。(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受到抑制。

图1-2和图1-3中,主要是光照强度对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因是光照强度过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到抑制,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

(二)为什么

在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探究活动中,所有问题的解决出发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已经架构好的知识体系,以及学习之后,自己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综合这些方面之后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比较、联系、结合以及分离等多种手段,来建立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從而获得解决思路,解决问题[5]。

根据图1-2和图1-3所知,当太阳的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刚开始的净光合速率是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光照强度和净光合速率两者就不是正向增长的关系,反正呈现出来反比关系。而且通过对比,也可以看出,在A、B两片树叶在放氧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照强度不变,净光合速率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到了抑制。

(三)怎么办

纵观最近几年全国卷中有关于生物的非选择题,不难发现,实验设计题出现的频率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包含了实验思路设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多种方式,这些内容的增加,展示了生物学的基础,其实是实验,本质上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因此,在学生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不断的得到了提升,学生需要从题目中众多的信息点中抓取有用的部分,并且要学会摒弃,然后从中发相规律,并且进行总结,通过一系列行为之后,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能够头脑清楚的知道,进行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实验进行中的步骤,以及或有什么样的结果呈现,最后又会得出哪种结论,明白这些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6]。

最近几年,类似于这种的生物非选择题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形式上的改变,就答案来讲,也不是唯一性的,逐渐具备了开放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的考察,往往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实力,涉及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抓取知识能力,理解能力等,这类题目,已经变成了历年来生物题的热点问题。

例题:(2019年全国卷2生物非选择题节选)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实验,绿叶甘蓝(甲),紫叶甘蓝(乙)进行植株自交和杂交行为。(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是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是;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中紫叶与绿叶分离比是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是。

解题过程,根据1、2问的答案,可以得出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根据子代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1:1去,可以推理出在丙植株内,含有一对隐形纯合基因,一对等位基因,从何将丙植株的基因范围划定在aaBb和Aabb中。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就代表丙植株内,最少蕴含一对的显性纯合基因,所以基因就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aaBB这五种组合方式。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子代自交紫叶绿叶的分离比是15:1,这是9:3:3:1的变式,从这可以得出杂交子代中,所有的基因组合均是AaBb,最后推理出丙植株的基因组合方式为AABB型。

这类题目在解析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进行原因的罗列,以及对应结果的展示,是不能达到解析问题的目标的,所以就要在杂交组合后代的具体表现上,将推理过程中的隐形基因,以及显性基因进行合理的推理,直至得出合理的结果。解题具体的解析过程,如上段所示,在解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图表,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推理过程的记录,这样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就可以有很好的数据支撑,减少学生总结,获取结论的难度。

类似的考题,在近年来不只是全国卷2的生物非选择题中出现,在其他的高考生物非选择题的设计上,也涉及到了这种。在解决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因与果的把握,有着很高的要求。

结语

學生因果思维的养成,对于学生在解答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很好的解题办法。因果思维强调的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抓取题目中给出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联系,与知识的再分离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发现事物之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的回答问题。因果思维在学生进行生物非选择题的解答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解题切入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非选择题的解答时,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题目的解答,最后让学生掌握这种方式,并且可以在高考试题的解答中,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泮正勇.巧用"因果思维"解高考生物学非选择题[J].中学生物教学,2018,000(011):57-59.

[2]郑英杰,蔡倩莹,范伟,etal.因果思维在效应估计若干问题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0):1314-1323.

[3]赵瑞华.运用因果思维优化议论文写作[J].应用写作,2018.

[4]詹荣勇.强化因果思维凸显写作时代风貌——以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作文题为例[J].考试周刊,2018,000(045):53.

[5]丁根发.梳理物理综合题中隐性物理现象思维方法例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000(038):108-109.

[6]潘华."因果思维"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000(004):P.35-38.

作者简介:李志军,男,籍贯:四川省内江市,1978.1,大学本科。